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0.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教案(表格式).doc
10.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課標落實】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活動,落實課程標準高年級的課程目標。科學知識:知道晝夜交替、四季變化分別與地球自轉和公轉有關。晝夜交替現象對動植物的影響。科學探究:在教師指導下,能進行觀察、調查、科學閱讀等活動,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模擬實驗和建構模型等方法,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產生的結果。科學態度:表現出對事物的變化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能從不同視角提出研究思路,用新方法、新材料完成探究。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接受別人的建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發展對人類探索宇宙帶來的便利。2本課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地球和宇宙科學領域”的高年段要求。3學習內容13.1要求學生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形成晝夜交替變化等有規律的自然現象”。其中對高年級學生的要求是:將自然現象與地球自轉聯系起來,即知道地球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知道地球自轉軸(地軸)及自轉的周期和方向,晝夜交替現象對動植物的影響等。【教材分析】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3單元地球的運動的第二課。通過第一課晝夜交替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地球自轉引起的晝夜交替變化。本課側重于分析晝夜交替現象對植物的影響。從身邊的植物晝夜的不同入手,到進行觀察,自主設計,編制花鐘,再到記錄一種夜晚開花的植物的開花過程,意識到晝夜交替對植物的影響。本課教學內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呈現學生課前對周圍植物晝夜的不同樣子的觀察記錄,讓學生初步意識到晝夜會對植物產生影響。第二部分,課件出示更多植物隨晝夜交替而產生的變化圖片及視頻,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然界中受晝夜影響的植物變化及其原因。第三部分,以設計制作花鐘模型為項目,讓學生擁有真實的問題解決經歷,創造性地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第四部分選擇一種夜晚開的花,觀察并記錄它的開花過程。【學情分析】本課是在學生在了解了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后的繼續學習,使他們了解晝夜交替對植物產生的影響。五年級的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比較熟悉,但是對植物怎樣隨晝夜變化而變化的現象并不十分關注,對植物的生活習性方面的知識是零碎的,模糊的,膚淺的。由于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比較少,因此課前要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觀察記錄植物一天中的變化,來幫助他們了解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課中要提供閱讀素材及運用多媒體提供大量的相關資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課后還要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內容進行有關的探究。【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晝夜對植物產生的影響。2了解植物的開花時間。3了解可以根據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編制花鐘。科學探究:1通過觀察,知道晝夜對植物產生的影響。2通過觀察與閱讀,了解植物的開花時間。3根據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編制花鐘。4選擇一種夜晚開的花,觀察并記錄它的開花過程。科學態度:1樂于參與觀察、調查等科學活動,并能在活動中克服困難,完成預定任務。2具有基于證據和推理發表自己見解的意識。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所學的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教學重點】知道植物隨晝夜交替產生的變化和開花的時間,編制花鐘。【教學難點】觀察記錄夜晚開花植物的開花過程。【教學準備】課件、制作花鐘模型的材料(卡紙、剪刀、植物圖片)、資料卡。【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探究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意圖課前觀察指導請從以下表格中選擇一種植物進行相應的觀察,分別在白天、夜晚給它拍張照片,貼在相應的表格中,并查找資料介紹這種植物花的開合或葉片的張合情況。選擇一種植物進行相應的觀察,分別在白天、夜晚給它拍張照片,貼在相應的表格中,并查找資料介紹這種植物花的開合或葉片的張合情況。