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6《鹽和糖哪兒去了》教案(褚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鹽和糖哪兒去了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能觀察并描述物質放進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現象。2、舉例說明有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質很難溶解在水中。3、能通過過濾的方法發展對溶解特征的認識。4、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性和重要性,了解研究溶解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二)教學重點:觀察并描述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現象。(三)教學難點:能通過過濾的方法發展對溶解特征的認識。 (四)教學準備:分組材料一:鹽、沙子各1份,水2杯,攪拌棒2根,記錄單1份分組材料二:高錳酸鉀1顆(教師分發),水1杯,攪拌棒1根分組材料三:面粉1份,水1杯,攪拌棒1根分組材料四:實驗一的鹽水,實驗室三面粉水,過濾裝置2個演示材料:攪拌棒1根,鹽水1杯(可食用),白砂糖、味精、板藍根顆粒、黃豆、芝麻、色拉油,水5杯,課件,板書(5) 教學過程1、 情境導入1、 播放毛驢過河的動畫片段,學生思考驢子背的鹽和糖哪兒去了,并出示課題。2、 觀察鹽、沙子在水里的變化1、 出示鹽、沙子仔細觀察,可以使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和記錄一下,它們有哪些特征?看看哪位同學足夠細心,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做出猜測。猜測一下,如果我們從中分別放入水里,它們會有怎樣的變化?學生實驗,匯報結果。鹽有什么變化?沙子呢?出示攪拌棒,并演示如何使用攪拌棒。請學生嘗試,并給予評價。3、學生實驗,用玻璃棒輕輕攪拌,仔細觀察,鹽和沙子在水中有什么變化?教師四處巡視,提供必要的觀察指導和幫助。我們應該觀察什么?它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可以怎樣進行記錄?4、對照小組記錄單,進行小組間的匯報交流。匯報結果,發現鹽看不見了,沙子還能看見。追問:鹽去哪兒了?還在水里嗎?有什么方法證明。出示蒸發的器材,視頻展示蒸發過程,引導學生發現鹽還在水里。5、小結:鹽放入水中,我們看不見它們,但是還在水里,變成了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極微小的顆粒,均勻的分布在水中,這種現象叫做溶解(板書)。出示沙子,那沙子溶解了嗎?為什么?3、 觀察高錳酸鉀和面粉在水中的變化1、觀察高錳酸鉀溶解過程提出要求:仔細觀察高錳酸鉀放入水中后的變化教師分發高錳酸鉀,并放入了水中,學生仔細觀察,描述現象。根據高錳酸鉀的溶解現象,想象并描述鹽溶解個過程。引導學生發現溶解的過程,并說出溶解的依據:(1)放入水中的物質變成肉眼看不見的極小顆粒;(2)能夠均勻的分布在水中。2、出示面粉,學生猜測把它放入水中,會溶解嗎?學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攪拌并觀察,匯報結果,可能會有不同意見。有什么好方法能清晰的看到面粉顆粒?學生發表意見,可能:放大鏡、取一滴看3、出示蒙了黑布的燒杯,指導學生如何實驗,并和實驗一的鹽水對比。學生操作,匯報結果,黑布上一樣嗎?有什么區別?白色的是什么?那面粉溶解了嗎?出示靜置過的加了面粉的水,和你們加了面粉的水,一樣嗎?有什么區別?更多的面粉在哪里?進一步說明面粉溶解了嗎。4、 拓展應用,了解生活中的溶解與不溶解現象1、 老師在超市買來一些物品請同學幫幫忙,幫老師分分類,哪些能溶解,哪些不能溶解。(白砂糖、味精、板藍根顆粒、黃豆、芝麻、色拉油)2、 把沙子和鹽一起放入水中,會有什么現象?(6) 板書設計鹽哪兒去了溶解yn鹽sh zi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