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下生物21.2《植物的有性生殖》教案(李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第二節 植物的有性生殖教材分析:本節主要介紹了有性生殖的概念以及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同時介紹果實和種子的傳播。在讓學生了解植物傳粉方式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觀察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發育圖、果實和種子的發育圖,并且以學生分工自主學習、匯報展示為主要學習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對抽象的植物有性生殖過程和果實以及種子的形成這方面的知識,能形成一個直觀的認識。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能用科學的語言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2)說出花的結構與果實發育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1)通過識圖理解、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觀察、表達交流的能力;(2)培養學生分析識圖,探究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小組合作、分工自主學習、探究活動中培養探究精神和意識,學會與他人合作,體會與他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的樂趣。(2)通過欣賞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感受生命的意義與珍貴。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過人的生殖與發育,并且已經學習過生物的無性生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發育。并對植物的營養生殖和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區別感興趣,教學過程以獲得植物有性生殖知識為目標,通過生活中學生所接觸的種子和果實它們的形成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并利用學生要急于了解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結合教材所提供的活動,把知識性教學與技能性教學進行整合。教學重點:說出花的結構與果實發育的關系。教學難點: 1.描述植物的受精過程。2.描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教學用具:一朵百合花的模型和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觀察法、 分析法、查找資料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展示:一組花和果實的圖片引入:從春暖花開到碩果累累,這個過程牽涉到植物的有性生殖。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植物的有性生殖。觀看圖片,增加感性認識。思考:花開之后就會結果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植物的傳粉和受精認識花的結構單性花和雙性花觀看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動畫議一議植物的有性生殖二、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分工自主學習議一議師生小結三、果實和種子的傳播課堂小結鞏固練習展示:昆蟲傳粉的圖片。提出: 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幾幅圖片,你猜猜這些昆蟲在忙碌些什么呢? 講到采蜜和傳粉就涉及到花都結構。下面請同學們觀察手中月季花的結構。介紹綠色開花植物中“花的結構以及雌蕊的內部結構”。 介紹單性花和雙性花植物開花后要進行傳粉,請說出什么是傳粉?并且比較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區別。討論: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這是什么原因?描述傳粉后,雌蕊發生的一些變化,描述受精的過程。教師講解并組織觀看動畫:植物植物的受精過程演示。讓學生歸納植物的受精過程概括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定義受精卵是植物體發育的起點。過渡:植物的受精作用完成之后,花的各部分結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果實和種子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讓我們繼續來探討。播放動畫:果實和種子的形成。說出花中子房的結構組成,以桃子為例,再說出桃這個果實的結構組成。對照教材中圖2111,說出果實和種子發育與子房和胚珠結構的關系。小結: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思考:為什么有的果實里只有一粒種子,有的果實里有許多粒種子?請解釋這種現象果實含有種子數目與子房中胚珠的數目和發育的關系展示:四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討論:圖中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如何傳播?師生小結:植物的果實、種子具有適應傳播的結構,其傳播方式和傳播的重要意義歸納本節課的知識點1、傳粉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2、花的結構與果實發育的關系 果實( ) 種子( )種皮( ) 胚( )果皮( 3、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要進過的兩個必要生理過程是( )A 開花和受精 B 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C 傳粉和受精 D 開花和傳粉4、玉米開花時,如果遇到陰雨綿綿,玉米產量就會降低,以下哪項可作為玉米產量下降的原因( ) A 風大、氣溫低、花粉不成熟 B 風大,氣溫低,影響昆蟲傳粉 C 陰雨,子房不能發育 D 花粉被雨水沖刷,影響風力傳粉5、果實和種子適于傳播的結構 大豆(豌豆) 鉤刺 蒲公英 種子細小,隨風飄散 蒼耳果實漂浮,水力傳播 虞美人被取食,借動物傳播 椰子果皮蜷卷,彈射 松果傘狀細毛積極思考回答:采蜜和傳粉觀察月季花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區分介紹單性花和雙性花。觀看動畫,增加感性認識。了解兩種傳粉方式的異同和常見的異花傳粉的方式。學生以6人為一組,先獨立思考,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深入思考和討論,形成正確的答案學生動手畫受精過程圖子房中有胚珠,胚珠中有卵細胞。花粉受到柱頭的黏液的刺激,伸出花粉管,穿過柱頭、花柱和子房,從珠孔進入胚珠的里面,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精卵結合即為受精。知道植物的有性生殖的概念。積極思考,認真觀察動畫,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和交流: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學生畫出示意圖來。上黑板介紹子房各部分結構發育情況。思考與交流:有的植物的子房中只有一個胚珠,而大豆等植物,子房中有許多胚珠,因為胚珠發育成種子,所以出現這樣現象。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和交流。上講臺給大家介紹這些果實和種子的傳播過程。學生思考并小結在老師的要求下靜靜地回憶學習成果,享受課堂的成功。學生積極思考回答,教師更正補充針對初中學生抽象認識淡薄,注重感性認識的現象,讓學生觀看視頻實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匯報展示,也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分析思維能力。議一議在于鞏固課堂中所學生物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起到鞏固和延伸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精心設計問題,認真分析學情需要,讓學生在問題思考中發現和總結生物學知識要點。以小組學習為基本形式,學生匯報展示,利于培養學生合作、互助、團結、探究的能力。通過討論和觀看動畫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易于理解和消化果實和種子的傳播。鞏固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反饋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教師安排以后教學提供依據。板書設計第二節 植物的有性生殖1、傳粉2、受精3、果實和種子的形成4、果實和種子的傳播教學反思: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有三個明確的想法: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思維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紙上談兵,要在實踐中運用,而在教學中合理的設置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再合理的提供些線索,就是架設一個連接新舊知識的樓梯,啟發引導學生去主動思維,對于完成教學任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主要的是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二、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等方法自己獲得知識,形成概念,掌握方法,認識規律;三、在認識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后對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將“自我評價”欄目化整為零,使評價與學習過程緊密銜接,成為認知的最后一個環節,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縮短認知與評價的間隔,鞏固知識結構,使評價成為知識拓展與升華的手段。本節課這三個想法完成的不錯,達到了我的教學預想。班級的氣氛始終保持活躍狀態,每個問題拋出后,同學們都積極的思考,熱烈的討論,認真組織自己的發言,細心傾聽同學的回答。每個問題都有部分同學通過思考后得到答案,并且都有得到正確答案的滿足和喜悅感。本節課的缺點是:1、教學內容安排較多,時間緊促,使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效率有所下降,不符合有效課堂要求。 2、教學方法較單一,可以課前布置學生在家先探究,課堂收集探究結果,師生相互討論哪種方法有效?重點培養學生親身去體驗、去感悟、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