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含教學計劃(全冊共34頁).doc
學期教學計劃一、班級及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二、教學目的1、 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2、 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制作。 3、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三、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2、教學難點: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四、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 五、教學措施: 1、 認真鉆研教材,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的教學計劃。 2、 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 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教學進度計劃周 次 內 容第一周 鳶尾花、植物寫生第二周 放學了第三周 快樂的人第四周 美材質的美第五周 有人臉的器物第六周 巧用對稱形第七周 生命之源-水第八周 設計生活標志第九周 用彩墨畫魚第十周 動物的臉第十一周 認識中國畫第十二周 漢字的聯想第十三周 衣架的聯想第十四周 艷麗的大公雞第十五周 學畫農民畫第十六周 把自己的畫制成拼圖第十七周 畫家凡高第十八周 大師畫我也畫第十九周 電腦美術1、植物寫生教學目標 知識:通過植物線描寫生,練習寫生的技法。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線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造型能力。情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內容分析 1重點:正確的觀察方法和直接以線作畫的能力。2難點:植物的結構與特征。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演示、講解一、導入公園、植物園里、花壇里、我們的家里,都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葉旺盛、千姿百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色彩。二、新課1、提問:你認識這些植物嗎?它們叫什么名字?它們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樣的姿態?你喜歡哪種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嗎?2、欣賞美術作品:中國畫君子蘭介紹作者小朋友的線描畫 植物寫生畫3、選擇幾種植物請學生進行分析特征、姿態,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先觀察它們的全貌,說出它們的特征。糾正那種上來只看植物細節的錯誤方法。(1)、說一說,所觀察的植物的生長特點。(2)、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關系如何表現?五、學生作畫、教師輔導作業提示:認真觀察植物的特征、姿態,用線描的方法寫生一種植物。注意線條的繁簡、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六、小結、展示展示優秀作業,并簡評。2、放學了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這幅創作畫,表現自己喜歡的課余生活,并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人物動作的畫法。能力目標:用繪畫形式表現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內容分析 重點:人體的各種動態特點。難點:畫面的構思和組織。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示范一、導入啟發同學談:放學了,打鈴了,小伙伴們放學后最喜歡去什么地方?最愛干什么呢?二、講授新課1、能模仿一下你參加的活動的動作嗎?請學生用速寫的方式,畫下同學的動作。教師可以示范,同學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辦法解決。2、欣賞課本上的照片,討論照片上的活動內容。3、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活動。4、欣賞作品:畫面畫了什么內容?怎樣去表現的?教師總結:人物動態:小作者畫的動作都不是簡單的動作,可是畫得很生動,這說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動作的畫法。背景:有復雜的背景,也有比較簡練的。復雜的背靜可以把環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處的位置在哪里;簡單的背靜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三、作業提示1、主要人物要突出,畫得較大。2、畫面畫得不宜太復雜。四、學生創作,教師輔導用繪畫形式表現自己喜歡的課余生活。3.快樂的人教學內容與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可以應用于線造型的各種各樣的媒材,發現線材造型的美感并進行藝術創造。應會:了解線材的基本制作方法。2.隱性內容與目標: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研究身邊各種各樣的線材,通過對身邊線材的收集、整理和組織,進行不同人物動態的造型。小學資源網ht難點:人物動態夸張 、生動及線材連接點的處理。學習材料各種線材、鉗子、皺紋之、毛線學情分析本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一種過渡階段,需要教師在各個方面進行滲透,激起他們對美術的熱愛!從而愛好美術學習!教學過程一、做做快樂1.聽健康歌,師生共同律動。2.感受:手舞足蹈。