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課改版二下數學6.2《加減混合》教案(錢老師公開課).docx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連續比較的實際問題是否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否是否屬于跨學科主題教學否學科數學學段: 第一學段年級二年級相關領域數與代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課標總目標中,在“問題解決”方面強調: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課標中提出:問題解決的能力培養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每一個學段都要高度重視。對于第一學段學生要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問題并嘗試解決。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課標還第一次提出了“模型思想”。數學模型是數學基礎知識與數學應用之間的橋梁,解決問題是數學建模的載體,數學建模是解決問題的本質。要讓學生能從實際情境中發現數學,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從而獲得一種數學結構,感悟數學思想。這樣的過程如何在第一學段教學中體現,在讓兒童在涂畫中學數學這本書中找到依據,書中提出:在面對具有現實意義的數學問題時,富有兒童個性特點的圖能夠喚起他們的元認知,引發數學思考,能把抽象的數量關系直觀、形象的表達出來從而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連續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是北京版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解決問題中的第二個例題。在學生學習了第二單元混合運算,掌握了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會解答簡單的乘加、乘減,加除、減除兩步實際問題基礎上,繼續學習用兩步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在分析過程中需要搞清三個數量間的傳遞關系,需要運用一年級下冊學習的兩個數量比較大小的知識來判斷有關系的兩個數量間誰多誰少的問題,所以解決這類實際問題也是本冊學習的難點之一。學生情況:學生對于兩步解決的實際問題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也已經熟知。但是對于“比較大小”這類數量關系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尤其是連續三個數量的傳遞關系,更是學生分析理解的難點。課前以一道題為例,對48名學生進行了前測,結果只有12人正確解決。通過訪談發現這12人中只有7人能夠描述清楚三個數量間的大小關系。大多數學生對于抽象的兩個數量比較,不能正確的分辨。基于以上的發現,就把本課教學定位在“找關系 -理清三量之間的關系。 會交流-學生間的對話、提問 。有策略-畫圖策略幫助思考。” 最終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建立解決此類問題的模型。教學方式:以學生自主探究、分享交流為主要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多媒體、學生自己的涂畫作品展示技術準備:ppt課件、實物展臺教學目標(內容框架)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在解決三個數量間比多少的實際問題過程,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知“策略”的重要性,并掌握分析解決兩步實際問題的方法。2. 在經歷探索與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嘗試解決問題過程中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形成問題解決的模型。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 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技術應用時間安排創設情境引發思考1.猜猜老師手里有多少張草花?三次機會 。(老師手里拿著一打撲克牌) 2.三次機會大家為什么沒有猜出來3. 需要什么條件呢?這樣大家可以找到黑桃張數嗎? 出示條件:紅桃有6張,黑桃比紅桃多6張,黑桃有多少張?學生憑感覺猜張數因為沒有任何線索,所以不好猜。需要條件。學生列式解決。6+6=12(張)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的情景,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Ppt出示條件5分鐘 嘗試解決分享交流1. 再猜黑桃的張數。這次大家還直接猜嗎? 需要條件哈,老師給大家提供一些條件,如果你覺得你可以猜出黑桃張數了,就舉手表示啊。出示:紅桃有6張能猜嗎? 出示:黑桃比方片少5張,能猜嗎? 為什么沒法猜?如果告訴你們方片有多少張就能猜出來么?1 完整出示條件:如果老師這樣告訴你們方片的張數呢:出示條件: 方片比紅桃多7張誰來完整的把老師給的信息讀一遍。3. 解決問題:現在先獨立思考,可以自己畫一畫,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再和你的同桌一起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得出草花的張數的?反饋;1展示你們畫的圖說說怎樣想的。2還有的小組根據條件直接分析得出草花的張數,說一說你們的想法3. 