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下生物11.2《人體廢物的排出》教案(馮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人體廢物的排出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統。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問題創設聯系實際,使學生能學有所用。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難點:尿的形成過程。三、教學方法與策略:復習泌尿系統的結構,并對腎臟有一個新的認識。通過課本、課件以及資料的分析,讓學生試著描述原尿中的成分種類有哪些,以及原尿與尿液的區別。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解,對腎單位的結構以及尿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一定的認識。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活動與過程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新課導入復習泌尿系統的結構提問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血液流經腎臟時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思考,并作出回答。復習舊知識,引出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腎單位腎單位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出示腎單位的結構圖,要求學生說出各部分結構名稱及特點學生思考,踴躍回答復習腎單位的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1、 原尿的成分2、 尿液(終尿)的成分廢物的排出只有尿液一種嗎? 通過圖片,板書配合資料,分析原尿中的成分。指導學生分析資料,得出尿液的成分,學習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示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腎小球的過濾作用總結尿液形成的過程比較血液、血漿、原尿、尿液的成分如果一個人的尿樣中檢查出了蛋白質和紅細胞,請你推斷此人的什么部位可能發生了病變?腎靜脈中的靜脈血與腎動脈中的動脈血相比較,成分發生了哪些變化?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完成填空題出示自學題目引思索-廢物的排出途徑通過對資料進行分析,小組討論后,得出原尿中的成分有哪些。分析資料,得出尿液與原尿成分的區別,理解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觀看動畫,記憶腎小球過濾的物質有哪些做筆記學生思考回答,并完成表格學生思考回答自學后作答觀察示意圖結合問題思索,明確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形式有多種,主要為尿液和汗液。鍛煉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學習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過濾作用。學習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那些物質被腎小管重吸收。師生總結規律,為做練習打下基礎考察腎小球和腎小管的功能其他排泄途徑梳理小結教師出示幻燈片的小結內容:尿形成的兩個過程泌尿系統和腎單位組成學生思考,并作出回答。鞏固知識五、板書設計:第二節人體廢物的排出一、 尿液的形成過程濾過作用重新吸收二、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途徑六、教學反思:前面的課時已經把學生對人體八大系統的結構好奇心勾了起來,學生對泌尿系統這部分的知識都很好奇,所以本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本節通過重點學習腎單位的結構組成以及尿的形成和排出,讓同學們對泌尿系統有了更深層的理解。通過學習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途徑,把本節課要講的幾個重點內容穿插在里面,使得教學內容邏輯連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