教學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研究主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二、看看快樂1.動作小,但快樂。(休閑)2.動作大,但不快樂。(競技)3.作大,又快樂。(舞蹈)教學意圖:感受各種不同的快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為下一步創作打下基礎。三、研究快樂1.簡介動感雕塑。要求:工具材料:鐵絲2.線造型步驟:a概括:骨式人物。b夸張 :頭、軀干、四肢3.教師演示:纏繞、盤、拽小學資源網http:/www.xj5u.com教學意圖:分析結合示范,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四、快樂制作1.提出作業要求:每人用線材至少制作一個快樂的人,注意安全和衛生。2.學生制作。3.教師輔導:啟發學生引用裝飾的方法。教學意圖: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快樂展示1.展示作品。2.線材作品的其他材料。3.生活中的裝飾與美化。4.快樂的格言:“快樂,是精神和肉體的朝氣,是希望的信念,是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的信心,是一切都該如此的信心。”果戈理教學意圖:體驗成功感,感受線材造型藝術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建立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4、材質的美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從材質、造型、色彩方面對作品作簡單的描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力目標:欣賞了解運用不同材質的藝術品的藝術特色,提高欣賞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了解古代藝術的情感。內容分析 重點:了解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藝術品的藝術特色,學習觀察作品、分析材料,從中獲取信息的方法,大膽談自己的感受。難點:不同材質的作品帶給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示范一、組織教學語言組織教學。二、導入課題1、欣賞課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質的藝品帶給人的不同感受。2、出示課題:材質的美感。三、講授新課在中國古代早期的工藝美術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藝品,不僅雕刻技藝精湛,造型優美,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工藝。欣賞課件。1、玉器漢代由于出產玉石的西域通道暢通,玉料來源增多,玉品的琢制與使用更為普遍。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玉器發展的強盛時期。許多玉器近似石雕風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動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對象的精神世界,對其形體采取夸張手法以突出關鍵部位,使用較密集的陰線裝飾細部,類似繪畫上的鐵線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渾厚自然,氣韻生動。玉器在中國光輝的歷史文化中,是一顆燦爛的明星,在世界藝術中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我國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現始,一直不間斷地綿延發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國的歷史上流傳之所以久遠,除因玉材豐富、質地優良、品種繁多、制作技術先進、造型美觀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國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認為是一種吉祥的象征,2、石材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崗巖)歷來被公認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現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戰馬,安詳而不失警惕,端莊肅穆中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崗巖)歷來被公認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現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戰馬,安詳而不失警惕,端莊肅穆中蘊含著力量。馬腿粗壯結實,四足踩踏著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領。掙扎的匈奴人露出絕望的神色,形容委瑣,面目可憎。馬腿如四根巨柱,與馬身渾然一體,顯得堅實穩固。作者運用了浮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手法,造型古勁樸拙,風格沉著渾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運用使之極具藝術感染力。公元前117年,年僅24歲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漢武帝及全國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為紀念這位杰出的軍事將領,決定舉行隆重的葬禮,并在武帝陵址旁不遠處修建氣勢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僅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更體現了人們對這位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與崇高敬意。據記載,唐時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馬助興。