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8.1《人類的食物》教案(褚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年級七年級學科生物講授人時間課 題第一節 人類的食物教材分析本課是全書的開篇,是一節典型的探究課。考慮到在小學自然課和生活中,學生對淀粉、蛋白質、維生素等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本節課安排了淀粉的探究實驗、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實驗,最后歸納總結食物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這樣處理教材比原來直接講述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更符合課標的要求。學情分析這一節,都是學生常吃常見的食物,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對食物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探究,讓好表現、好動、洞察力強的學生更加深了食物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認識。由于學生的主動參與、勤動手、勤思考,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說出食物中所含有的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淀粉、 水、無機鹽和維生素。(2)學會用化學方法檢測蛋白質和維生素C。2、教學與方法(1)嘗試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2)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認同人類的食物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教學重點1、說明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對人體的重要作用;2、活動“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教學難點1、用化學方法檢測蛋白質和維生素C;2、蛋白質和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作用;3、活動“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教學準備課件、實驗用品、實驗報告單、預習學案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一、營養物質的種類二、營養物質的檢測三、營養物質的作用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在讓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愉悅和滿足。現在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吧!通過大屏幕展示一些食物的精美視頻。大家每天都要吃許多東西,如蔬菜、橘子、花生、雞蛋、米飯等,那你們知道它們都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嗎?你有什么辦法證明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人類的食物”。根據課前預習及生活常識請同學來說一說食物中都含有哪些營養物質?“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檢測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營養成分,證明你們的想法呢?”“如何檢測蛋白質和維生素C這兩種成分呢?”請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現在,學生已經知道了六大營養成分的檢驗方法,通過以上的檢測方法,他們就可以測定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了。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實驗材料,根據課前組內設計的實驗方案,開始實驗,實驗時要注意安全。教師在各組間巡視,并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實驗結束請各小組派一名同學作實驗匯報。教師及時點評。我們認識到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它們對人體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指導學習。利用多媒體講解各種營養成分的食物來源和主要功能。觀看視頻。感受食物的美好。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一致認為食物中含有蛋白質、脂肪、淀粉、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六大營養成分。學生討論。很多同學記起了上學期做過的“探究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實驗,認為可以用這個實驗的方法來檢驗水、無機鹽、脂肪、淀粉。學生閱讀“演示實驗”內容。找出鑒定方法。做實驗是學生們最盼望的時刻,他們為這個實驗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很多同學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準備的一些食品。學生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按照各組課前設計的方案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實驗。正確陳述本組實驗的過程、方案、現象、結果與結論、小結成敗及原因學生自學教材第5、6頁的內容。學生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回答。誘人的食物激起了同學們對食物的強烈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從而更易得出食物中含有六大營養成分。回憶舊知,聯系新識。建構知識體系。學生主動參與、勤動手、勤思考,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營養成分,這些成分對我們的身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體缺乏某些營養成分,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缺乏癥狀。認識到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膳食。布置作業1、為家人設計一份午餐食譜(根據家人自身的營養狀況,要做到合理膳食。)2、營養成分的檢測除了同學們這節課所采用的探究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課后查閱資料交流討論認真完成作業。板書設計人類的食物一、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二、營養成分的檢測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高錳酸鉀試劑,呈現褪色反應。三、營養成分的作用課后反思在本節課中教師的作用非常關鍵,特別是以下幾點:如何激發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欲望;如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討論、質疑、相互評價、補充完善、群策群力,找出較好的設計方案;應再三強調學生注意安全,別把碘液滴在實驗臺上,否則不易清除;如何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淀粉、蛋白質等鑒定的設計方案;如何學會預測學生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如何把控好課堂時間和課堂紀律;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相當重要,還要收集一定的材料,準備好相關的實驗器材,這有利于課堂的教學和培養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能力,從而為今后設計較復雜的實驗奠定基礎。授課后感覺實驗的順序設置很重要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完成教學目標。我認為更應提醒學生作好下一堂課的準備。但本堂課最大的問題是師生互動環節還不是很夠,學生的思維還展開得也很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