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課改版二下數(shù)學7.1《千克與克的認識》教案(韓老師公開課).docx
千克與克的認識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北京課標版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第七單元第72-74頁內容。【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2.使學生知道用天平和盤秤稱物體的方法。3.在建立質量觀念基礎上,通過掂一掂培養(yǎng)學生估量質量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教學準備】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超市任選四種物品調查數(shù)據(jù),并填好調查表。2將學生分6個小組,每組一架天平、若干顆黃豆、一顆糖,每人帶不同質量的物品,每人一枚2分硬幣,每人一張學習任務單。3盤秤、彈簧秤、人體秤、籃球、排球、兩袋500克的食鹽、1千克蘋果。【教學過程】一、 激趣導入,引出課題。1.感知“質量”概念。師:老師這里有兩個球,猜一猜哪個球重?(指名說)意見不統(tǒng)一,看不出結果了,那我們來掂一掂、比一比,看看到底哪個重(讓學生掂一掂)物體有輕有重,物體的輕重叫質量。(板書)2.學生匯報調查結果。師:星期天請大家到超市里調查商品的質量,誰來匯報一下?指名匯報。師:剛才你們每個人匯報時都用了哪兩個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生活中,還聽過哪些表示質量的單位呢?(公斤、斤、兩等)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千克和克的認識。(板書:千克和克的認識)【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掂一掂讓學生感知物體是有輕重,引出“質量”這一概念,以學生熟悉、喜愛的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匯報調查結果,初步感知質量單位:千克、克,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一)認識克1.播放微課“克的認識”。【設計意圖:通過看微課,讓學生對“克”有初步的認識,特別是認識天平的構造以及天平的使用,以微課的形式呈現(xiàn)非常直觀、清楚,為后面的動手操作打好基礎。】2.指名匯報:你知道了什么?(計量較輕的物品一般用克作單位。2分硬幣約重1克,字母表示(g ) 天平一般秤較輕的物品,以及天平的使用。)3.感知克:拿出兩分硬幣用手掂一掂,什么感覺?閉眼換只手再感覺一下1克有多重,把感覺記在心里。4. 小組合作稱1克黃豆,看看有幾粒,然后匯報。(2至3粒)5.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也大約重1克呢?指名說,再播放課件(羽毛、回形針、膠囊等)6估一估:一顆糖重幾克?小組合作稱一稱。再指名匯報(4克多)。7.掂一掂100多克物品有多重?200克呢?【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稱1克的黃豆和一顆糖的質量,讓學生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并從活動中感知1克或幾克到底多重,知道較輕的物品一般用克作單位。】(二)認識千克1. 課件出示兩袋鹽,了解“凈含量”:指除去包裝,物品實際的質量。2.學習千克和克的關系:兩袋鹽重多少克?500+500=1000克 介紹盤秤,再稱一稱兩袋鹽多重?(1千克),板書(kg)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板書:1千克=1000克)怎樣讀更好呢?小結:計量較重的物品可以用千克作單位。3. 生活中哪些物品約重1千克呢?4.估一估一個蘋果質量,用臺秤稱1千克蘋果看看有幾個?稱一稱籃球和排球的質量。5.介紹各種秤。包裝袋上沒有注明質量,我們就要拿秤來稱。用彈簧秤稱一袋零食的質量。6.稱幾位同學的體重,猜一猜汪老師的體重,并稱一稱。【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活動:稱1千克蘋果、稱一袋質量、稱籃球和排球質量、稱小朋友的體重、猜老師的體重再稱一稱等,充分地讓學生感知1千克重,建立1千克觀念,理解稱較重的物品一般用千克作單位。】三、靈活運用,解決問題。1.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2.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3.1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鐵比較,哪個重一些?4聰聰給姥姥的一封信,質量單位有錯嗎?請改正。5拓展:山羊多重?6.你知道嗎?(課件播放)4、 總結全課,課后延伸。1.你學會了什么?2.一頭大象、一車貨物用克和千克作單位合適嗎?今后你們還將學習新的質量單位。板書設計: 千克和克的認識質量單位 kg g1個2分硬幣約重1克。1千克=1000克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較輕的物品用克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