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秋詞(其一)教案(周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秋詞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教學重難點:1、把握詩意,體會情感。2、體會作者的用詞之妙。教學過程:一、 猜謎導入:出示:心頭上的秋天(打一字)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文人墨客提到秋總是滿懷愁緒。請看(出示):“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是惆悵、無奈之愁;“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這是思念之愁;“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這是離別之愁。但是有這樣一個人,他從不人云亦云,他總是獨辟蹊徑,他就是劉禹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秋詞二、誦讀,感知秋意1、學生結合屏顯拼音自讀,讀準字音。2、明體裁,結合體裁特點讀準節(jié)奏。3、點名朗讀,其它同學點評。4、學生結合關鍵詞注釋,譯讀詩文。小組合作一人一句,再全班展示。三、品讀,感受秋氣1、提問:哪句詩直接點明作者對秋天的看法?屬于什么表達方式?2、從古至今,遷客騷人“逢秋悲寂寥”,詩人劉禹錫卻直言“秋日勝春朝”,從中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劉禹錫?3、歸納:對比樂觀4、提問:詩人為什么覺得“秋日勝春朝”?你能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一下詩中的景色嗎?(提示:運用想象,多用形容詞。)5、議一議:“晴空一鶴排云上”中哪個詞你覺得用得最妙? 四、美讀,感受秋韻1、晴空萬里,凌云白鶴,那是多有詩意的秋天呀。作者用極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讓人讀來不由對秋天心向往之,原來秋天不是“秋風秋雨愁煞人”,不是“萬里悲秋常作客”,更不是“秋風蕭瑟天氣涼”,而是秋高氣爽,詩情滿懷。秋天還有哪些美好的事物?老師收集了一些秋天的美圖,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拿上你的筆,仿照劉禹錫的“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寫一句詩。提示:格式自由,突出秋的美即可。2、看來你們也是一個個潛伏的小詩人,和詩人一樣善于發(fā)現(xiàn)美。如此充滿自信豪情的詩句是詩人在什么時候?qū)懗傻哪兀空埧幢尘敖榻B:寫作背景: 永貞元年(公元805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zhèn)、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秋詞就是被貶郎州時寫的。3、此時作者的仕途并不順遂,但你從詩中可有看到詩人的悲觀、消極、放棄、頹廢?其實被貶郎州只是第一步,劉禹錫后來一貶再貶,正如他自己所說“巴山出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介紹被貶郎州的故事。現(xiàn)在再來看看這只白鶴,你覺得它和詩人有關系嗎?7、小結:這正是劉禹錫被后人稱他為詩豪的原因。五、延讀,想象秋色劉禹錫被貶郎州同時寫下秋詞兩首,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首秋詞(其二)出示劉禹錫的秋詞(其二),學生分析其與本詩的異同。六、學生背誦詩歌,結束本課。板書設計:對比 樂觀托物言志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