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美版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含教學計劃(全冊共33頁).doc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一、學生情況分析:1.四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日趨形成,繪畫水平處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階段,學生繪畫能力相差比較大。2、學生觀察力也日趨成熟,對周圍的事物有感性的認識了,所以在繪畫中已經體現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對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還必須進一步提高。3、學生對于繪畫比較感興趣,但由于寫實期的學生往往回認為畫的越來越好,這種意識往往束縛他們大膽的創作欲望,變得越來越小,束手束腳,唯恐別人說畫的不好。二、教學目標:1、總目標: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美術材料與工具的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根據視覺的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術語的意思和一般的表達方式,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2、教學要求、1、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工具、體驗造型樂趣,感受廢舊材料的制作樂趣。2、在美術教學中看、畫、做、說、玩融為一體,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美術的興趣。3、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路,發展創新意識。4、感受各種材料的特點,提高動手能力,了解藝術形式美感與設計功能的統一。5、激發參與欣賞、評述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提高視覺感受能力、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的態度。三、教材分析:本冊教材采用散點式的結構,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四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19課,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本教材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并結合了相關學科的要求組織與之相適應的課程內容。所包括的課題,涵蓋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規定的四個領域,并保持他們之間適當的比例關系。同時,每課的教學目標上都努力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書中的大量圖片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課外知識,和參考的范圍更廣了,同時在教學上給老師帶來了更多的難度,驗證了一句話“教給學生一滴水,老師要有一桶水”。本書充分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藝術教育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四、教學措施:1、 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2、 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3、 創設文化情境,涵養人文精神4、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5、 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探究性的學習6、 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7、 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8、 廣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附教學進度表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13.9-3.13植物寫生223.16-3.20放學了、快樂的人233.23-3.27材質的美243.30-4.3有人臉的器物254.7-4.10巧用對稱形264.13-4.17生命之源水 設計生活標志274.20-4.24用彩墨畫魚284.27-4.30動物的臉295.4-5.8認識中國畫2105.11-5.15漢字的聯想、衣架的聯想2115.18-5.22艷麗的大公雞2125.25-5.29學畫農民畫2136.1-6.5把自己的畫制成拼圖2146.8-6.12畫家凡.高2156.15-6.19大師畫我也畫2166.23-6.26電腦美術你追我趕2176.29-7.3期末測試2第1課、植物寫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植物線描寫生,練習寫生的技法。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線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造型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難點:1重點:正確的觀察方法和直接以線作畫的能力。2難點:植物的結構與特征。教學方法:講解教學手段:演示、講解一、導入公園、植物園里、花壇里、我們的家里,都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葉旺盛、千姿百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色彩。二、新課1、提問:你認識這些植物嗎?它們叫什么名字?它們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樣的姿態?你喜歡哪種植物?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嗎?2、欣賞美術作品:中國畫君子蘭介紹作者小朋友的線描畫植物寫生畫3、選擇幾種植物請學生進行分析特征、姿態,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先觀察它們的全貌,說出它們的特征。