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課改版一年級下冊數學1.2《數的順序和大小的比較》教案(周老師公開課).docx
數的比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學目標:1.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數量之間的大小關系,培養學生的數感和語言表達能力。2. 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逐步發展估計意識和簡單的分析能力。3. 通過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學重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的含義,并能運用詞語表述。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數量間的關系一、情境創設 引入數據1.談話:同學們,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大家認識了許多數。這些活潑可愛的“數寶寶”很想和你們交朋友。你們快大聲叫出它們的名字吧。能用一句話介紹它才可以跟你交朋友。引導學生:準確讀數,可以從數的組成。數的大小等不同角度介紹。同伴之間互相介紹數。2.二次談話:大家知道嗎?這些數寶寶可是有來歷的,它們正是課前我們同學30秒跳繩的成績。步驟一:呈現跳繩背景的視頻。步驟二:呈現表格。步驟三:數寶寶分別飛到表格中的位置。二、借助數據提出問題研究問題(一)提出問題,學會比較,學會表達1.呈現問題:認真比較這些跳繩的個數,你發現了什么?2.嘗試表達:估計:學生會先找最大或最小的數說對策:你的意思是51和5比。那51比5怎么樣?3.借助四種直觀比較模型 讓原始表達顯現出來(1)一比橘子:師出示5個橘子,指定一名同學到前面拿借助學生的生活認知引出怎樣拿51個橘子師提問:這51個桔子給你什么感覺?老師通過圖片、打手勢的多角度引導學生初始表達51比5多( )?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感知51 比5多怎么樣? (2)二比小圓點:由橘子實物圖轉變成點子圖形5和51,進一步調動學生更豐富原生態的表達,感知51比5多很多,多非常多。(3)三比長條:通過將5和51變身成兩條帶點的長條圖,從長短的角度感受兩個數之間相差的程度,再次激發學生原始表達51比5長很多、長特別多等(4)四比變型數尺師: 5變換隊形和51站到了一條隊上,把它看成一個跑步比賽,0是起點,從起點開始跑到5,又從5繼續跑繼續跑,終于跑到了51,這回你覺得5和51之間怎么樣?(引導學生感受兩數間的數感)(二)總結歸納 規范數學語言師小結:你們對51比5說了這么多的感受,數學家就把這些都叫做51比5(多得多),比比看誰最先記住這個新朋友的名字。引導學生多次反復認識新的概念“多得多”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舉例說明多得多換個角度表達:師問:誰再說說5比51( )。此時把學生的語言準確化“少得多”(三)生動手操作感知師:看這里,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三張不同長度的小彩條,下面自己選選誰可以代表5,誰可以代表51?(指定一名學生到前面來直接選擇) 估計生:紅色代表5,藍色代表51 師:那你就可以說51比5( ),5比51( )估計生:下面請你照他這樣,用手指著小紙條完整的說一說。三、提出新問題,自主比較,嘗試表達1.師:那最多和最少的我們比較完了,你還想比較其他哪兩個數?估計生1:16比16 師:對,16和16同樣多2.外顯表達。比數尺:師:我們都知道32比28?(多),但是到底多得怎樣呢?這時就需要我們的老朋友“數尺”來幫忙了。請你仔細觀察數尺中28和32的位置,你覺得32和28之間怎么樣? 師:剛才有同學說了32比28多一點、多不多,數學家把這些都叫做32比28(多一些)。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例感知多一些的理解師:那反過來我們就可以說?板書28比32(少一些)3、生借助手中彩條動手操作并加深理解新的概念四、運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表達比較結果師:同學們,咱們再來看數尺,這里是28,這里是51,老師想把51和28比一比。師:咱們看這兩個數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有一半呢。這種情況就說51比28多得多,那么反過來可以說28比51少( )。五、練習表達,豐富表達經驗1.2人一組的小組學習方式 比較自己的跳繩成績,填寫學習單2.師巡視指導,展示同組兩個人的學習單 小結語:今天課上通過進行兩個數的比較,進一步學會了用“多得多 少得多,多一些 少一些”來描述兩個數之間多少的比較關系。下面咱們來做個小練習六、綜合習題 鞏固新知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全面考慮題目的要求七、生活拓展師:剛才,小朋友學會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比較兩個數的多少。除了比較多少,我們還學習過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等。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比一比老師和X同學,X和X的身高嗎?讓學生感受高一些和多一些,矮一些和少一些,高得多和多得多,矮的多和少得多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