唐人詩作中,對于舞馬有生動描繪:奮首鼓尾,縱橫應節,“腕足徐行拜兩膝”為玄宗上壽。玄宗賜酒一杯,舞馬自銜自飲。這件皮囊壺舞馬紋為我們提供了當時宮廷舞馬的形象資料。藏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三彩作品,有立體雕塑,有各種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贊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當我們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駿馬和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看到那些形態各異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動物、禽鳥等唐三彩精品時,會從心底發出對唐代發達制陶工藝的贊嘆。這些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運用火的藝術使之成為不朽的藝術品,這是唐代無數不知名的陶藝家藝術和智慧的結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是人類制陶史上的一個閃光點3、金、銀舞馬銜杯銀壺。唐,公元1970年陜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錘擊成型,兩半焊接。壺作成皮囊壺的形狀,小圓口,覆蓮形蓋,弧形提梁,扁圓腹,圈足。此壺不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攜帶的皮囊壺形,而且最令人感興趣的是腹兩面各模沖出一匹舞馬。舞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長鬃披散,馬尾上翹,頸系綬帶,向上飄舉,口銜金杯。4、陶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馬,頭小,頸短,前胸肌肉發達,腹大,背腰肌肉豐滿,平直,關節、蹄正而適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頸結合良好,復尻,四肢欠結實,顯得有些纖弱,類似新疆馬。四、小組展示各自帶來的不同材質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品,討論:1、它們都是用什么材質做的?2、造型上有什么藝術特點?3、你喜歡什么樣的材質做的藝術品?小組介紹自己喜歡的藝術品的材質特點、造型特點?5. 有人臉的器物教學目標:1了解有關造型設計的知識,培養泥塑造型能力。2發揮想象力,用泥做一個有人臉的小罐或杯子。3提高學生德望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教學重點: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有人臉的器物。教學難點:創造性地設計一個有特點的人臉器物。教學具準備: 橡皮泥(紙薪土)教學過程: 一、導入:你見過特別漂亮或特別奇怪的杯子嗎?介紹給大家聽聽。學生回答(略)二、新授:1老師書上有兩種特別的器物,一起來看一看。打開書本,欣賞“大禾人面銅方鼎”(商)和新石器時代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提問:“這兩種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別之處?”“大禾人面銅方鼎”以人臉為裝飾圖案;“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整體以人為造型。2這樣的設計給你什么感覺?學生回答(略)3古代人為什么要在設計中將人臉運用進去吧?學生回答(略)4“同桌相互觀察彼此的臉。”“你看到同學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學生回答(笑)教師用簡筆畫畫笑的表情。“你還會表演其他表情嗎?”學生表演,教師畫5“原來人臉這么有意思,我們也來設計一個有人臉的杯子或罐吧!”6欣賞范作。“幾件范作有什么不同?”(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臉表情不同。7“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臉器物?”學生回答(略)8教師示范:(1)手捏成型法(2)盤條成型法三、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四、展評:1介紹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2教師總結。板書設計: 有人臉的器物表情 裝飾6、巧用對稱形教學目標 知識:使學生掌握對稱的規律,運用對稱的規律。能力:提高學生剪、貼的制作能力。情感:在制作過程中體驗生活的快樂,學會欣賞對稱的美,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及熱愛生活的情感。內容分析 1重點:利用剪對稱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裝飾品。2難點:具有創造性的制作。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示范一、組織教學:按課堂常規坐好,穩定情趣,查學具。二、講授新課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對稱現象嗎?給你什么樣的感受?2、介紹對稱知識教師:所謂對稱,一般是指軸對稱,即以對稱形的中線為軸,將圖形半側旋轉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提問:你發現蝴蝶有什么特點?教師小結:同學們剛才深入觀察研究,發現了蝴蝶的結構、外形、花紋、色彩,都是對稱的。教師:觀察研究蝴蝶對稱的特點后,我們再來觀察這只具有對稱特點的蝴蝶,看看它給我們什么樣的美感?學生:具有平衡、穩定的美感。教師:這就是對稱的美。3、制作一只蝴蝶:1、選一張彩色紙對折后依折線處畫出半只蝴蝶紋樣。2、依輪廓線剪下圖形。3、剪出蝴蝶的花紋。4、整理。三、作業提示1、教師:再回憶、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樣的物品用對稱的花紋裝飾?你能巧用對稱形,把我們的生活裝飾的更美嗎?2、作業提示:利用剪對稱形的方法,制作一兩件小裝飾品。四、學生創作,教師輔導。五、小結1、學生自評、互評。2、選出優秀的作品,給予表揚。