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1.1《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教案(吳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1)知道人體產生的主要代謝廢物和排出途徑。(2)說出排泄的概念;分析排泄與排遺的區別。(3)排泄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意義。2.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歸納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3.情感態度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身體,關愛自身的健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實驗活動中,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1.代謝廢物排泄的途徑;2.排泄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教學難點:排泄的途徑。課前準備:1. 收集尿液,并帶到實驗室作好準備;2. 演示實驗尿液成分的測定的實驗器材:酒精燈、鑷子、載玻片、火柴、燒杯、滴管;小塊玻璃板、留有汗漬的衣服、火柴教學過程1.課題導入:(出示幻燈片)2.提問: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什么?進行生命活動需要哪些物質?如何獲得?3.分析:(出示幻燈片)廁所“標志識別”。提問:我們為什么每天要上廁所?排出哪些代謝廢物?生:人體每天要排出尿液來排出廢物。師:對。尿液是人體腎臟在代謝中產生的一種液體。尿液中有什么物質,為什么必須排出體外?4.設問:人體主要產生哪些廢物?通過哪些途徑排出體外?演示實驗一:(出示幻燈片)對著玻璃板“哈氣”。提問:玻璃板上霧氣說明,呼吸時排出了什么?歸納:通過呼吸系統排出的代謝廢物。演示實驗二:(出示幻燈片)留有印記的體恤。提問:T恤上的印記是什么物質?有氣味嗎?歸納:通過皮膚排出的代謝廢物。演示實驗三:(出示幻燈片)尿液成分的測定人尿中96%是水,在另外的4%中,有2.5%是含氮廢物,主要是尿素,還有少量尿酸以及肌酸酐等;有1.5%是鹽類,主要是氯化鈉,也有少量鉀、氨等。尿酸來自蛋白質分子的分解,難溶于水,形成小的結晶隨尿排出。如結晶很大,就成了腎結石或膀胱結石。(出示幻燈片)觀察與思考:1.尿液是什么顏色?2.吸取一滴尿液放在載玻片上,點燃酒精燈,用鑷子夾住載玻片,放在酒精燈上烘烤,直到尿液被烘干。烘烤時出現什么現象?產生什么氣味?是否可推測來自何物質?3.載玻片上有無殘余物?什么顏色?是否可推測為物?學生按提示觀察和操作,并做討論和記錄。注意事項:(1) 別燙著 (2)用鑷子夾緊載玻片 (3)聞味時,用手扇向鼻處(4) 烘干后,載玻片燙,放在桌上觀察。(5)酒精燈不能用嘴吹滅,應用瓶蓋蓋滅。(出示幻燈片)不同顏色的尿液,片和介紹(分析病因)(出示幻燈片)總結思考:1.尿液中有何廢物?人體還產生了哪些廢物?2.人體廢物排出的途徑有哪些?如何排出的?討論:有人說汗液和尿液是一樣的,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理由。歸納:代謝廢物類型和排出途徑。思考:1.什么叫代謝廢物? 2.什么叫排泄?3.排便是否就是排泄?分析排泄與排遺的區別。提問:為什么要排泄?代謝廢物沒有及時排出,對人體有什么影響?請同學們看(實例圖片),然后回答。圖片1:憋氣對人體的危害圖片:不能排汗對人體的危害圖片:長期憋尿對人體的危害。(尿毒癥)歸納:1.排泄:是人體將分解代謝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2.排泄途徑: (1)呼吸系統:由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2)泌尿系統:由腎排出大部分水和大量的尿素與無機鹽。(3)皮膚:通過汗腺排出部分水、少量無機鹽和尿素等3.排泄對人體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1)排出代謝廢物(2)調節水和無機鹽的含量平衡,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保證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4.知識鞏固(通過課堂作業來檢測學生嵟本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許多活動讓學生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可以全神貫注的進行活動的討論和分析。重視知識的前后聯系,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可以生長出新知識的概念,幫助學生知識系統化,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和分析問題,歸納知識要點的能力,設計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運用實物、實驗器材和多媒體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感官認知,優化了課堂教學,勇豐富的表現形式保證了學生的視聽結合,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產生深刻的體驗,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方面,學生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等方面得到加強,學生合理膳食、運動、衛生習慣的養成,更關注自身的健康和發展。劉 菊四川省巴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