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制3《我不拖拉》教案(衛老師獲獎公開課作品).doc
我不拖拉教學設計教材內容:小學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第一單元第3課。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認識拖拉的害處;懂得要珍惜時間,體驗抓緊時間做事的意義。(2) 培養學生基本的時間觀念,引導學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壞毛病,知道按時作息、不拖拉在生活中的作用。2情感與態度(1) 體會按時作息、做事不拖拉的快樂。(2) 愿意自覺遵守作息時間、不拖拉。3行為與習慣養成遵守作息時間、不拖拉的好習慣。4過程與方法通過參與做游戲、唱兒歌、說自己拖拉的事情等活動,初步認識拖拉帶給我們的危害。教材分析:我不拖拉一課,側重培養學生認真負責、不拖拉的好習慣。本主題主要采用交流討論、經驗借鑒等方法。重點在于用實際行動和“拖拉”說再見,養成基本的學習、生活好習慣。本課三個主題緊密結合“我不拖拉”這一話題展開,同時又分別側重不同的要點。教材第一版塊就以孩子拖拉時的常用語言“等一下”與“還沒完”為切入點,引出孩子生活中的拖拉現象,再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充分地對話、討論、交流,讓學生理解“拖拉”在我們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在生活中還是“有點關系的”,讓學生感受時間的意義,感知拖拉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最后,通過“和拖拉說再見”這一話題的討論,借鑒家人、長輩、同伴的經驗,進行具體的行為指導,學會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的方法。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雖然入學時間不長,也會渴望有新的學習和生活目標,但由于年齡尚小,自我控制力不強,經常有學習、生活、勞動等方面的拖拉現象發生。教學時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讓他們通過學習、討論、交流、實踐活動、評價反饋等途徑,由淺入深地認識到拖拉的危害,讓學生敢于面對、學會解決,找到告別拖拉的好方法,學會珍惜時間,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教學重難點:(1) 體會按時作息、不拖拉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2) 認識到不拖拉的重要性。(3) 愿意自覺做到不拖拉。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拖拉鳥的故事。學生準備:小棒,玻珠,有關圖片。教學過程:一 :故事導入,激發興趣師:同學們,今天上課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根據教材第1012 頁繪本拖拉鳥的故事制作動畫片,課上播放,故事只講到拖拉鳥的窩一直還沒有搭好。)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大家知道這只鳥為什么叫“拖拉鳥”了嗎?1. 因為它只會玩,什么事都等明天做。2. 它太貪玩了,不聽別人的勸告。3. 天氣冷了,它還說不急,冷得它直發抖。(老師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不急、明天)師:大家喜歡這只名叫“拖拉”的鳥嗎?為什么?1. 我不喜歡,因為它做事拖拉。2. 我不喜歡,因為它太貪玩,連窩都搭不好。3. 我不喜歡,它太懶惰。4. 我不喜歡,因為它不會珍惜時間。設計意圖:巧妙、靈活地使用教材,特別是對小繪本的運用,讓學生既看故事,又講故事,分析拖拉鳥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得教育引導自然展開。二:聯系實際,學習探究師:在我們的身邊有沒有像“拖拉鳥”一樣的同學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ń處煶鍪疽唤M圖片,其中有教材第10 頁正文中的兩幅圖,另外還補充“抓緊時間做作業”“打掃衛生”等圖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仔細觀察,然后交流,再推舉發言人進行集體交流。)生 :我發現第三幅圖中的同學很拖拉,因為爸爸媽媽叫他吃飯,可是,他卻只顧著玩,跟爸爸媽媽說“等一下”。生 :我發現第四幅圖中的同學也很拖拉,因為老師要收本子了,可是他的作業還沒完成。生:我發現第一幅圖中的同學寫字很認真,我要向她學習。生:我發現第二幅圖中的同學們把教室打掃得很整潔,干凈。(教師相機板書:等一下、還沒完。)師:同學們可真棒!大家發現,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還沒完”掛在嘴邊的人,都跟這只鳥一樣,有做事拖拉的毛病。那么,拖拉的毛病會帶來什么問題呢?大家猜一猜,“拖拉鳥”的故事的結尾會怎樣?生 :“拖拉鳥”最后被凍死了。因為它總是說“不急,明天再說”,冬天到了,它找不到搭窩的樹枝了,所以它凍死了。師:做事拖拖拉拉,看似一個小毛病,但是卻會危害到拖拉鳥的生命!生 :“拖拉鳥”第二天急忙找東西搭窩,再也不拖拉了。師:(現場采訪同意這一觀點的同學)請問,如果你是這只“拖拉鳥”,此時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生 :就是因為以前做事拖拖拉拉,所以差點被凍死了。生 :如果再不把窩搭好,真的會被凍死的。生 :我再也不敢懶惰了,搭好窩,再玩。生 :要多聽別人的勸告。師:是的! 做事拖拖拉拉確實可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師:如果生活中的人們也像“拖拉鳥”一樣,結果又會怎樣? ( 教師出示圖片:1. 鈴聲響了,這個同學還說要再睡一會兒; 2. 吃早餐時,有一位同學在玩玩具;3.拖拖拉拉地不做作業;4. 排隊放學了,一位同學拖拖拉拉才來來;5.坐車旅游,因為晚到5 分鐘,火車開走了。)生: 起床鈴聲響了,我多睡一會兒,結果上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批評。