糾正那種上來只看植物細節的錯誤方法。(1)、說一說,所觀察的植物的生長特點。(2)、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關系如何表現?五、學生作畫、教師輔導作業提示:認真觀察植物的特征、姿態,用線描的方法寫生一種植物。注意線條的繁簡、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六、小結、展示展示優秀作業,并簡評。課后反思:第2課 放學了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這幅創作畫,表現自己喜歡的課余生活,并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人物動作的畫法。 過程與方法:用繪畫形式表現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重點:人體的各種動態特點。 難點:畫面的構思和組織。 教學方法:講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啟發同學談:放學了,打鈴了,小伙伴們放學后最喜歡去什么地方? 最愛干什么呢? 二、講授新課 1、能模仿一下你參加的活動的動作嗎? 請學生用速寫的方式,畫下同學的動作。教師可以示范,同學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辦法解決。 2、欣賞課本上的照片,討論照片上的活動內容。 3、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活動。 4、欣賞作品: 畫面畫了什么內容?怎樣去表現的? 教師總結: 人物動態:小作者畫的動作都不是簡單的動作,可是畫得很生動,這說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動作的畫法。 背景:有復雜的背景,也有比較簡練的。復雜的背靜可以把環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處的位置在哪里;簡單的背靜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三、作業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畫得較大。 2、畫面畫得不宜太復雜。 四、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用繪畫形式表現自己喜歡的課余生活。課后反思:第3課 快樂的人教學目標知識技能: 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可以應用于線造型的各種各樣的媒材,發現線材的美感并進行藝術創造。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運用搜集到的線材進行不同人物動態的造型。 人物動態夸張、生動及線材連接點的處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具:各種線材、輔助材料及工具,如鉗子等學具:各種線材、輔助材料及工具,如鉗子等 教學過程:一、激情引趣 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讓學生認真聽。師提問:這段音樂給了你們什么樣的感覺?(歡快、高興。)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這種快樂的情緒?(唱歌、拍手、做游戲) 師總結:我們要讓自己做一個快樂的人,用我們快樂的情緒去打動我們身邊每一個人。(板書課題) 二、師生探究學習 1、我們每個人,甚至每個民族都有表達自己快樂情緒的方式,一起看他們是怎樣表達快樂的。(播放一段民族 慶祝節日和人們歡快跳舞的視頻。) 2、展示一組人物的動態圖片。 提問:當我們活動時,主要是哪里在動?(關節)總結:我們通過關節的活動展現不同的動態。 這些人物的動態可以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表現。 播放不同藝術形式的作品。 3、師:表現人體的靈活動作和優美姿勢不一定要用很多繁瑣的方法,看我們用不同線材做的這些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動有趣??! 展示一組線材人物。師:它的制作方法其實很簡單,一起來看老師是怎樣做的。 4、教師示范 出示作業注意事項:在制作過程中注意線的連續性,盡量不把線剪斷,如果要剪斷一定要注意線與線之間連接緊密。1) 制作:頭纏繞成橢圓形、圓錐形等。身體纏繞成空心圓柱形、實心圓柱形等。四肢纏繞的要比身體細,同時注意關節道聽部位的變化。提示也只可以用輔助材料做頭部等部位。 2)裝飾:用彩紙裝飾。 三、學生實踐練習 1. 及時發現學生制作中的閃光點,激發創造思維。 2. 適當裝飾作品。 四、展示交流,多元評價 把作品集中放在展臺上學生自由參觀交流。組織評獎并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感想。教師給予及時積極的評價。 五、作業設置用自己找到的線型的材料制作一件表現快樂的人的作品。 課后反思:第4課 材質的美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從材質、造型、色彩方面對作品作簡單的描述,發表自己的看法。過程與方法:欣賞了解運用不同材質的藝術品的藝術特色,提高欣賞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了解古代藝術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藝術品的藝術特色,學習觀察作品、分析材料,從中獲取信息的方法,大膽談自己的感受。難點:不同材質的作品帶給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語言組織教學。二、導入課題1、欣賞課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質的藝品帶給人的不同感受。2、出示課題:材質的美感。三、講授新課在中國古代早期的工藝美術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藝品,不僅雕刻技藝精湛,造型優美,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工藝。欣賞課件。1、玉器漢代由于出產玉石的西域通道暢通,玉料來源增多,玉品的琢制與使用更為普遍。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玉器發展的強盛時期。許多玉器近似石雕風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動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對象的精神世界,對其形體采取夸張手法以突出關鍵部位,使用較密集的陰線裝飾細部,類似繪畫上的鐵線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渾厚自然,氣韻生動。