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3.2《預防傳染病》教案(孫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預防傳染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預防傳染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13章第2節的教學內容。學習傳染病的基礎知識,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并且為下一節人體免疫的學習埋下伏筆。學情分析:“傳染病”一詞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多數停留在感知上,缺少理性的認知。對什么是傳染病、什么是病原體,傳染病的流行環節、預防措施等缺少系統學習,對生活中容易感染傳染病的不良習慣,缺乏正確的認識,所以都需要通過本節的教學來提高。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掌握什么是傳染病,舉例說出常見傳染病及其病原體。 2掌握傳染病流行環節及預防措施,熟悉常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二)能力目標:1、指導學生閱讀學習資料,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探究能力、遷移運用的能力。2、進一步提高分析思維、總結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傳染病及預防,增強主動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意識,培養關愛傳染病人,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等情感。教學重難點:1、傳染病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2、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教學準備:教師:制作教學課件。學生:常見傳染病事例收集和調查。教學設計意圖:本課主要采用“導學、訓練、合作、探究”模式設計教學。首先通過傳染病事例引起學生注意,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導入學習目標;再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對自己所患疾病病名、病因及是否有傳染性、流行性的討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后通過學生對課本自主學習、展示、討論揭示重點知識傳染病的流行環節和預防措施,旨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文字處理能力、表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在此過程中及時進行的自評、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評價機制,充分發揮鼓勵性評價的積極效應,體驗合作學習、知識互補的樂趣,促進學生自覺、熱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此外,利用多媒體課件,將認識肉眼看不見,卻在自然界廣泛分布的病原體直觀形象呈現,增強認識,易化難點,給學生重視將感性層面的經驗上升為理性思維;通過小資料(非典、埃博拉、艾滋病)的補充,讓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初步形成關注社會問題的習慣,確立傳染病面前人人有責的觀點,通過對人類傳染病及人類與疾病作斗爭的漫長歷史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 。學習過程:導入,揭示學習目標1 導入:出示禮物殺菌中藥香囊,春季為傳染病高發期。自21世紀以來,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爆發好幾次大規模傳染病,出示近年來傳染病爆發率及死亡率。以至于現今的人們,談及傳染病即恐慌。那么什么是傳染病呢?我們怎樣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傳染病的侵害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問題。2 出示學習目標學習新課:一 傳染病概念及其特點1導言:你知道哪些病癥可能屬于傳染病?剛剛同學們的舉例是否完全正確呢?2出示自學指導1:請同學們用2-3分鐘時間,閱讀課本109頁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問題:(1)什么樣的疾病叫做傳染病?具有哪些特點?請舉例說明。(2)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有哪些?請舉例說明。3 學生匯報自學結果并互評補充。4課件展示圖片。5小結。二 傳染病的流行和預防1導言:其實在座的各位同學或多或少的都得過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那么當我們自己活班級里其他同學患傳染病的時候,你通常是怎么處理的?處理方法是否恰當呢?2出示自學指導2 :請同學們用4-5分鐘時間,閱讀課本109頁第二-五段,110頁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問題:(1)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哪些環節?(2)什么是傳染源? 請舉例說明。(3)什么叫傳播途徑呢?主要的傳播途徑有哪些?(4)什么是易感人群?哪類人最易成為易感人群?3 學生匯報自學結果并互評補充。4分析流感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各是什么?5討論:如何預防傳染病?具體措施有哪些?6 小資料:播放禽流感的視頻資料,7 小結。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當堂訓練:1、課本P112思考與練習2、課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