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課改版一下數學8.4《數的認識》教案(趙老師公開課).docx
排隊問題教學設計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體會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間的轉化。2. 在描述位置的過程中體會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3. 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發現生活中的排隊問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間的轉化。4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師:我們每天放學都要站路隊,其實排隊中也有很多學問。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排隊中的問題。二、討論交流同學們放學排隊,從前面數,王紅是第6個,李英是第15個,李英后面還有8人。師:讀過題目之后你得到了哪些信息?1. 王紅第6人 2. 李英第15人 3. 李英后面還有8人。師:得到了這些信息,你們知道這隊同學是怎么站的了嗎?老師來檢驗一下,如果你們能把圖畫對,才說明你們理解了。1. 生畫圖2. 檢驗圖。如果有錯誤改正,如果全對則出示錯誤案例。3. 修改圖。師:你畫的圖和他畫的一樣嗎?哪不一樣?(標6和15,6和第6,15和第15)師:現在我們能夠看到這隊同學是這樣排的,看著這福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么?預設1:這一隊一共有多少人?預設2:王紅和李英之間有多少人?邊提出問題邊解決問題,學生邊表述邊在圖中標出5 1 8 1 8的符號語言。師:你還能怎樣向大家說明王紅和李英的位置?預設3:王紅從后面數排第18。預設4:李英從后面數排第9。生闡述想法,如果有不同意見生生之間交流討論。師:如果你是王紅/李英,站在隊里,你還想知道什么?預設5:王紅左邊有幾人,右邊有幾人?預設6:李英左邊有幾人,右邊有幾人?讓學生演一演“現在我是王紅,我的左邊有5人,右邊有18人,因為”。師:在剛剛我們同學的說的過程中,我們把這一隊同學分成了好幾個部分,王紅前面的,王紅,王紅和李英之間的,李英和李英后面的。從不同角度描述他們的位置時,我們需要哪部分,就把哪部分拎出來就行了。師: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要知道這一隊中一共有多少人,我們用去數嗎?預設:只要把這幾部分加起來就行了師:同學們排著隊走到校門口,有兩個同學看到家長先走了,現在隊里還有多少名同學?生來挪一挪,擺一擺,發現無論從哪里走,都是從這一隊中少了2個人。師:老師剛才發往黑板上一看,發現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咱們黑板上解決了這么多個問題,全都是用這一幅圖。你們是怎么辦到的呀?以前一講到排隊問題,就有同學跟我說,老師,排隊問題好難啊。現在你們還覺得排隊問題難嗎?誰幫助了你們呀?(圖)以前我們解決排隊問題的時候用畫圖然后數,現在我們不光可以數,還可以加。三、發現提升。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也可以看作是小朋友排隊的問題,比如說下面這種情況:1. 新年到了,工人們要在從左數的第3根電線桿到從右數的第3根電線桿之間掛上燈籠,一共需要多少個燈籠?(師:這和我們今天學到的排隊問題有關系嗎?你把這些電線桿當成小朋友排隊來說一說嗎?)2. 6月就要到了,小麗的媽媽從6月7號到6月20日出差,小麗想知道要出差多少天。(師:你能把它變成小朋友排隊的問題來說一說嗎?)我們的教室中有哪些地方和排隊有關系,你能找找嗎?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和排隊有關,留給你下課以后去發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