7、生命之源水知識目標:學習設計制作有主題小報的方法。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制作隊報的能力情感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大家對水資源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號召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節約用。重點:通過收集資料、相關圖案、版面設計,學習有主題宣傳小報的設計、制作方法。難點:主題突出與布局的設計。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示范一. 課前收集1、查一查我國的節水標志含義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各是哪一天?2、收集有關地球水資源的資料和我國目前水資源的情況。二、組織教學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工作。三、講授新課1、了解有關水資源的知識:(1)播放課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資源現狀。(2)提出問題:你能想象嗎,假如沒有水,地球將是什么樣? (3)說一說,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污染水的現象?(4)小組討論:怎樣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水資源,維持生態平衡?2、欣賞有關水資源的圖片資料和藝術作品。3、展示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4、欣賞學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現形式。激發創作靈感。小報的組成包括:(1) 主題:文字清晰、醒目、突出。(2) 裝飾圖案:色彩鮮艷、形象生動。(3) 文字介紹:內容具有科學依據、真實、概括。四、學生作業小組合作形式完成。五、小結1、生作品,說說你有什么好的節約用水的建議?2、我們珍惜、愛護水資源,廣開水源, 們的子孫后代就不必再為缺水而發愁,寶貴的水資源也就能為我們永續利用了!8、設計生活標志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的生活標志,理解它的造型特點、色彩和所表達的含義。能用不同的表現形式進行設計和制作。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作設計能力。情感目標:欣賞不同類型的生活標志,了解標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標志用來指導和規范人們的行為活動,養成自覺使用標志的習慣。內容分析 重點:通過欣賞生活標志圖例,了解標志的藝術特色,學習設計適用的標志,嘗試用多種表現形式設計制作標志。難點:標志的圖案造型要生動、簡單、寓意明確、色彩醒目。 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示范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二、引入新課1、出示學校的校徽,請學生欣賞。說說你還見過什么樣的標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按名稱、特征、意義及作用進行分類:天氣標志、安全標志、生活標志、交通標志、體育標志、包裝標志等。2、出示課題:設計生活標志。(標志是由形象的幾何圖形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獨特的圖形語言告訴人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圖形代表語言。)三、講授新課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1)標志有哪些種類?(2)標志有哪些用途?(3)標志有幾種表現形式?符號、圖形2、小組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標志的資料,共同欣賞,進行分類,說說它們的含義。3、欣賞課件,介紹一些常見的生活標志的特點和作用。小組討論我們的學校都需要什么樣的標志?四、學生作業(老師指導)根據自己的設計、構思,選擇合適的制作方法進行設計制作生活標志。五、小結組織交流。把設計制作好的標志做成頭飾進行展示,明確標志的含義。六、課后拓展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還有哪些生活標志,你可以繼續收集和9、用彩墨畫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簡單了解彩墨畫的繪畫形式,初步了解認識中國畫。用裝飾、變形手法畫魚,并添加簡單的環境。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繪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情感目標:喜愛中國繪畫。內容分析 2 重點:讓學生發現彩墨與宣紙產生一種特殊變化,魚的變形手法和魚鱗的排列。2難點:特殊技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示范一、組織教學:提示學生集中注意力。二、導入新課展示一幅中國畫彩墨作品讓學生欣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入課題。三、講授新課:1、練習用筆、用墨。請你用毛筆蘸上墨,中鋒用筆、側鋒用筆試試,看有什么變化?2、教師演示濃淡、干濕、點染、勾勒、沒骨等技法。3、魚鱗部分的圖案,要求學生認真分析用不同的處理方法。4、想一想,藝術家是這樣畫的。運用了哪些技巧。5、教師及時發現、表揚有創意的作品。6、作業要求:一彩墨的形式,運用多種技法,大膽用筆用墨,合作畫一幅中國畫-魚。7、教師輔導:技法的體驗與運用。四、組織展示,講評作業。五、小結10. 動物的臉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的韻味,體驗水墨的特性。 2、通過賞析、嘗試、總結掌握畫動物臉的一般方法 3、抓動物的長相特征以墨點、線、面(塊)來表現。 4、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身心。 