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2.2《感受器和感覺器官》教案(韓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課題名稱 :第12章 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北師大版 七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感覺產生的基本過程;2、說明感覺器官和感受器的概念;3、描述眼球的結構和功能。能力目標:學會根據文字描述制作模型,培養自學能力;通過觀察眼球模型、觀察同桌的眼睛、凸透鏡成像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通過對眼睛各個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進一步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意識和保護眼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教學重點: 眼球的結構與功能教學難點:眼球的結構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模型、相關的資料課前準備:1、下載雷鳴閃電音像素材;2、準備十四組眼球模型;3、設計導學案。教學策略:1、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直觀化,便于學生對眼球結構的掌握。2、通過提問、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3、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想要知道的問題,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有的放矢,教師認知新知識;鼓勵學生創新與實踐應用新知識。課 時: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創設情境二、自學指導三、探索新知1、眼感受外界光線的視覺器官2、眼球的結構2.1眼球的基本結構及從屬關系;2.2眼球各部分的功能;四、拓展提升五、知識盤點1、從生活現象導入,激發學生興趣播放一段雷鳴閃電的音像素材,引導學生進行感受,導入新課題。2、 板書課題:第12章 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3、 問題解決:感覺是怎樣形成的?感受器和感覺器官之間有什么關系?(結合實驗報告冊P56實驗準備,分組討論和完成。)4、知識小結: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結構;(分布在體表或組織內部)感覺器官:帶有輔助結構的感受器。5、新課教學:眼與視覺活動1.觀察同桌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結構及特點;眼球:(眼的主體部分)知識小結:眼瞼眼睛的結構 睫毛附屬結構淚腺淚腺活動2.組織學生觀察眼球外形的結構和思考其特點;1.1請在眼球的結構圖上找出角膜、鞏膜、眼外肌和視神經等結構,并做標記。然后配合模型識別它們的位置關系和特點;1.2小結:眼球前部是 、周圍是 、后部是 、眼外肌附著在 上。角膜是透明的,鞏膜是 透明的。 活動3.拆裝眼球的模型,結合圖形認識和探討眼球壁各層結構及內容物中晶狀體和玻璃體的形態和位置;(配合教材P81和報告冊P57-2)活動4. 展示自我:總結眼球的結構:師利用動畫進一步觀察眼球的結構,加強知識的鞏固提升;外膜(無色透明)眼球壁 中膜(白色不透明)內膜(視網膜,內含感光細胞)眼球 房水 (稀薄液體)內容物 晶狀體(凸透鏡)玻璃體(膠凍狀物) 活動5. 眼球各部分結構的特點和功能(結合教材P82)指導看書結構眼球壁內容物外膜中膜內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角膜鞏膜虹膜睫狀體脈絡膜視網膜功能6.拓展提升,問題解答;6.1我們是龍的傳人,黃色的皮膚,黑色的眼睛和歐洲人的“金發碧眼”中的“黑眼”和“碧眼”是指眼球中的哪一結構?6.2我們平時所說的“紅眼病”,其病變是什么部位?6.3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機,那么照相機的結構分別相當于人眼球的哪些結構呢?運用眼睛和耳朵進行感受生活素材。自學教材,分組討論和問題解答。知識小結,表達交流。舉出其他的實例。觀察同桌的眼睛,尋找眼睛的結構及特點;表達交流,共同分享;觀察眼球外形的結構和特點(小組合作探討)各小組動手操作,觀察并思考問題,共同探討;回答問題,小組代表展示,同學共同評價;聽、理解看書、理解、記憶學生思考探討,交流表達六、學以致用七、結束教學活動6.知識大比拼1、比一比:分組組裝眼球結構模型;2、繪制眼球水平切面圖,并注明各部分名稱。P57報告冊 知識大比拼,小組分工合作。板書設計第12章 第2節感受器和感覺器官一、感受器、感覺器官。二、眼球的結構。三、眼球的功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