整理思路列出算式:要想知道黑桃的張數我們先要用哪兩個條件求出誰?求出方片的張數了接下來呢?請你們把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用算式表示出來為什么先 用6+7呢?13-5是什么意思?老師要你們算出草花的張數,可大家為什么都先算方片呢?關鍵求出誰的數量?剛剛我們算了兩次黑桃的張數,比較一下這兩次,尤其后面的那次你覺得怎么樣?難在哪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用兩步解決的實際問題(出示課題)不能猜。草花有1張或沒法猜因為草花比方片多5張,沒有告訴我們方片有多少張所以沒法猜.。學生讀出條件紅桃有6張,方片比紅桃多7張,黑桃比方片少5張,黑桃有多少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再相互交流、分享。學生分析說思路:生1:生2:學生敘述自己的思路。先用前兩個條件找到方片的張數。再從方片張數里去掉5張就是黑桃的張數。先用紅桃有6張,方片比紅桃多7張,求出方片有多少張。6+75=8(張)因為求出方片才能求出黑桃,所以先算出方片的數量。從方片的13張里去掉黑桃比它少的5 張就是黑桃的張數了。關鍵是方片的數量,不求出它就沒辦法算出黑桃的數量。比前面難。難在不能直接求出黑桃的數量還要先求出方片來。利用學生思維的慣性引導學生在爭論中初步理解數量間的關系。感知信息之間的關系是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使不同層級以及不同思維習慣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利用關鍵性的提問引導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突出本課的重點,引導學生在對重點問題思考的過程中突破難點。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Ppt出示題目展臺展示學生作品20分鐘拓展提高形成模型像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生邊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1小麗身高多少厘米?2.學生先自己讀題,思考然后獨立解決。反饋學生解題方法:生1:學生展示自己的解題過程,并講解解題的思路。獨立解決展臺展示算式,并說一說解題的思路。Ppt以及展臺展示學生解題思路10分鐘歸納總結提煉反思今天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都是像這樣(指撲克牌)三個數量比較的問題,我們是怎么做的? 總結一下。對于這節課你有什么感受或者哪里印象最深和大家說說。生1:我們先通過紅桃與方片間的關系求出方片。再通過方片與黑桃間的關系才可以找到黑桃數量。生2:解決這樣的問題時一定要弄清數量間的關系。生2:印象最深的是解決這樣的問題中間的數量很重要,就像橋梁一樣。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反思,歸納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和結論,使學生對本課學習的重點做到心中有數。5分鐘板書設計實 際 問 題紅桃 黑桃紅桃 方 片 黑桃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方式1 過學生習題反饋,評價學生對于本節活動課基本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2 通過課堂學生的參與度,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發展,同時評價本課教學的效果。3 課堂中注意教師評價語言的及時性、多樣性。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及學習數學的信心。評價量規優等有待提高學生能夠找準數量間的關系,正確解決問題,并且有條理的敘述解題過程。學生能夠正確解決問題。對于數量關系有準確的認識,但不能完整表述。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本課教學設計的特點,主要就是引導學生在原有解決問題的經驗基礎上,通過使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著重讓學生在解決此類數量關系抽象復雜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畫圖策略”的優勢。再與傳統方法溝通,達到多種途徑解決的目的,并使思維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升。主要是通過 “找關系 -理清三量之間的關系;有策略-畫圖策略幫助思考。”這兩方面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 找關系 -理清三量之間的關系。本節課從讓學生盲目的猜老師手中撲克牌開始,再給學生提供有關系的信息,讓學生感知到要根據信息找到兩種牌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得出牌的張數。之后再讓學生依據不完整的信息去猜,制造學生思維的沖突點,最后給齊信息讓學生根據三量之間的關系關系去探究。整個過程凸顯了信息的重要,同時學生感知到找到數量間的關系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2. 有策略-畫圖策略幫助思考。本節課牽扯到三個數量進行比較,學生在一年級學習兩個數量比較時,對這類數量關系理解就比較困難。本節課難度再次加大,只有讓學生利用直觀的圖示才能幫助他們理解這么抽象的數量關系。所以本課中老師一直引導學生把你理解到的數量間的關系用直觀的圖畫一畫,然后再把直觀的圖與抽象的算式溝通。學生通過這一策略很好的理解了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同時掌握了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