設計意圖:提供結構性的材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一、情境導入1黑板展示學生的觀察記錄,談話: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課前老師已經布置每個同學選擇一種植物,觀察并記錄植物晝夜不同的樣子。這是一部分同學的觀察記錄(記錄表見活動手冊第10頁 觀察并記錄周圍植物晝夜的不同樣子),請同學們來說說看你的發現。2揭題:看來呀,晝夜對植物會產生影響。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板書:10.晝夜對植物的影響。)1學生交流。設計意圖:通過呈現課前觀察表讓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初步意識到晝夜會對植物產生影響。二、探究新知(一)活動一:了解自然界中受晝夜影響的植物變化1課件出示更多植物隨晝夜交替而產生的變化圖片,引導:請同學們結合課前觀察及這些圖片,具體說說看,晝夜對植物的哪些行為產生影響呢?2教師板書:3引導:同學們歸納出晝夜變化對植物產生的影響有這些。對此,你有什么疑問嗎?4談話:針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誰來說說看你的想法?5引導:同學們都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入了解這些問題,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卡1。找出關鍵詞句,用筆標出來,并用思維導圖來歸納。6小組交流匯報。7小結: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晝夜變化會導致地球溫度、光照、濕度等方面的變化,從而對植物的行為產生影響。活動二:了解林奈花鐘,并編制花鐘1談話:為了更加了解晝夜對植物產生的影響,上周末老師也再次到植物園對植物進行細致地觀察,在這過程中,老師偶然遇到植物園項目負責任人小李,這里為了便于稱呼,同學們可以稱呼他為李叔叔,于是兩個人聊了起來,在聊天的過程中,李叔叔了解到這星期我們將學習晝夜對植物的影響這節課時,非常地興奮,并委托我將這封信及錄音帶給大家。你們想知道信的內容嗎?2課件呈現信的內容并播放錄音。(大致內容: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我是植物園項目負責人李叔叔,很高興能用這樣的方式與大家交流。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學家林奈編排出一個富有情趣的花鐘,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以鐘的形式來裝飾花壇。最近植物園也準備建設花鐘,聽你們老師說:“你們這周將學習晝夜對植物產生的影響這一節課,還聽說你們平常樂于探究,喜歡設計制作東西。”聽到這里我滿是興奮,想著終于找到小伙伴啦!想邀請同學們一起來設計花鐘,并制作成模型。花鐘在設計時需考慮以下兩點:(1)通過花的開放較為準確地指示時間;(2)美觀宜人,適合觀賞。李叔叔等著你們的好消息,期待收到你們設計并制作的模型。)3談話:李叔叔交給大家什么項目?有什么要求?你們有信心完成這個項目嗎?4談話:看來大家自信心滿滿,為了完成這個項目,我們該怎么做呢?任務一:閱讀資料,了解林奈花鐘。1談話:思路清晰。接下來就請學生們閱讀資料卡2,一起了解林奈花鐘。2學生閱讀資料。3提問:誰再來具體說說看林奈花鐘是怎么指示時間的?任務二:設計花鐘,并制作成模型。1談話:了解完林奈花鐘后,老師這里還為每一小組提供了一些植物具體的開花時間。接下來請小組完成以下活動:(1)完成花鐘設計圖。(2)小組根據設計圖領取器材,制作花鐘模型。2小組完成花鐘設計圖及模型制作。3談話:待會請完成花鐘模型制作的小組,將模型放到展板上進行固定,并確定一人負責講解。其余同學進行參觀,并把你們小組手中寶貴的一票投給你們認為是最佳花鐘模型的小組。什么是最佳花鐘模型呢?就是要滿足這兩點要求。最終,票數最多的小組將成為我們的“花鐘設計能手”。4作品展評及頒獎。5引導:由于花鐘可能有誤差。因為植物開花除了有一定的時間外,還受地區、溫差和氣候的影響,同一種花,在我國南方開得早一些,而在北方就會遲一些。同學們還可以調查身邊常見植物的開花時間,編制本地的花鐘。1預設生:晝夜變化會對植物產生影響:(1)影響花的開合;(2)影響葉片的張合。預設生:通過課前的資料查閱,我還知道了晝夜變化還會影響植物的生長。2預設生1:晝夜變化為什么會對植物產生影響呢?預設生2:植物為什么要選擇不同的開花時間呢?3學生回答。4先個人活動(找出關鍵詞句,并用筆標出來),再小組活動(用思維導圖來歸納)。5小組交流匯報。1學生閱讀信的內容。2預設生:項目:設計制作花鐘。要求:(1)通過花的開放較為準確地指示時間;(2)美觀宜人,適合觀賞。3預設生:我們想要了解林奈花鐘,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設計花鐘。4學生閱讀資料。5小組完成花鐘設計圖及模型制作。6作品展評及投票。設計意圖:在問題的引領下,結合課前探究及資料閱讀,給予學生探究的腳手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然界中受晝夜影響的植物變化及其原因。設計意圖:以編制花鐘為主線,層層遞進,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為編制花鐘做好鋪墊。設計意圖:以設計制作花鐘模型為項目,讓學生擁有真實的問題解決經歷,創造性地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三、拓展延伸談話:回去后,同學們可以選擇一種夜晚開的花,觀察并記錄它的開花過程。晝夜對植物有影響,對動物是否也有影響呢?請同學們也可以觀察身邊的動物,并做好相應記錄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課后繼續探究,培養學生持續觀察的意識及能力。【板書設計】10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 第3單元地球的運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