二、 直接示范導入: 1、猜一猜畫的是什么 2、找一找作畫的技巧 3、師總結:表現的方法是墨點、墨線、墨塊 4、實物與畫作對比引出重點概括特征、夸張表現 三、嘗試作畫 1、生畫 2、個別作品點評(表現方法的不同及墨色的變化) 3、小結:抓獅王的長相特征,以不同墨色的點、線、塊表現出外形各異的獅王。 四、優秀作品賞析 1、學生評價作畫的方法 2、出示動物圖片,分析特征,討論作畫的方法 五、學生練習 1、作品展示 2、學生自我介紹作品(作畫方法、滿意之處等) 拓展、延伸 送給同學們的一句話:保護動物、珍愛生命,我們的生活將更加陽光燦爛。 11.認識中國畫教學目的:1、了解中國畫傳統寫意花卉的技巧特點,學會欣賞中國畫作品,并從中領會到畫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務。2、學習中國畫寫意菊花的簡單畫法,進行筆墨基本功訓練。教具:1、學生用具:中國畫顏料、墨汁、毛筆兩支一支為狼毫小筆用于勾勒線條,一支為羊毫用于點、染色(如大白云)、調色盤、水罐、一張舊報紙代替墊布、八開生宣紙。2、教師用具:繪畫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畫一張、分步步驟圖一張、空白生宣紙1張。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提高學生對中國畫的認識,練習用毛筆、宣紙作寫意花卉畫的技巧。教學難點:本課難點是用筆用墨和掌握適當的水分表現不同的濃淡墨色。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學習用具準備情況。二、導入新課我們在四年級時已學過用中國畫的寫意畫法畫,荸薺和櫻桃、西瓜等,今天,我們學習用中國畫的寫意畫法畫菊花。(板書解題:菊花中國畫) 三、講授新課1、啟發談話你們知道菊花什么時候開花嗎?(指名回答)(它是深秋時獨自開放)(深秋之日天氣已經開始變冷,為什么菊花還會開花呢?)因為菊花不怕冷,不畏嚴寒,故它能在深秋獨放,而正是它的這種特性,能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從中尋覓出不同的寓意。我們可以從唐代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的兩首詠菊詩中看看他是如何贊美菊花。其一:“颯颯西風滿院裁,香寒蕊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借菊花不在春天開放,嗟嘆生不逢時,流露出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抒發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壯志。其二:“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陣陣香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則充滿革命的豪情,表達了他對起義軍的勝利前景的自信。你們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競然使人們產生這么多的遐想,實屬不易,今天我們就用菊花這種傲然的精神來學畫菊花吧!2、讀畫菊花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到處可看到各種各樣的品種,又因近代以來經過園藝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然而最常見的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畫的黃色小菊花。(出示范圖)(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菊花,看看它們是由那幾個部分構成的?(菊葉、菊枝、菊花)。再看看菊葉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葉有大有小,有淡、有濃、花有全開的花、半開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沒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開的花,菊枝干勁有力地襯托著葉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狀的花瓣組成的?由尖頭橢圓形組成的。再請同學們觀察課本21頁中菊花和菊葉的步驟圖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畫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側鋒畫出菊葉,未全干時勾出葉脈)。寫意花卉的技巧特點寫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畫。講究用筆筒練流暢狀物形神兼備。其作畫程度不像工筆畫那樣。把色、染步驟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據繪畫藝術效果的需要,綜合勾、皴、擦、染、點等手法表現對象。而今天所學的“菊花”為小寫意畫、下面看看老師是如何所畫它的!3、作畫步驟邊講邊現場演示(貼出空白生宣紙)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菊花的花和葉,均需枝干支撐,花須掩葉、葉則映枝。畫法一般先畫花頭,后穿枝條。而后添葉,也可先畫花頭,次畫葉,最后穿枝。以自己的習慣為準,沒有定法。下面介紹一般畫法:畫花:先用濃墨從花心往外有層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黃色。如枝頭有含飽未放的花苞。用淡綠色為小底藤黃色點出。師示范畫后板書畫枝:用筆可曲可直、要有節奏,不可太光,可中鋒,可側鋒,要留下用筆的痕跡。用色一般同葉色。畫后板書畫葉:先用毛筆蘸淡墨(可調少量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點畫,趁墨色未干時用濃墨勾葉脈)畫后板書(出示分步步驟圖)師小結:畫花和葉運用了兩種不同的手法這兩種手法就是小寫意花鳥畫的最基本的枝法特點。4、帶領學生臨摹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這幾朵菊 花安排在畫紙的適當的位置上。可先用鉛筆輕輕的畫個大概,以便掌握整體。畫花:用狼毫小筆蘸濃墨從花心往外畫枝:用筆可曲可直,要有節奏,不可太光,可中鋒,可側鋒要留下用筆的痕跡,用色一般同葉色。畫葉:用大白云濕毛尖蘸少許的墨在盤中間調幾下(可調少許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畫葉(這樣畫出的一筆,就有深有淺,墨色比較活)。