玉器在中國光輝的歷史文化中,是一顆燦爛的明星,在世界藝術中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我國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現始,一直不間斷地綿延發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國的歷史上流傳之所以久遠,除因玉材豐富、質地優良、品種繁多、制作技術先進、造型美觀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國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認為是一種吉祥的象征,2、石材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崗巖)歷來被公認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現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戰馬,安詳而不失警惕,端莊肅穆中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崗巖)歷來被公認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現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戰馬,安詳而不失警惕,端莊肅穆中蘊含著力量。馬腿粗壯結實,四足踩踏著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領。掙扎的匈奴人露出絕望的神色,形容委瑣,面目可憎。馬腿如四根巨柱,與馬身渾然一體,顯得堅實穩固。作者運用了浮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手法,造型古勁樸拙,風格沉著渾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運用使之極具藝術感染力。公元前117年,年僅24歲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漢武帝及全國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為紀念這位杰出的軍事將領,決定舉行隆重的葬禮,并在武帝陵址旁不遠處修建氣勢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僅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更體現了人們對這位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與崇高敬意。據記載,唐時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馬助興。唐人詩作中,對于舞馬有生動描繪:奮首鼓尾,縱橫應節,“腕足徐行拜兩膝”為玄宗上壽。玄宗賜酒一杯,舞馬自銜自飲。這件皮囊壺舞馬紋為我們提供了當時宮廷舞馬的形象資料。藏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三彩作品,有立體雕塑,有各種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贊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當我們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駿馬和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看到那些形態各異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動物、禽鳥等唐三彩精品時,會從心底發出對唐代發達制陶工藝的贊嘆。這些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運用火的藝術使之成為不朽的藝術品,這是唐代無數不知名的陶藝家藝術和智慧的結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是人類制陶史上的一個閃光點3、金、銀舞馬銜杯銀壺。唐,公元1970年陜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錘擊成型,兩半焊接。壺作成皮囊壺的形狀,小圓口,覆蓮形蓋,弧形提梁,扁圓腹,圈足。此壺不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攜帶的皮囊壺形,而且最令人感興趣的是腹兩面各模沖出一匹舞馬。舞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長鬃披散,馬尾上翹,頸系綬帶,向上飄舉,口銜金杯。4、陶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馬,頭小,頸短,前胸肌肉發達,腹大,背腰肌肉豐滿,平直,關節、蹄正而適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頸結合良好,復尻,四肢欠結實,顯得有些纖弱,類似新疆馬。四、小組展示各自帶來的不同材質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品,討論:1、它們都是用什么材質做的?2、造型上有什么藝術特點?3、你喜歡什么樣的材質做的藝術品?小組介紹自己喜歡的藝術品的材質特點、造型特點?課后反思:第5課 有人臉的器物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有關造型設計的知識,培養泥塑造型能力。過程與方法:發揮想象力,用泥做一個有人臉的小罐或杯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德望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有人臉的器物。教學難點:創造性地設計一個有特點的人臉器物。課前準備:橡皮泥(紙黏土)教學過程一、導入:你見過特別漂亮或特別奇怪的杯子嗎?有人臉的器物 介紹給大家聽聽。學生回答(略)二、 新授:1、老師書上有兩種特別的器物,一起來看一看。打開書本,欣賞“大禾人面銅方鼎”(商)和新石器時代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碧釂枺骸斑@兩種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別之處?” “大禾人面銅方鼎”以人臉為裝飾圖案;“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闭w以人為造型。)