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3.2《預防傳染病》教案(衛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第2節 預防傳染病一、教學目標:1、識記并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2、理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3、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傳染病和關愛傳染病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4、了解愛艾滋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二、重教學重、難點:傳染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幾乎每個人都得過傳染病。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病原體的概念及種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本節的教學難點是: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傳染病和關愛傳染病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教學設計: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首先請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資料,看完這段視頻你會想到什么?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第二節傳染病及其預防(出示課題)2.新課講授:辨認傳染病對照黑板,根據你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辨認一下哪些疾病會傳染。師:這些能傳染的疾病稱為傳染病,傳染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數據)。請同學們想一想,傳染病由什么引起的呢?生交流,小結:我們把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為病原體。課件展示,常見的病原體。師:從剛才的圖片中我們可以歸納出,能引起傳染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師生一同歸納。小結:傳染病的分類可以根據其病原體的不同而區分為細菌性傳染病、病毒性傳染病和寄生蟲性傳染病等。多媒體展示,引出本節重點。師:傳染病有流行性的特點,那么傳染病要流行的話要具備哪幾個環節呢?講述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的概念。學生在2分鐘時間內閱讀課文內容,以選題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結合內容解決有關傳染病傳播方面的問題。師:(出示圖片)請指出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生:學生小組活動。一一解答。(空氣傳播,飲食傳播,還有接觸傳播,如:狂犬病,生物媒介傳播,如:蚊子、蟑螂等。)學生試依據傳播途徑,分析預防措施。“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流感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平時我們在三個環節上分別采取什么措施來預防流感的呢?結合傳染病的預防措施,讓學生判斷自己的做法屬于預防措施三種途徑中的哪一途徑。總結出預防傳染病時,根據三個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重點地采取綜合防治。放有關“艾滋病小知識”的報道。以艾滋病為例子,全面地認識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預防措施。并帶出如何關注艾滋病人,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艾滋病患者,進行情感教育。3.課堂小結:1、知識上,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生物知識?2、生活上,這節課對您今后健康地生活有何啟示?3、情感上,你懂得了什么?老師小結,結束本節課的學習。五.課后反思及評價:成功之處:1.本課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課堂上采用學生“自主、合作,交流、討論,學習、掌握知識”目標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角色上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服務者,營造一種自由、輕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學習生物,從而培養學生對生物的好奇心和學習生物的興趣。2.采用多媒體教學,體現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的整合理念。3. 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教師多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充分活動。在活動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不足之處:1. 時間的分配不好掌握和45分鐘的課堂時間不能很好地滿足本節課的容量,學生總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后十分鐘教學較倉促,學生活動不夠充分,所以進行課下的延伸是有必要的。2. 對新教材探尋全新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3. 了解學生方面做得不夠,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交流互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學生回答回答問題不積極;4. 學生表述問題時邏輯性不強,證據不會利用.一兩次這樣的訓練顯然不夠.以上問題要在今后教學中加以注意,使課堂教學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