(巡回檢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時表揚與糾正) 四、巡回指導1、突出重點:詳細講解勾線用筆方法與點染要領,指示學生注意筆墨的濃淡、干濕變化。2、提醒學生注意環境衛生、不要亂甩毛筆,要用專用的抹布或吸水紙來吸墨、揩桌、擦畫具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五、小結1、展示畫好的作業2、評價作業優缺點3、提出今后應注意的地方六、布置課外學習欣賞以菊花為題材的美術作品,思考畫家是怎樣表現菊花的,怎樣通過菊花表達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時間也可以寫生或者臨摹一幅菊花寫意圖。12.漢字的聯想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欣賞、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激發民族自豪感。2、技能目標:體驗各種不同的形態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聯想的設計方法。3、情感目標: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繪畫制作的表現形式進行文字聯想設計。教學重點:掌握文字聯想的設計方法,用新奇的聯想裝飾一個或幾個字。教學難點:如何發掘的學生的創造力,運用多種表現形式進行文字聯想設計。課前準備:教師: 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游戲導入:猜一猜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現在用的漢字已經是簡化的漢字了,簡化漢字之前是繁體的漢字。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看看漢字最初的形態呢?讓學生思考再回答。那我們就先來猜猜這幾個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字?(課件展示字謎圖片)漢字中有很多這樣的象形文字,遠古時候的人們看到什么就根據他所看到的用簡單的圖畫線來表示,用這種方法形成的文字就叫象形文。這些象形文是刻在甲骨上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叫他甲骨文。(課件展示甲骨文圖片)這些甲骨文就像在畫圖畫一樣,今天我們也學學古人的方法用圖畫來裝飾我們的文字。一、講授新課1、看一看 讓學生欣賞一些現代的文字裝飾圖片,了解生活和文字緊密相連。教師講解:我們的祖先創造文字的時候,就得到生活和大自然的啟示,無論象形還是會意,文字和世界萬象都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家再來欣賞一些裝飾美術字的應用,想想你還在哪里見過這種例子?讓學生舉例看到這樣的字?2、學一學 教師講解方法,學生體會我們欣賞了這么多裝飾美術字,下面讓我們學習一些聯想的基本方法吧,文字的聯想主要有三種方法:(一)字意聯想:從字的意思聯想到很多事物,用聯想到的物體代替文字的某個筆畫。(板書)(二)字形聯想:聯想到的物體和文字的某個筆畫形狀較接近。(板書)(三)夸張變形聯想:根據字的意思把筆畫進行夸張變形。(板書)3、試一試 課件展示并示范,欣賞教材中個別的范例,提問學生都用到了什么方法。教師加以確定和補充。4、想一想 欣賞作品(課件展示)從下面的字中,任選一個字做聯想,可以用一種方法,也可以同一個字用多種方法來設計美化,選一種你喜歡的進行創作。(花、蟲、魚、鳥、羊、雨、心、球、竹、燭、眼、門、口、晴)5、做一做 展開你豐富的聯想吧!讓文字更形象、更別致、更有趣。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6、作業點評:每名學生的作品向同學們展示。教師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聯想的?要求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和鼓勵。7、課后拓展:同學們都做的不錯,通過聯想,我們把文字變得更形象,更生動,更有趣了。那么這么美麗的字除了用畫的方式還能用什么方式方法呢?回去想一想。三、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文字的聯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把我們的文字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有趣。課后我們再去想想把我們生活中的文字變得更加美麗!四、板書設計漢字的聯想一、字意聯想二、字形聯想 三、夸張變形13.衣架的聯想教學目標1、 根據生活中衣架的形狀特點,經過想象、設計、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2、 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過聯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3、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制作過程中,學會綜合使用材料,激發學生創新熱情。教學重點根據衣架的形狀特征進行設計,通過聯想、想象,利用多種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教學難點巧妙利用衣架形狀設計制作。教學準備制作材料、衣架、教材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放映教學課件。提問:1、 觀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2、 選用了哪些輔助材料?3、 作品有哪些創新表現?出示課題二、講授新課1、 引導學生欣賞書中畢加索牛頭,分析“奇思秒想”。2、 啟發學生根據一個衣架進行聯想。提問:根據這個衣架的形象你聯想到什么?說一說你有什么新的想法?3、 組織學生看書,分析書中學生作品。提問:你喜歡哪一件作品?說一說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輔助材料制作的?4、 組織學生交流活動,把你的設計想法與同學交流。三、布置作業請你根據準備的衣架進行聯想,利用多種輔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1、 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狀。