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5.1《發酵技術》教案(趙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發酵技術(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米酒、酸奶、泡菜、腐乳等發酵食品的發酵原理;2能力目標(1)嘗試制作米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發酵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2)通過收集資料和小組探究等活動,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3情感目標(1)在日常生活中,將課本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鼓勵學生動腦筋開發出新的發酵食品,激發學生創造與實踐的激情;(2)品嘗親自制作的食品,體驗成功的喜悅。(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運用發酵技術制作米酒、酸奶、泡菜、腐乳等發酵食品。教學難點:每一個發酵技術實例的原理都涉及具體的物質變化,需處理好知識難度和興趣之間的平衡,幫助學生理解并概括出發酵動技術的一般原理。(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四)教學過程一、品嘗美食,導入新課1.品嘗準備好的面包,提問:面包的原料是什么?是如何做出來的? 學生有秩序的品嘗面包,回答問題 2.綜合學生的答案,歸納:面包是由小麥制成面粉,經過酵母發酵后烘培而成。從而引出下個環節發酵美食交流會。2、 發酵美食交流會看來大家都是吃貨呀!今天大家有口福了,品嘗完面包,咱們有同學帶來了在課余時間親自制作的發酵食品,在此我們來進行一場發酵美食交流會吧!(一)活動:第1組展示泡菜的制作1.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第1組的可可同學上場為我們展示他們的實驗成果。第一組的代表上前講解泡菜的用途、制作方法、注意事項2.提問:(1)泡菜水為什么要煮開?(2)往泡菜壇口加水是為什么?總結:泡菜的發酵原理是蔬菜中含有有機物,在無氧環境下乳酸菌將其轉化成為乳酸。(二)活動:第2組展示腐乳的制作1.我們看了泡菜組的精彩展示,那么其他組的同學又有怎樣的收獲呢? 掌聲歡迎第2組的郭同學為我們作介紹。第二組的代表上前展示腐乳的用途、制作方法、注意事項2.提問:腐乳制作中應注意哪些?3.點評第2組的展示,總結腐乳的發酵原理:豆腐中以蛋白質為主的有機物,在毛霉、酵母菌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三)活動:第3組展示酸奶的制作1.我們剛剛品嘗了酸爽可口的泡菜和回味無窮的腐乳,現在是不是該清清咱們的腸道了?接下來就請第三組的同學給我們上酸奶!第三組的代表上前展示酸奶的用途、制作方法、注意事項2.提問:牛奶為什么要煮開?煮開的牛奶為什么要冷卻后才可加入酸奶?3.總結牛奶的發酵原理:牛奶中的乳糖加入乳酸菌后,給予一定的溫度,在無氧狀態下轉化為乳酸。(四)活動:第4組展示米酒的制作1.在咱們中國逢年過節很多家庭都會自己親自制作米酒。米酒的制造也離不開發酵技術,下面讓我們掌聲歡迎第4組的同學和我們分享他們的米酒制作經驗。第四組的代表上前展示米酒的用途、制作方法、心得2.提問:(1)酒曲對釀制米酒起什么作用?(2)釀制米酒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3.總結、點評第4組的展示。介紹釀酒的原理分成兩步:酒曲中含有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先將淀粉轉化成糖,酵母菌再將糖轉化成酒精。(5) 小結剛才我們品嘗的都是發酵美食,原來發酵技術是以動植物產品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的作用,生產出人們喜愛的風味食品和飲料。原理: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人體易吸收,更有益的小分子有機物。三.生活中的發酵產品1. 我們來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發酵產品吧!2. PPT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發酵食品,教師講解加酶洗衣粉,抗生素藥物等。加酶洗衣粉:含有蛋白酶、脂肪酶等,酶可以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小分子有機物易溶于水,所以衣服上的污漬易洗凈。抗生素藥物:抗生素是有某些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殺菌的方式是破壞細胞膜,抑制細胞合成,影響細菌復制。但是,不是所有疾病都能用到抗生素藥物的,對于比細菌小的病毒,抗生素無任何效果,濫用只會做細菌耐藥進化的助手!3. 表格歸納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鼓勵大家去體驗發酵過程的奇妙。4. 課堂總結1.感謝四個美食家的精彩展示,咱們一起經歷了一節舌尖上的課堂,不僅品嘗到了健康的美食,而且體驗了發酵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假如我們生活中沒有了發酵技術會變怎樣?2.教師總結:發酵技術它就是我們高品質、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3.想必大家對微生物的發酵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利用發酵原理開發出更多更新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