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下生物21.5《鳥類的生殖與發育》教案(韓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蘇教版八年級生物第二十一章第五節鳥類的生殖與發育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描述鳥類的生殖與發育過程(2)探究鳥卵的結構(3)說出常見的早成鳥和晚成鳥過程與方法(1)通過合作探究,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程序和方法(2)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生活現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探究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態度(2)增強學生對生物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生物的興趣(3)通過介紹鳥類育雛行為,培養學生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二、教學重點探究鳥卵的內部結構鳥卵的結構與功能三、教學難點探究鳥卵的內部結構四、課前準備教師:剪輯有關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的錄像片并收集有關圖片及文字資料;實驗器材:雞卵、鑷子、培養皿、托盤、放大鏡、燒杯、刀片、一次性杯子學生:查閱有關鳥卵的資料,收集生活中有關雞卵的現象。五、教學方法1、小組探究(觀察、分析、歸納)2、創設問題情境,問題引路探究六、教材分析通過探究實驗,不僅能使學生了解到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也能讓學生認識到鳥卵的內外結構和各結構的作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科學觀察探究的一般方法。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探究從中學到知識。七、教學過程【新課引入】展示圖片母鳥育雛。偶然間看到母鳥育雛的現象,感慨萬千,鳥媽媽非常偉大要哺育這么多的孩子,就對鳥類產生了莫大的興趣,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鳥類的世界,學習第二十一章第五節鳥類的生殖與發育。環節1知識探究【探究1】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過程觀看極樂鳥的視頻分析鳥類生殖與發育的行為有哪些?通過生活中各種鳥類行為的圖片判斷對應的分別是什么行為?學生根據教師引導概括出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過程一般是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學生根據之前學過的內容和課下收集的資料總結出鳥類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卵生。板書: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過程發育特點【探究2】 鳥卵的結構和功能探究由外到內,由整體到局部進行。活動一:觀察雞卵的外部結構學生4人一個小組,教師引導學生拿起準備好的雞蛋,觀察雞蛋的外部結構,提出問題。1、雞卵兩端有什么不同?2、雞卵最外側的結構是什么?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雞卵有尖端和鈍端之分,鈍端內部有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氣室。雞卵最外側的是卵殼,對雞卵起到保護作用。教師追問:卵殼是如何起到保護作用的呢?自然的進入對卵殼的探究。活動二:卵殼對外界的承重能力有多大?卵殼上有氣孔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常識分小組限時一分鐘設計探究方案。學生:用四個雞蛋做腳,在上面放上一塊木板,再放上砝碼或磚頭,我們發現每個雞蛋的承受能力可不小。學生:我們將一個雞蛋上下固定,在上面放上木板,再放上重物。學生:我們直接用手捏,還真有些費勁。教師:非常好,各小組的設計都很不錯,都感受到了卵殼對外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毫無疑問它具有保護作用。同學們知道雛雞是由受精的雞卵孵化出來的,也就是意味著受精的雞卵孕育著新的生命,它肯定要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那么它通過什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呢?學生:我想卵殼上一定有小孔和外界相通,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卵殼的表面,發現好像是有許多小孔。學生:在家的時候將雞蛋浸泡在4050的溫水中,看到蛋殼上有氣泡產生。學生:我在報紙上曾經看過洗過的雞蛋不易保存,我想肯定是細菌從蛋殼上的小孔鉆進去了。教師:太好了,同學們!