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課改版二下數學3.1《對稱》教案(王老師公開課).docx
對稱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北京2011課標版二年級下冊對稱二、教材分析: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和學生的操作活動,認識軸對稱圖形。教材沒有給出軸對稱圖形的嚴格的教學定義,只是讓學生通過直觀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即沿對稱軸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通過剪紙片,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給出折紙片、畫圖和剪紙片的過程,展現了形成一個軸對稱圖形的過程,進而達到以下3個目標:首先,學生明確這樣剪出來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其次,學生通過折痕認識對稱軸;最后,學生明確用對折的方法可以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修訂后的教材與實驗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學內容的難度,修訂后的只要求能從諸多圖形中辨別出軸對稱圖形,而不要學生畫出對稱軸。而對于“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的性質,本套教材安排在四年級下冊進行教學。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軸對稱圖形,難點是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三、學情分析: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對稱的現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編寫時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幾何概念時,需要借助直觀形象的支持。為此,再引入概念時,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幫助學生理解。課上,通過觀察和操作、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資源。四、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知道對稱軸,能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2經歷操作、觀察、想象、交流等活動,增強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空間觀念。3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五、教學過程【導入】創設情境,引出對稱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比眼力的游戲!你們能根據下圖中一半的圖形猜出圖中畫的是什么嗎?學生看圖,猜出所畫的圖形是什么,教師進一步讓學生說出自己這么猜的原因。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些物體兩邊都是一樣的,引出“對稱”的概念。(板書:對稱)【講授】動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1、出示蝴蝶、熱帶魚、樹的圖片,提問:他們都是對稱嗎?你有更好的辦法驗證碼?(學生動手操作)2、學生匯報。根據生的匯報,教師板書:對折 兩邊完全重合師:有結果了嗎?哪位同學愿意帶著圖片上來給大家匯報一下。師:如果兩邊就差一點,我們只用眼睛去看的話,有時候并不能完全看出來,那更準確的方法就是將這個圖形怎么樣?生:折。 師:怎么折? 生:對折。師:那對折以后發現了什么?你們能不能補充再說說。生:發現兩邊都是一樣的。師:完全.?生:完全一樣/完全重合。師:完全重合!這個詞太準確了!師:那剛才同學們都說的是有關于對稱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也來研究跟對稱有關的知識,像這些圖形我們把它叫做軸對稱圖形。4、師: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才叫軸對稱圖形呢?誰來說說看。生:兩邊對折之后完全重合的圖形就叫軸對稱圖形。師:通過我們剛剛的驗證,一個圖形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軸對稱圖形。師:現在請你們將剛才的軸對稱圖形拿出來,跟著老師一邊做,一邊說說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引導生利用手中的軸對稱圖形邊做邊復述。(反復說“軸對稱圖形”)師:那在對折的時候,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就叫做對稱軸。我們一般用虛線來表示的。那在這個圖片里,這只蝴蝶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條虛線就是它的對稱軸。師:理解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了嗎?老師告訴你們,我們這節課的第一個學習目標就是認識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二)剪軸對稱圖形1、“秀”師:說到軸對稱圖形,黃老師就想給你們秀一下我的一個才藝,想看嗎?注意不要眨眼,給我來點有節奏的掌聲。(剪出 )師:猜一下,我剪個了什么圖形。師:你注意看了嗎?我是怎么剪出來的?你還記得嗎?師:你回想一下,我剛剛是對折了,那我是把整個心形剪下來了嗎?還是怎樣的?一個小細節,我只剪出了心形的.?(引導學生說剪的過程:對折、畫出圖形的一半。)師:那我剪出的這個心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它的對稱軸在哪里?摸摸看。師:你能用這種方法也剪一個軸對稱圖形嗎?2、團結就是力量:小組討論:1】總結剪軸對稱圖形的方法。2】想到辦法就行動吧!創造一個屬于你的軸對稱圖形吧! 小組合作,動手剪。3、作品展示。師:你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介紹你是怎樣剪的?你們組當時是怎么商量的。小結:說什么是軸對稱圖形?!揪毩暋快柟叹毩?,應用新知1下面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是的打“”。【歸納小結】(一)這節課你有收獲嗎?說一說。(二)利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去創作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吧!【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播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感受數學給生活帶來的美!六、板書設計:對稱一個圖形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一折 二畫 三剪對稱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