2、這樣的設計給你什么感覺?學生回答(略)3、古代人為什么要在設計中將人臉運用進去吧?學生回答有人臉的器物 (略)4、“同桌相互觀察彼此的臉?!薄澳憧吹酵瑢W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學生回答(笑)教師用簡筆畫畫笑的表情?!澳氵€會表演其他表情嗎?”學生表演,教師畫5、“原來人臉這么有意思,我們也來設計一個有人臉的杯子或罐吧!”6、欣賞范作?!皫准蹲饔惺裁床煌??”(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臉表情不同。)7、“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臉器物?”學生回答(略)三、 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四、 展評:1、 介紹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2、 教師總結。課后反思:第6課 巧用對稱形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對稱的規律,運用對稱的規律。過程與方法:提高學生剪、貼的制作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制作過程中體驗生活的快樂,學會欣賞對稱的美,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及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難點:1重點:利用剪對稱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裝飾品。2難點:具有創造性的制作。教學方法:講解教學手段:示范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按課堂常規坐好,穩定情趣,查學具。二、講授新課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對稱現象嗎?給你什么樣的感受?2、介紹對稱知識教師:所謂對稱,一般是指軸對稱,即以對稱形的中線為軸,將圖形半側旋轉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提問:你發現蝴蝶有什么特點?教師小結:同學們剛才深入觀察研究,發現了蝴蝶的結構、外形、花紋、色彩,都是對稱的。教師:觀察研究蝴蝶對稱的特點后,我們再來觀察這只具有對稱特點的蝴蝶,看看它給我們什么樣的美感?學生:具有平衡、穩定的美感。教師:這就是對稱的美。3、制作一只蝴蝶:1、選一張彩色紙對折后依折線處畫出半只蝴蝶紋樣。2、依輪廓線剪下圖形。3、剪出蝴蝶的花紋。4、整理。三、作業提示1、教師:再回憶、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樣的物品用對稱的花紋裝飾?你能巧用對稱形,把我們的生活裝飾的更美嗎?2、作業提示:利用剪對稱形的方法,制作一兩件小裝飾品。四、學生創作,教師輔導。五、小結1、學生自評、互評。2、選出優秀的作品,給予表揚。課后反思:第7課 生命之源水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習設計制作有主題小報的方法。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制作隊報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大家對水資源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號召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節約用。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收集資料、相關圖案、版面設計,學習有主題宣傳小報的設計、制作方法。難點:主題突出與布局的設計。教學方法:講解教學手段:示范教學過程一. 課前收集1、查一查我國的節水標志含義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各是哪一天?2、收集有關地球水資源的資料和我國目前水資源的情況。二、組織教學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工作。三、講授新課1、了解有關水資源的知識:(1)播放課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資源現狀。(2)提出問題:你能想象嗎,假如沒有水,地球將是什么樣?(3)說一說,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污染水的現象?(4)小組討論:怎樣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水資源,維持生態平衡?2、欣賞有關水資源的圖片資料和藝術作品。3、展示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4、欣賞學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現形式。激發創作靈感。小報的組成包括:(1) 主題:文字清晰、醒目、突出。(2) 裝飾圖案:色彩鮮艷、形象生動。(3) 文字介紹:內容具有科學依據、真實、概括。四、學生作業小組合作形式完成。五、小結1、生作品,說說你有什么好的節約用水的建議?2、我們珍惜、愛護水資源,廣開水源, 們的子孫后代就不必再為缺水而發愁,寶貴的水資源也就能為我們永續利用了!課后反思:第8課 設計生活標志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的生活標志,理解它的造型特點、色彩和所表達的含義。能用不同的表現形式進行設計和制作。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創作設計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不同類型的生活標志,了解標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標志用來指導和規范人們的行為活動,養成自覺使用標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欣賞生活標志圖例,了解標志的藝術特色,學習設計適用的標志,嘗試用多種表現形式設計制作標志。 難點:標志的圖案造型要生動、簡單、寓意明確、色彩醒目。 教學方法 : 講解 教學手段 :示范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引入新課 1、出示學校的?;眨垖W生欣賞。說說你還見過什么樣的標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按名稱、特征、意義及作用進行分類:天氣標志、安全標志、生活標志、交通標志、體育標志、包裝標志等。 