2、 選用恰當的輔助材料。3、 鼓勵“奇思秒想”。五、 展示作品六、 小結設計能體現奇思秒想,制作精細巧妙,使用輔助材料,作品有創新表現,美觀。14、艷麗的大公雞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識,體驗色彩的基本知識,并有目的的加以運用。能力目標:通過對色彩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情感目標:在繪畫中體驗艷麗的色彩給他們帶來的快感。內容分析 重點:學習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難點:冷暖對比和冷暖搭配。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示范一、組織教學二、情境導入1、今年是什么年呀?請看這幅畫,問:作者怎樣用顏色表現出這么艷麗的大公雞的?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欣賞書中的金雞展翅,并回答老師的問題。三、課上活動1、出示課題2、你知道大公雞有哪些生活習性嗎?學生根據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經驗與同學之間交流3、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美麗的大公雞的圖片。問:a)在這些作品中,哪些顏色用的有規律?學生針對老師的提問小組之間討論并得出結論b)哪些顏色用的隨意性較強?c)哪些顏色用的最精彩?四、學生創作創作要求:1、用艷麗的色彩畫一幅大公雞的創作。2、畫中要用冷暖對比的方法。3、教師指導4、作品展示根據自己的和別人的作品你能總結出如何運用冷暖色才能使畫面更好看?五、小結15、學畫農民畫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欣賞課本的圖版和美術作品,了解農民畫的特征和藝術形式。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改畫、添畫的能力。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生活與美息息相關,以及農民畫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內容分析 重點:啟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賞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興趣。難點:使學生感受生活與美息息相關,根據想法進行改畫、添畫。 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示范一、學生自由欣賞:提示:課本上的農民畫中內容你可曾見過?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導入本課的教學目的,并板書課題。二、引導學生欣賞農民畫。農民畫多是以日常勞動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想為題材進行創作的。作者是沒有受過專門美術訓練的普通農民,他們在勞動、生活之余以自己的體驗和興趣去創作。廣大農民富而求樂、富而求美。濃烈渾厚的用色是他們的審美意識,是他們追求健康、豐富的現代美好生活的強烈反映。這些農民畫的創作既具有我國古老民間藝術的形式風格,又毫不顯得陳舊與俗氣,它大膽、單純=樸素、粗獷=情真,與現代藝術有著同樣的藝術效果和藝術價值。農民畫的創作題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風情、習俗、傳說,以有他們的生產活動為主要內容。同時新的生活變化也漸漸出現在他們的畫面中。課本中的農民畫選題也很豐富:農家的爺孫情、有趣的斗雞、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魚場面、月下的老少閑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學們學習的是這些作者獨特的自由藝術構思,大膽自信的畫風,強烈鮮明的用色、飽滿的構圖、豐富多樣的裝飾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攝取美的畫面和敏銳觀察力。從這引起具有鄉土風味和勞動人民特有的心靈氣質的畫面,從這些粗放、有力、剛健的藝術特色的畫面,欣賞這些農民畫,我們體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冶。三、探究實踐1、 談談自己喜歡的一幅農民畫。2、 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改畫、添加等。3、 要求:畫面色彩鮮艷、構圖飽滿。四、評價展示1、 學生展示自己優秀的美術作品2、 談談自己對農民畫的理解怎樣應用到我們的生活、學習當中。3、 收集更多的優秀農民畫作品并不斷研究學習,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五、教學小結六、總結16、把自己的畫制成拼圖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根據所用材料的特點,進行有主題的藝術創作。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情感目標:把美術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內容分析 重點:了解拼圖的主要特點,設計制作過程中的獨創性。難點: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動手動腦能力的結合。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手段 示范一、組織教學二、情境導入教師帶來課前準備的拼圖的教具。學生也帶來他們準備的拼圖的玩具,師生交流自己的拼圖的圖案和玩法。(通過學生收集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三、課上活動出示課題小組研究:1、什么樣的畫適合做拼圖?學生針對老師的提問同做之間討論。(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產生創作靈感。)2、拼圖的圖案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適合?3、討論后將你們組要做拼圖的樣式想老師匯報。4、打開書30-31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