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2《玩泥巴》教案(趙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2.玩泥巴【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石頭與泥土【教學目標】1.意識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種重要的物質(zhì)。2.通過篩泥土的活動,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著各種物體,泥土是由顆粒大小不同的物質(zhì)組成的。3.做捏泥塑的活動,感受泥的特點。【教學重點】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點。【教學難點】學習用泥土捏一個泥塑物品。【教學準備】教師材料:課件、一個捏好的泥塑。學生材料:每組泥土若干(一次性餐盒分裝)、一次性桌布(或舊報紙)1張、一套篩子(3個,篩孔大小不同)、2個塑料盆、一杯適量的水。【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活動一、喚起生活經(jīng)驗1.小朋友們,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里有些什么,誰來說一說? 2、對,大自然里有很多泥巴,我們來看一看,這幾個小朋友是怎么玩泥巴的?(堆土、澆水活泥巴、捏小烏龜)3.你玩過泥巴嗎?說說你是這樣玩的?4.泥土覆蓋在地球表面,不僅為動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還可以成為我們手中有趣的玩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泥巴”(板書課題),捏一個你最喜歡的泥塑。設計意圖:交流自己是怎樣玩泥巴的,不僅可以調(diào)動玩泥巴的經(jīng)驗,也可以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為后續(xù)活動做好鋪墊。活動二、篩泥土1.瞧,我用泥巴捏的小烏龜可愛嗎?這是老師帶來的土。你們可以直接用它來捏造型嗎?(實物出示一些含有石塊、樹枝的土)為什么? 2.沒錯,樹枝、石頭等都不是泥土,我們要先把他們挑揀出來。(板書:揀)有些大的土塊要用手捻捻碎(板書:捻)。這樣就行了嗎?3.PPT出示兩種土(顆粒大小不同)。提問: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覺得哪一種土更適合?為什么? 4. 沒錯,這是老師處理過的土,才這樣細,你猜老師是怎么做的? 你有什么好方法? 5. 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粋€神器,它的名字叫做“篩子”。篩子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讓比篩孔小的顆粒漏下去。(板書:篩)(播放PPT或示范)篩的時候都需要有一個盆接住漏下來的泥土。篩的時候手臂可以試著左右搖擺,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土就灑出來了。6. 我正好有2個篩子,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 7. 想一想:先用哪一個?后用哪個篩呢?8.小結(jié)一下,想要得到適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呀!(1)(指著板書)“揀”“捻”“篩”,篩子從篩孔大的開始用。3個篩子,2個盆,盆交替使用。(2)友情提醒:分工合作,人人參與。篩完坐正,注意衛(wèi)生。“篩完”:篩到已經(jīng)沒有太多土漏下來為止。注意:篩子上的顆粒不要倒,就放在上面,篩子放一邊。下面就請你們來動動手。發(fā):塑料餐盒分裝的泥土、3個篩子、2個塑料盆。9.學生操作,老師巡視10.看一看:3個篩子篩得的土有什么不同? 11.(PPT出示實驗冊內(nèi)容)是的,不同的篩子可以篩出不同的土,請你來連一連,這里有個篩孔大小不同的篩子,篩孔依次為大、中、小,用他們篩土,分別可以得到下面幾號土呢?學生口答12.原來泥土是由這些大大小小、粗細不同的物質(zhì)組成的。設計意圖:這個一個簡單的分離泥土、篩選泥土的操作活動。通過分揀采集來的土壤,將觀察目標聚焦于顆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再通過篩泥土,發(fā)現(xiàn)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顆粒。活動三、捏泥塑1.細土我們已經(jīng)篩出來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你們試著捏一下,行不行。2.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辦?(加水,像和面一樣和泥) 3.水怎么倒?一下全倒進去行嗎? (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4.時間關系,如果完全自己來篩出合適的泥土,估計得好半天呢,也需要更多的土,所以今天老師提前篩好了一些,補充給每一組。5.師示范和泥:先把盆傾斜過來,把土集中在一邊。先倒半杯水,用手將泥和水攪拌在一起,泥團變大后不斷捏一捏。可以小組共同捏一個,也可以分成四份,每人捏一個。開始發(fā)揮你的創(chuàng)造力,捏個你喜歡的泥塑吧。6.學生操作7.你發(fā)現(xiàn)加了點水的泥有什么變化?(加水后像橡皮泥一樣,可以捏。而干的泥土很松散,不能捏成型。)8.展示作品設計意圖:干的泥土加水能和成泥,泥會表現(xiàn)出與干的泥土截然不同的特點。關于這一點,直接告訴學生沒有意義,而要讓他們?nèi)プ鲎隹础1净顒泳褪峭ㄟ^做泥塑的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泥的特點。活動四、總結(jié)與拓展1.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燒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裝水;燒至1230度則瓷化,可幾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溫耐腐蝕。家里的碗經(jīng)過了高溫燒制而成的瓷器。2.總結(jié):原來隨處可見的泥土,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就可以給我們帶來這么多樂趣。今天一起玩泥巴開心嗎?【板書設計】2. 玩泥巴揀捻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