生: 吃早餐時,我一邊玩玩具,一邊吃早餐,浪費時間,我會改掉這個壞習慣。生:排隊放學了,我拖拖拉拉才來排隊,影響了同學回家的時間。生:我拖拖拉拉地做作業,媽媽很生氣,我以后再也不敢拖拉了。生:出去旅游,因為晚了5分鐘,火車就開走了,我很后悔。師:(小結)拖拉真是害己又害人啊!這些壞習慣我們一定及時改正,不可以有第二次出現。學以致用: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 小明用了一個小時才把飯吃完。2. 起床鬧鐘響了,小紅說:“不用急,再睡一分鐘才起床!”結果上學遲到了。3. 小明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4. 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馬上跑回教室上課。5. 上課時,同學們都很認真聽課,而小明卻在哪里玩玩具。6. 放學了,我們立刻回家去。7. 小明說:“我今天的作業要留到明天才做?!?. 值日的同學一回到教室,就馬上打掃衛生。師:各行業的人如果在工作中拖拉時間。(播放圖片:1. 病人生命垂危,醫生搶救;2. 居民樓失火,消防員救火;3. 農民播種;4. 工人在車間工作。)(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如果他們拖拉了,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生:如果醫生拖拉時間,病人很快就會失去生命。生: 消防員如果拖拉時間,受災的人就會失去生命。生: 農民伯伯如果拖拉時間,豐收就會泡湯了。生 :工人拖拉了時間,產品質量就會受到影響。生 :老師拖拉時間上課,同學們的學習也會受到影響。師:(小結)看來,無論是做什么工作,拖拉都可能導致后果嚴重!師:看到這些,大家想說什么?生:不要拖拉。(教師相機板書:我不拖拉)設計意圖:有意識地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回到學生的生活事件中去,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的細節,幫助其了解拖拉可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深化了學生對不要拖拉的認識。三 :真情體驗,實現目標師:同學們,我這里有一個好伙伴能告訴大家“不拖拉”的小竅門,你們知道這個伙伴是誰嗎?請大家猜一猜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沒長短,用的時間不一樣。生:小鬧鐘!師:(出示鬧鐘)對!我們跟鬧鐘一起玩個游戲吧!(教師出示游戲名稱和規則,分組挑戰寫漢字、做算式、夾玻珠、數小棒,讀書認字等活動,限時一分鐘。)(學生活動。教師巡視之后給各組優勝者頒獎,再分別采訪,啟發學生發現“不拖拉”的竅門。)生 :寫漢字的時候,不東張西望,腦子里只想著寫字這件事,眼睛盯著作業本。師:這就叫“專心”,做事專心就可以跟“拖拉”說再見。生 :做算式的時候,不要看錯數字,才能算準。生 :夾玻珠時,手不抖,要握緊筷子,不要分神,才能成功。師:做事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困難,如果都像這位同學一樣堅持一下,一定能完成任務,并且,就可以跟“拖拉”說再見了。師:剛才我們跟小鬧鐘玩了游戲,大家不僅玩得很開心,而且還學到了跟“拖拉”說再見的好方法,就是做事專心、掌握技巧和堅持!設計意圖:這一教學設計環節強調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貼近生活,符合兒童特點;注重在實踐活動中指導學生探究知識,認識生活,運用了一年級學生喜歡的活動方式,實現了道德認識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基本目標。四小練筆1. 寫一寫和“拖拉”說再見的好方法(先和同桌說一說,然后再寫下來)。2. 個別發表。生 :我要制定學習計劃。生 :多練習,做熟練。生 :提醒自己“快”一點。生 :做事的時候抓緊時間。生 :先把事情做完再去玩。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設計意圖:重點在于用實際行動和“拖拉”說再見,養成基本的學習、生活好習慣。五 小結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總把“不急”、“等一下”、“還沒完”掛在嘴邊,就是拖拉的表現,而且了解到,如果總是拖拉的話,就會養成壞習慣,就可能對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會不拖拉。這里,老師送給大家一首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基本的時間觀念,引導學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壞毛病,知道按時作息、不拖拉在生活中的作用。板書設計:3. 我不拖拉珍惜時間做事專心養成好習慣教學評價: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在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這一角色的轉變中,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學生常犯做事拖拉的毛病。因此,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克服拖拉的毛病,養成抓緊時間做事的好習慣。 通過指導學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學生珍愛生命要從抓緊時間開始,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思想感情和抓緊時間做事的態度。教育學生學會有計劃、抓緊時間來學習和生活,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使學生了解無論在學校和家里,都要作到學習時就要認認真真地學習,娛樂時就要痛痛快快地玩耍,學會抓緊時間的常識和技能。通過討論、體驗和向他人學習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緊時間的快樂,學會珍惜時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