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下生物10.4《人體內的氣體交換》教案(李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氣體交換是人體呼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學生學習完血液循環之后對動脈血和靜脈血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內容,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明確靜脈血和動脈血的轉變原因,并為進一步學習人體的能量供給奠定基礎。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說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 說出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過程能力目標:通過改進“探究人體呼吸時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的變化”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情感目標:通過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和實事求是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3、教學重點:以課程標準和本節目標為依據,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逐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以及氣體交換的原理是理解肺泡內、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過程的基礎,故本課重點應為: (1).探究呼吸時氣體成分變化的實驗設計的改進。(2).說出肺泡內、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過程。4、教學難點.(1)探究呼吸時氣體成分變化的實驗設計的改進。(2)說出肺泡內、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過程。2、 學情分析及教學方法: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節課主要采用引導探索法、實驗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并利用自制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從知識的發生過程入手,教師把凝結在教材中的科學的活動過程充分展開,重視概念的產生和思維獲得過程,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總結,使學生在一系列教學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三、教學準備:教師:實驗用具:燒杯、澄清石灰水、塑料吸管、注射器、多媒體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探究人體呼吸時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的變化改進方案教 學 過 程教學內容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教學設計一、復習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出示復習提綱:1. 肺泡的結構特點與功能2. 肺通氣的過程學生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新課導入設疑提問:氣泡內外的氣體成分是否相同?回答問題。以提問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教學一、呼吸過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二、肺泡內的氣體交換3、 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4、 知識整合五、出示空氣污染圖片出示自學提示1、人體在呼吸時,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變化呢?2、人體內的氣體是如何進行交換的?3、閱讀課本65頁,說出肺泡里的氣體交換的過程。4、閱讀課本65頁,說出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的過程。人體在呼吸時,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變化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檢測一下探究實驗:呼吸過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展示探究學習的目的、器材、指導要求。小組內巡回指導。展示表格:呼吸前后氣體變化情況示意圖。1、演示血液循環的過程演示圖2、播放肺循環的視頻,請同學們從中找出肺部的氣體交換過程,并由一個同學講解3、完成思考題1.我們已經知道呼出的氣體中CO2含量增加了,那么增加的CO2來自哪里呢?a.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組織細胞里的氣體交換播放體循環的視頻及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動畫 b.推薦一名學生講解氣體交換過程c.獨立完成思考題PPT展示人體呼吸的全過程要求學生根據提示說出人體呼吸的幾個過程展示圖片:空氣污染的有關圖片。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內容并解決相關問題分組探究:學生四人為一小組。1.學生閱讀63-64頁內容完成探究計劃表,看哪個小組完成又快又好2、寫出實驗過程a.將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兩個燒杯,標號1、2。b.用吸管向1號燒杯的石灰水里吹氣。c.將吸管插入2號燒杯的石灰水中,再將注射器對準吸管的管口,然后用手推注射器,將空氣送入石灰水中。3、表達交流。分析并得出“氣體變化”的結論。學生紛紛舉手觀察視頻,回憶舊知識。一名學生上講臺根據肺包內的氣體交換動畫向同學們講解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得過程獨立完成,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公布答案學生回答來自組織細胞里觀看視頻,結合課本內容說出組織內的氣體交換過程一名學生根據動畫向其他同學講解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過程學生根據提示說出人體呼吸的幾個過程提高學生的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合作精神。動畫演示,激發興趣,直觀明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鞏固提高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知識整合能力體會空氣污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培養環境保護意識,進行情感教育,達到人與生物圈的和諧統一。鞏固練習PPT展示習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獨立完成練習鞏固所能用能力學知識,提高知識的教學反思人體內的氣體交換過程包括肺泡和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血液和組織細胞間的氣體交換。本節課對初一的孩子來說,學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在血液循環一節課中對循環路線掌握的不夠牢固,本節課學起來會增加難度。在課堂中我采用視頻和flash動畫相結合的方法增強知識的直觀性,以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我讓學生自己嘗試對氣體交換過程進行講解,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總體來講,學生對這節課內容掌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