你們把科學和生活常識結合起來了,希望同學們能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活動三:探究雞卵的內部結構教師:現在請根據課本中的觀察與思考,2人一個小組,進入我們更深層次的探究,親手揭開雞蛋的外殼,看一看它的內在結構。教師:首先,請同學們將雞蛋的鈍端輕輕敲出裂紋,用鑷子將破碎的卵殼除去,一定要小心,把握好手上的力度。(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去除卵殼后看到了什么呢?學生:我看到了卵殼膜和氣室,氣室里儲存著空氣,供給胚胎發育所需要的氧氣;卵殼膜有保護作用。教師:非常好!同學們繼續用刀片輕輕將卵殼膜劃破,使卵白和卵黃流到培養皿內。是否順利就要看大家剛才去除的卵殼有多少了。(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學生因為卵殼去除太少卵白卵黃流出不順利,教師提醒用鑷子輔助)把卵殼放到相應的位置,我們一起來認識雞卵的內部結構,思考各結構的功能。你有什么發現呢?學生:(用鑷子指出)這是卵白,這是卵黃,它們為胚胎的發育提供營養物質和水分。教師:嗯嗯,卵白就是我們吃的雞蛋清,卵黃就是我們吃的雞蛋黃,是非常有營養的。學生:我用鑷子輕點卵黃,發現卵黃外面有一層膜,是卵黃膜。學生:我發現在卵黃和卵白交接處有兩條線一樣的東西,是系帶,起到固定卵黃的作用。教師:對,系帶有固定和減震的作用,對卵黃里的胚胎起到了很大的保護作用。注意觀察卵黃上的小白點。學生:我找到了,在這里,卵黃中央有一個小白點,這是胚盤吧。教師引導受精卵和未受精卵胚盤的差別,學生總結。學生:受精卵的胚盤將來發育成雛雞。胚盤是雞卵受精后開始發育形成的初期胚胎,在適宜的條件下胚胎發育成雛雞。活動四:總結鳥卵的結構和功能板書:鳥卵的結構和功能請一名同學上臺畫出鳥卵的結構并標注出各結構名稱,其他同學在下面畫。請一名同學糾正上名同學的繪圖并給同學們總結各結構功能。教師追問:是不是所有的雞蛋都可以孵化出小雞呢?播放生活鏈接。學生思考后回答:不是的,只有受精的雞蛋才能孵化出小雞,生活鏈接中姥姥家籠子里沒有公雞,產的都是未受精卵,不能孵出小雞。教師追問:姥姥怎么做能使小雞產出受精的雞蛋呢?學生回答:配一只大公雞就可以了!活動五:個體發育過程教師引導:為什么鳥卵產出后就停止發育了?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因為胚胎的發育需要適宜的溫度,鳥類的體溫一般比較高,而外界的溫度低于雌鳥的體溫,自然胚胎就暫停發育了。人工孵小雞還要孵化箱呢!觀看視頻-鳥卵的胚胎發育過程,了解由胚胎到雛鳥的發育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將探究器材放到相應位置。【探究3】早成鳥和晚成鳥教師展示雛雞和雛喜鵲圖片,引導學生說出早成鳥和晚成鳥。對照課本28頁內容和課前收集的資料總結早成鳥和晚成鳥的特點并舉例。學生:早成鳥剛出生的時候眼睛是睜開的,全身有稠密的絨羽,腿、足有力可以自行覓食;晚成鳥出生后眼睛不睜開,而且絨羽很少,全身裸露,腿、足無力,不能獨立生活。常見的早成鳥有雞、鴨、鵝、大雁等;常見的晚成鳥有燕子、鴿子、麻雀等。板書:早成鳥和晚成鳥環節二知識應用1、“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這句詩說的是鳥正處于( C )A交配期 B產卵期 C育雛期 D孵卵期 2、下列屬于早成鳥的是( A )A大雁 B家鴿 C燕子 D麻雀3、如圖是雞的受精卵及其胚胎發育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B中的6是由圖A中的5胚盤發育而來的,該結構與和能供給胚胎發育所需養料的3卵黃和卵黃膜共同構成完整的卵細胞。 (2)兩圖中2的作用是為胚胎發育提供氧氣。(3)人工孵化小雞時,為保證孵化效果,應為受精卵提供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環節三暢談收獲 歸納總結通過本節課的探究我們都有哪些收獲和感悟呢?請大家小組內討論交流,稍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課后延伸:保護鳥類,人人有責。請同學們課下在家長的帶領下到建西生態園觀察鳥類的生活并記錄!8、 板書設計:第五節 鳥類的生殖與發育一、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過程1、鳥類發育特點2、鳥卵的結構和功能二、早成鳥和晚成鳥九、教學感悟本節課教學通過視頻觀察極樂鳥的行為,使學生結合生活所見快速總結出鳥類生殖與發育的一般過程;通過雞卵結構的觀察,使學生充分理解鳥類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征,以及每個結構的功能,能讓學生很快掌握該知識點,完成重難點的突破。視頻觀察鳥類胚胎發育的過程,引入早成鳥和晚成鳥的學習,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早成鳥和晚成鳥的差別。通過學生觀察、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增進了師生情感,使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及動手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體會到愛鳥、護鳥的情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