2、出示課題:設計生活標志。(標志是由形象的幾何圖形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獨特的圖形語言告訴人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圖形代表語言。)三、講授新課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1)標志有哪些種類? (2)標志有哪些用途? (3)標志有幾種表現形式?符號、圖形 2、小組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標志的資料,共同欣賞,進行分類,說說它們的含義。 3、欣賞課件,介紹一些常見的生活標志的特點和作用。 小組討論我們的學校都需要什么樣的標志? 四、學生作業(老師指導) 根據自己的設計、構思,選擇合適的制作方法進行設計制作生活標志。 五、小結 組織交流。把設計制作好的標志做成頭飾進行展示,明確標志的含義。 六、課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還有哪些生活標志,你可以繼續收集和設計課后反思:第9課、用彩墨畫魚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簡單了解彩墨畫的繪畫形式,初步了解認識中國畫。用裝飾、變形手法畫魚,并添加簡單的環境。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繪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喜愛中國繪畫。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發現彩墨與宣紙產生一種特殊變化,魚的變形手法和魚鱗的排列。 難點:特殊技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講解 教學手段:示范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提示學生集中注意力。 二、導入新課 展示一幅中國畫彩墨作品讓學生欣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入課題。 三、講授新課: 1、練習用筆、用墨。 請你用毛筆蘸上墨,中鋒用筆、側鋒用筆試試,看有什么變化? 2、教師演示 濃淡、干濕、點染、勾勒、沒骨等技法。 3、魚鱗部分的圖案,要求學生認真分析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4、想一想,藝術家是這樣畫的。運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師及時發現、表揚有創意的作品。 6、作業要求:一彩墨的形式,運用多種技法,大膽用筆用墨,合作畫一幅中國畫-魚。 7、教師輔導:技法的體驗與運用。四、組織展示,講評作業。 五、小結課后反思:第10課 動物的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練習,培養學生使用中國的傳統繪畫工具,使學生學會運用中國傳統的筆、墨、紙、硯,初步掌握花鳥畫的技法。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中國畫的用筆用墨方法的講解和練習,動物的臉使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筆墨技法與造型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筆墨情趣在中國畫中的審美作用。教學重點:如何培養學生掌握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動物的臉以及筆墨情趣在中國畫中的體現。 教學難點:如何培養學生掌握中國畫的筆墨技法,以及筆墨情趣在中國畫中的體現。 教學準備:筆(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紙(或高麗紙)、報紙(做墊紙用)一張、國畫顏料、墨、調色碟、水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檢查學生學習用具準備情況。 2、出示不同的動物臉譜,同學們欣賞。 二、師生探討,表現創新: 1、欣賞范畫,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思考問題:(幻燈) 2、學習幾種主要的運筆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鋒破筆法(獅子)、破筆點染法(猴子)、勾線點染法(狒 狒)、絲毛法(貓) 3、分析國畫貓頭鷹的表現技法。 貓頭鷹基本造型 貓頭鷹形體結構: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結合幻燈教學,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把貓頭鷹的畫法編成通俗易懂的小詩歌來進行教學,教師在畫鳥的羽毛時要突出重點,盡量講得具體一些。 畫法配詩: 褐墨點頭部, 接著畫身翅, 濃墨畫嘴眼, 淡墨勾胸腹, 濃墨畫翅尾, 背斑趁濕點, 濃墨再畫爪, 貓頭鷹俱畫成。 三、展示交流,多元評價: 1、畫法步驟: 說明:先用墨赭畫頭頂,接著畫身體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潤筆、枯筆相結合 2、學生練習 (1)、畫一只貓頭鷹,教師巡回輔導。 (2)、學生臨摹不同姿態的貓頭鷹(運用幻燈片) 四、歸納拓展,審美升華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布置 老師提出作業要求:按作畫步驟,用宣紙或毛邊紙,動物的臉臨摹或創作一幅貓頭鷹圖。課后反思:第11課 認識中國畫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認識了解寫意中國畫的藝術特色,感受獨特的構圖、用筆用墨用色的獨特技法,人文精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熱愛,獲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熏陶。過程與方法:認識中國畫用具,學習寫意國畫簡單的筆法、墨法。教學重點:認識感受寫意國畫的藝術特色,認識學習寫意國畫的筆法、墨法。教學難點:初步掌握簡單的國畫筆法墨法,并可以隨意畫張畫。學具準備:毛筆、墨汁、宣紙等教學過程:一、 組織教學。二、 欣賞寫意國畫,感受國畫藝術特色。1、 實物投影欣賞優秀國畫作品,直觀感受國畫的藝術特色。2、 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3、 引導學生從題材、構圖、筆墨色彩的運用等角度初步全面接觸感受國畫的藝術特色。三、 初步學習簡單的筆墨。1、 認識國畫的墨色。2、 認識國畫的筆法。四、 嘗試運用簡單的筆墨技法隨意畫張畫。五、 師生共同評點習練。