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四年級下冊美術-12漢字的聯想 教案.doc
漢字的聯想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設計應用領域。本課由文字的演變入手,以生動活潑的形式介紹了不同的聯想方式,是關于美術字設計基礎的訓練體驗課。這一課與純美術字教學有很大的區別,在教學中教師應緊扣的是“聯想”這兩個字,突出的是教材學習的靈活性和趣味性,通過學生的聯想,不但讓學生掌握變體美術字的一些設計方法,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理解生活與美術的關系,更懂得觀察生活,體會美術在生活中的作用。2、 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還不成熟階段,他們都有著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小學低年級來說,他們對于形象的認識和藝術的感知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他們對于設計、形象變化方面還存在著欠缺。針對學生的特點,我將在課堂上給予一定的指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3、 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1)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于演變過程,加深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認識,用中國畫的方法對漢字進行大膽聯想和創作。2、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觀察、交流、分析及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大膽地運用中國畫的作畫工具及筆墨技巧,表現生動、有趣的漢字形象,創作新穎的作品。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中國漢字文化,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情感的體驗中增進想象力和創造力。(2) 、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觀察、分析漢字象形表意的構形特點,了解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體驗用漢字為題材進行水墨畫創作的樂趣,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2、 教學難點:利用漢字的構形特點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及用中國畫形式進行創作的筆墨技法。4、 教學方法情境導入法、講授法、賞析法、討論法5、 課前準備宣紙、毛筆、中國畫顏料、水桶、小碟子PPT課件、教師范畫等六、教學過程(1) 、創設情境、導入課題1、 信封導入,激發學生好奇心出示昆山市侯北人美術館寄過來的一封邀請函。揭題漢字的聯想。提出問題:你們認為什么樣的作品才能達到入展要求呢?(2) 、由字到畫、初試“聯想”1、 看“敲”說敲,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出示“敲”字的演變過程(出示篆、隸、草、行、楷的敲),講解甲骨文、篆書、隸屬、楷書的演變過程及其特點。(楷書方正、隸書扁平、篆書挺拔、甲骨文原始)2、 看“敲”畫敲看到不同時期的“敲”,現在請你根據這個敲展開聯想完成一幅作品,你會如何去畫呢?教師畫敲鼓總結:我們祖先最初就是這樣將看到的事物用簡單的線條描繪下來,成為一幅幅小圖畫,用來記事和傳遞思想、語言,再由一幅幅小圖畫,演變成一個個漢字。這就是象形文字。其實這就是書畫同源。(3) 、由畫到字、深入探究提出入展要求1、 主題突出2、 內容有趣3、 色彩豐富4、 濃淡結合欣賞大師作品,感受漢字入畫的魅力欣賞古干大師的農家樂。提出問題:找一找畫面里對哪些漢字展開了的聯想?這些漢字是如何排序的?結論:古干大師農家樂夠資格獲得了侯北人美術館的入展通行證。(4) 、欣賞學生作品、再次聯想1、 欣賞學生作品,總結聯想方法欣賞其他班級的學生作品(風、霸王),對比得出聯想的方法:添畫、夸張、變形2、教師添畫“敲山震虎”(5) 、學生創作聯想1、 學生創作聯想出示一些文字和象形文字。請同學們以這些文字做參考展開新的聯想。2、 作品對比,感受中國畫色彩的魅力作品對比得出另外兩個入展要求:色彩豐富、濃淡結合3、教師演示:美化畫面(敲山震虎)(6) 、學生創作、教師指導1、 優秀學生作品欣賞2、 學生裝飾作品(7) 、展示評價同學們,作品都已經呈現在黑板上,今天我們就來一個四*班初評會,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是評委,你心目中哪幅作品可以入選年級組的初評會。評價要點:1、 字和畫有沒有巧妙的結合在一張畫中,主次關系2、 都運用了中國畫的哪些表現技法?(8) 、拓展延伸通過這節課的觀察、討論、實踐,我們初步感受到了漢字和繪畫想結合的魅力,知道了書畫同源,漢字和中國畫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星,希望同學們繼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讓漢字和中國畫在人類的發展中永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