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反思.doc
認識圖形(二)課題: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內容:教科書例題教學效果:優教學方法:在上課時我在課前的談話中,設計了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入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動手操作等經常見到的物體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了分類。另外我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形狀抽象概括出了三角形、圓、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名稱,從現實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出彩之處:1.通過學習活動,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正確辨認和區分這些圖形。2.通過拼、擺、畫、折、找等活動,學生能直觀地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征和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3.在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體會到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從而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探求新知的興趣。不足之處:(1)上課時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2)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形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我設計的作業拓展性不夠。改進措施:(1)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把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慢慢學會發散地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用數學的樂趣。(2)精心設計練習,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以達到加深各類物體特征的認識的目的。(3)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觀察、操作、發現,用感觀來體驗不同立體圖形有不同的特點,加深對各平面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動手操做,用腦想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