課后反思:第12課 漢字的聯想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鍛煉學生應用網絡交流工具進行瀏覽Internet上的課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想象中國文字的寓意,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美化字體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學寫變體美術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語言文字的內涵,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課堂教學中參透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其個性發展。教學重點:學生利用網絡自主瀏覽Flash課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美化字體的能力,學會創作變體美術字。教學難點:在于發掘出學生的創造力,以豐富的聯想裝飾文字。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大膽創新利用不同的素材讓文字變變變。教學準備(1)教師事先設計好Flash課件“字的聯想”網站(http:/www.wxmsjy.com/)(2) 學生搜集制作文字的材料:毛線、木料、鐵釘、顏料、彩色卡紙(實物或圖片都可)教學過程:(一) 組織教學1檢查學生美術用品準備情況。2打開Internet網絡:鼠標雙擊,老師課前準備在電腦桌面上“字的聯想”Flash課件的網址,進入網絡課程。(二) 欣賞瀏覽1導入新課,師解說:中國文字的來源。2欣賞:鼠標雙擊“看一看”進入欣賞片段“甲骨文石碑、象形字、會意字、指示字?!保ㄐ蕾p圖片同時網絡背景音樂始終貫穿整個課程中國古典音樂)(1)欣賞甲骨文石碑。師:“猜猜這是什么字?你為什么這么猜?”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2)出示象形字:齒、刀“看到這些字,你想到了些什么?”師:“如今的文字在經過幾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經變得更加抽象簡練了?!毙蕾p作品:眉、門、鳥、魚、竹、人小結:“這些文字就象畫一樣,和現實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稱為象形字。我們的祖先在發明文字的時候,受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啟示,創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個字母,是十分形象逼真地來表達文字意思的。我國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發現于河南安陽一處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兒出土了大量的烏龜及獸類的骨頭,這些甲骨上面就刻著古人遺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稱為甲骨文?!保?)出示變體字“秋”?!斑@是什么字?你發現什么變化了嗎?說說它好在哪里?”“蟋蟀、蓮藕、菊花,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這樣變化使得這個秋字更加的 秋意盎然。像這樣根據文字的意思來進行聯想的方法叫做會意。”欣賞會意字:“從、旦、集、磊、休、折。” 指示字:“寸、彭、牟、血?!毙〗Y:“今天我們也要來學一回古人,將文字進行變化,變成有趣、好玩的變體美術字。但無論是象形還是會意,在將文字進行聯想變形的時候都要注意,內容與形式一定要符合。”板書:內容與形式符合。(三) 師生互動1網上游戲“找一找”:鼠標雙擊“找一找”進入圖片與文字的搭配。點擊圖片“水”?!翱吹竭@幅圖片,你想到了些什么?”找找“哪個圖片和字最接近、最形象,讓人一看便明了?” 參考圖片:磊、竹、森2網上游戲“做一做”:鼠標雙擊“做一做”進入模擬制作變體文字。出示變體字“甜”?!斑@個甜字又有什么變化呢?好在哪里?”“舌頭感到甘味即為甜,把甘的中間一橫換成一只蘋果,蘋果是甜甜的,這樣使得甜字更加形象。”學生網上模擬制作:“筆、燈、鐵釘、木桶、茶壺、火車快開、美麗星空”3小結:“這些文字有的是局部變化,有的是整體變化,但無論怎樣改變,都和文字本身有聯系。象這種根據生活實物進行聯想,讓字體更吸引眼球。在美術廣告的運用中這類變體字相比之下較為多見?!保ㄋ模?合作創意1.構思作品 選擇素材(1)同桌商量構思今天這節課創作哪兩個文字?(2)請個別代表說說你們的創意,為什么你會想到將文字變形成那樣的?你是從什么地方得到的啟示,你的創作源泉是什么?2設計創意 團結合作要求:字體變形有創意,也可將數字、英文字母等進行裝飾。制作字的聯想時充分發揮想象,合理利用現有的材料進行創作。3.學生在第9課作業紙上創作字的聯想,師巡視指導。(五) 交流評析1.欣賞學生作品討論:你喜歡哪個字?還可以怎樣修改?2.出示:超級文字變變變擂臺,激發學生參與競爭。3.展示學生作品,簡要點評:有一些很難表達意思的字,可以完全根據字的外形進行聯想變化,字的聯想到處都有,只要你開動靈活的頭腦,一定會有所發現。課后反思:第13課 衣架的聯想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根據生活中衣架的形狀特點,經過想象、設計、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過程與方法: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過聯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制作過程中,學會綜合使用材料,激發學生創新熱情。教學重點:根據衣架的形狀特征進行設計,通過聯想、想象,利用多種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教學難點:巧妙利用衣架形狀設計制作。教學準備:制作材料、衣架、教材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放映教學課件。提問:1、觀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2、選用了哪些輔助材料?3、作品有哪些創新表現?出示課題二、講授新課1、引導學生欣賞書中畢加索牛頭,分析“奇思秒想”。2、啟發學生根據一個衣架進行聯想。提問:根據這個衣架的形象你聯想到什么?說一說你有什么新的想法?3、組織學生看書,分析書中學生作品。提問:你喜歡哪一件作品?說一說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輔助材料制作的?4、組織學生交流活動,把你的設計想法與同學交流。