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八年級下冊美術第5課《方寸之間》教案(趙老師公開課).doc
課題____方寸之間_________審核人課 時第一課時授課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篆刻藝術,篆刻章法,并嘗試治印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師生互動的教學環境,困材施教,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重點能夠嘗試臨摹肖形章,名章,體會篆刻刀法。難點能夠嘗試臨摹肖形章,體會篆刻刀法。方法實踐法、講授法、練習法準備篆刻作品,課件,圖片等導 學 過 程一、激情導入(2):1、在講新課之前,我讓大家猜幾個字,請大家開動腦筋哦。教師拿出一塊長寬各20厘米、用紅顏料寫成篆刻形式的卡紙貼在黑板上讓大家猜。四個大大的紅篆書,一下子就將學生吸引住了,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由此引出課題方寸之間。二、出示學習目標并闡釋,明確重難點(1):了解篆刻藝術,篆刻章法,能夠嘗試臨摹肖形印,名章,體會篆刻刀法。三、挑戰新知識(一)【知識鏈接】(2)1、什么是篆刻?篆刻:早期因印章多用篆文刻成,先寫后篆,故稱篆刻。篆刻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傳統藝術,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又稱璽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篆刻講究章法、篆法和刀法,有系統的理論,技法和審美取向。 本環節教師個人教學設計:(二)【基礎知識】(10)篆刻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它融書法、章法、刀法于一體,是我們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有署名、收藏、證明和畫面布白等作用。書法與篆刻是中國藝術的孿生姐妹。古代文人將詩、書、畫、印并稱四絕.詩、書、畫、印合璧成為中國畫藝術表現的重要特點。2、篆刻的工具和材料:3、篆刻的形式:按照印文的凹凸,可以分為朱文印(陽刻、陽文)和白文印(陰刻、陰文)。陽刻是將所要的文字保留下來,將奇余的部分鑿掉,將文字凸顯出來。如果刻凹陷下去的字,這就是陰刻。印章有陰印和陽印之分,大家猜猜老師寫的這方“方寸之間”印,是陰刻還是陽刻呢?4篆刻的分類:名章吧、閑章、肖形章。本環節教師個人教學設計:(三)【重難點學習】(25)5治印: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一找,刻一方印需要什么工序?學生看書總結歸納:1、在砂紙上打磨印面至平整。2、寫印稿。3、印稿上石:(1)直接反寫。(2)水印上稿。4、鐫刻:(1)沖刀法。(2)切刀法(初學者優先選擇切刀法,因為切刀的用力方式比起沖刀更加便于控制,不易出現滑刀現象,比較安全)5、修改,完成。需要注意哪些問題?1)、治印步驟第一步寫印稿時不要將字寫成正字,應該寫成反字;2)、印稿布局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疏與密、朱與白的關系;3)、刻字的深度不要低于一毫米,寬度不要寬于兩毫米;4)、切、沖刀法要兼而用之,更要注意安全和衛生;5)、鈐印時注意用力均勻,不要搖擺。學生活動:參照課本肖形印的圖片或自己的名章,嘗試臨摹篆刻體會刀法。1、 教師指導學生方法及步驟。2、 學生嘗試,教師巡回指導。本環節教師個人教學設計:(四)【拓展提升】(8)1、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師生共評,指出優缺點,及改進方法。2、學生繼續修改完善作品。本環節教師個人教學設計:(五)【當堂檢測】(2)1、課堂小結2、安排下節課準備板 書 設 計課 后 反 思老師講的多,學生動的少,本課內容有點多了,老師只顧趕時間了,這是課堂教學大忌,以后改。學生實際操作積極性高,效果自然好,學生互評不太到位,缺乏教師的引導,今后注意。學生總結發言出彩。審 查意 見簽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