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課改版二下數學1.1《有余數除法》教案(衛老師公開課).docx
小學數學北京2011課標版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有余數的除法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能夠正確讀、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2.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生理解“余數”的含義。形成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概念。3.情感目標:培養大家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引導大家熱愛生活,關注身邊的每個事物。二.教學重點: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余數”的含義;能夠正確讀、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三.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生理解“余數”的含義;形成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概念,能夠正確讀、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四.課前準備:師:食物 桔子 生:小棒五.教學過程:(一)熱身練習:口算(二)情境導入:小豬佩琪和喬治不但喜歡幫助別人,還特別熱情好客,家里來了客人,還給這些客人洗了10個蘋果。現在請你家幫助它們分一分。(三)動手實踐:引出“余數”:1.指兩名學生來分一分動手實踐。2.實踐情況:(1)有10個桔子,每2個放一盤,需要幾個盤子?生:邊說邊操作:佩琪有10個桔子,每2個放在一個盤子里,10個就需要5個盤子。也就是:10里面有( )個2就有( )份。(2)有10個桔子,每5個放一盤,需要幾個盤子?生:邊說邊操作:有10個桔子,每5個放在一個盤子里,有10個就需要2個盤子。也就是:10里面有( )個5就有( )份。(3)10個桔子,每3個放一盤,需要( )個盤子。(強調“余數”的含義)生邊說邊操作:小豬佩琪有10個桔子,每3個放在一個盤子里。 師問:“你發現了什么?”生:剩下一個桔子。3個桔子是一份,10里面有( 3 )個( 3 )就有( 3 )份,還剩(1 )個。師:你們是按老師的要求分的,剩下一個蘋果,是對的。剩下的1個桔子,可以擠在這三個盤中的任一個盤子里嗎?為什么?讓他它單占一個盤子行嗎?問為什么?所以:剩下的( 1 )個桔子不夠一份。我們就把這個“1”叫余數。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學習有余數的除法 板書課題(四)新知探究:知識點一:問題引入:有11盆花,3盆一堆。 最多 可以放( )堆,多( )盆。5盆一堆。 最多 可以放( )堆,多( )盆。6盆一堆。 最多 可以放( )堆,多( )盆。1.理解題意,明確解題思路2.操作解題:指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圈小棒,寫算式。3.小組合作探究:先擺小棒,然后小組交流匯報擺法,說出算式。4.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過程,認識余數實際上是把11盆花每3盆,5盆,6盆平均分成一份,平均分的過程有剩余,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1)認識余數并確定余數的單位名稱.11盆花,每3盆一堆,最多可以分3堆,還剩1盆花,還剩的1在除法算式中叫余數。(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義11是有11盆花,3/5/6是一堆的個數,1/2/5還剩的盆數。【重點提示:余數是被除數被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因此,余數的單位名稱與被除數相同。】(3)有余數的除法算式的寫法首先在等號 的右邊寫商,然后點6個小圓點,再寫上余數。(五)小結把一個數平均分時,如果分到最后有剩余且不夠再分一次,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數。知識點二: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掌握運用)問題導入:搭一搭,填一填,你發現了什么?有/14/15/16/17/18/19/20根小棒,可以搭幾個正方形,還剩幾根?學生在小組內擺小棒完成表格:觀察算式,找規律,從中發現了什么?我發現:觀察:無論余數怎么變化,都比除數小。得出結論: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一定小于除數。驗證余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找兩名學生分別用25根,31根小棒搭正方形,驗證:余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六)歸納總結: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必須小于除數。(七) 鞏固新知,拓展延伸(八)全課總結,談收獲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1133(堆)3(盆)1152(堆)1(盆)1161(堆)5(盆)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必須小于除數。課后反思:1.本節課,我注重將具體的操作活動與抽象的算式緊密聯系。我讓學生分蘋果,擺小棒,畫一畫,搭一搭,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逐步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本節課教學時操作活動的情境有兩個作用:一是引出有余數出發的算式;二是幫助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三形成余數必須小于除數概念。2.結合具體情境探究余數的意義。11是有11盆花,3/5/6是一堆的個數,1/2/5還剩的盆數。重點提示:余數是被除數被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因此,余數的單位名稱與被除數相同。結合14/15/16/17/18/19/20根小棒,可以搭幾個正方形,還剩幾根:強調剩余的不夠搭一個正方形,余數的單位名稱與被除數相同。3.我在教學中,捕捉、提煉共享學生的感性描述,促進學生的理解。整堂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