三、布置作業請你根據準備的衣架進行聯想,利用多種輔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1、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狀。2、選用恰當的輔助材料。3、鼓勵“奇思秒想”。五、展示作品六、小結設計能體現奇思秒想,制作精細巧妙,使用輔助材料,作品有創新表現,美觀。課后反思:第14課 、艷麗的大公雞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識,體驗色彩的基本知識,并有目的的加以運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色彩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繪畫中體驗艷麗的色彩給他們帶來的快感。 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 難點:冷暖對比和冷暖搭配。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情境導入 1、今年是什么年呀? 請看這幅畫,問:作者怎樣用顏色表現出這么艷麗的大公雞的? 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欣賞書中的金雞展翅,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課上活動 1、出示課題 2、你知道大公雞有哪些生活習性嗎?學生根據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經驗與同學之間交流 3、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美麗的大公雞的圖片。 問:a)在這些作品中,哪些顏色用的有規律? 學生針對老師的提問小組之間討論并得出結論 b)哪些顏色用的隨意性較強? c)哪些顏色用的最精彩? 四、學生創作 創作要求: 1、用艷麗的色彩畫一幅大公雞的創作。 2、畫中要用冷暖對比的方法。3、教師指導 4、作品展示 根據自己的和別人的作品你能總結出如何運用冷暖色才能使畫面更好看? 五、小結課后反思:第15課、學畫農民畫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課本的圖版和美術作品,了解農民畫的特征和藝術形式。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改畫、添畫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生活與美息息相關,以及農民畫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重點:啟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賞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興趣。 難點:使學生感受生活與美息息相關,根據想法進行改畫、添畫。 教學過程:一、學生自由欣賞: 提示:課本上的農民畫中內容你可曾見過?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導入本課的教學目的,并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欣賞農民畫。 農民畫多是以日常勞動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想為題材進行創作的。作者是沒有受過專門美術訓練的普通農民,他們在勞動、生活之余以自己的體驗和興趣去創作。廣大農民富而求樂、富而求美。濃烈渾厚的用色是他們的審美意識,是他們追求健康、豐富的現代美好生活的強烈反映。 這些農民畫的創作既具有我國古老民間藝術的形式風格,又毫不顯得陳舊與俗氣,它大膽、單純=樸素、粗獷=情真,與現代藝術有著同樣的藝術效果和藝術價值。 農民畫的創作題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風情、習俗、傳說,以有他們的生產活動為主要內容。同時新的生活變化也漸漸出現在他們的畫面中。課本中的農民畫選題也很豐富:農家的爺孫情、有趣的斗雞、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魚場面、月下的老少閑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學們學習的是這些作者獨特的自由藝術構思,大膽自信的畫風,強烈鮮明的用色、飽滿的構圖、豐富多樣的裝飾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攝取美的畫面和敏銳觀察力。 從這引起具有鄉土風味和勞動人民特有的心靈氣質的畫面,從這些粗放、有力、剛健的藝術特色的畫面,欣賞這些農民畫,我們體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冶。 三、探究實踐 1、 談談自己喜歡的一幅農民畫。 2、 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改畫、添加等。 3、 要求:畫面色彩鮮艷、構圖飽滿。 四、評價展示 1、 學生展示自己優秀的美術作品 2、 談談自己對農民畫的理解怎樣應用到我們的生活、學習當中。 3、 收集更多的優秀農民畫作品并不斷研究學習,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五、教學小結課后反思:第16課、把自己的畫制成拼圖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根據所用材料的特點,進行有主題的藝術創作。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美術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拼圖的主要特點,設計制作過程中的獨創性。 難點: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動手動腦能力的結合。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二、情境導入 教師帶來課前準備的拼圖的教具。 學生也帶來他們準備的拼圖的玩具,師生交流自己的拼圖的圖案和玩法。(通過學生收集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三、課上活動 出示課題 小組研究: 1、什么樣的畫適合做拼圖?學生針對老師的提問同做之間討論。(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產生創作靈感。) 2、拼圖的圖案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適合? 3、討論后將你們組要做拼圖的樣式想老師匯報。 4、打開看書中同學們做的拼圖的圖案和樣式。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