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6.有趣的食物鏈市-教案(平鋪式).doc
6有趣的食物鏈【課標落實】1本單元通過觀察、比較、調查、模擬、案例分析、評估、交流等活動,落實高年段課程標準。科學知識: 初步了解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條件和生物的多樣性。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應該和諧相處。科學探究:能基于所學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學知識,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建模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判斷結論與假設的是否一致。科學態度: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在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意見,形成集體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認識到人類、動植物、環境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關系,了解人類對環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2本課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生命科學”的高年級要求。8.1 植物具有獲取和制造養分的結構。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陽光、空氣和水分,并在綠色葉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分。12.2動物的生存依賴于植物,一些動物吃其他動物。說出不同動物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動物維持生命需要消耗這些食物而獲得能量。說出常見植物和動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鏈狀關系。【教材分析】有趣的食物鏈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生物和棲息地的第2課。通過前一課多樣的棲息地的學習,學生了解了生物和棲息地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本課繼續探究棲息地內部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幫助學生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理解在食物網中各種動植物所起到的作用。本課包括四個主要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從學生熟悉的田野上草籽、田鼠、鷹入手,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食物聯系,初步建立食物鏈的概念。第二個活動是按一定順序用箭頭畫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鏈,發現海洋中也存在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食物聯系,深入理解食物鏈的內涵。第三個活動是通過分析非洲熱帶草原動植物的食物聯系,模擬食物網的變化,初步認識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進而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意識到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就越強。第四個活動是根據食物網中各種動植物所起到的作用,理解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鏈的構成。【學情分析】在前面的學習中,六年級的學生認識了生物體的基本特征,了解了生物和棲息地之間的關系。他們對部分動植物間的食物關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形成“食物鏈”的概念。他們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如比較、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夠獨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動,如:基于問題的觀察、實驗、記錄、調查等。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對自然界的生物很感興趣。本課圍繞“食物鏈”“食物網”兩個關鍵概念展開,采用不同環境中學生較為熟悉的典型生物作為探究對象,研究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發展學生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構能力,獲得對人、其他生命、環境之間關系的體驗。【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理解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是食物鏈,多條食物鏈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網。2認識食物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3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陽光、空氣和水分,并在綠色葉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分。科學探究:1能夠模擬、分析、綜合一個棲息地內復雜的食物網關系。2能用箭頭圖式等表達生物間復雜的食物關系。科學態度: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等方面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2在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意見,形成集體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意識到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就越強,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教學重點】探究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建立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教學難點】分析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教學準備】教師材料:課件、動植物卡片。學生材料:活動手冊、拓展閱讀資料、貼有雙面膠的卡片、記號筆、毛線等。【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一、分析田野上草籽、田鼠、鷹之間的食物關系,初步建立食物鏈的概念1(出示教材P17頁田野上草籽、田鼠、鷹的圖片)談話:同學們,這是一片田野,田野上的草都結籽了,田鼠和鷹生活在這片田野上。它們分別吃什么呢?2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用“誰吃誰”“誰被誰吃”來描述。3教師提問:它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系?你能用箭頭圖式來表示嗎?4學生畫圖。5學生匯報展示。(圖示1:鷹田鼠草籽;圖示2:草籽田鼠鷹 )6教師提問:你們覺得哪一種圖示更能準確地表達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為什么?7學生回答。8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小結:圖示2“草籽田鼠鷹”,文字和箭頭組合在一起,能清晰地表示食物和能量的來源以及能量的傳遞過程。草籽被田鼠吃,田鼠被鷹吃,能量從草籽傳遞給田鼠,再由田鼠傳遞給鷹,它們形成了像鏈條一樣的食物關系。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食物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趣的食物鏈。(板書課題:有趣的食物鏈)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并用圖示準確表達田野上草籽、田鼠、鷹之間的食物關系,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食物鏈”的概念。二、畫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鏈,發現海洋中也存在生物間的食物聯系1(出示教材P17頁海洋里鯊魚、蛤蜊、鱈魚、硅藻的圖片)談話:同學們,鯊魚、蛤蜊、鱈魚、硅藻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請你用箭頭和文字畫出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鏈。2學生在活動手冊P6頁上畫海洋生物的食物鏈。3(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的記錄)匯報交流:你的食物鏈是怎么畫的?你能根據你畫的食物鏈具體描述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關系嗎?4在學生交流基礎上出示食物鏈的畫法并小結:硅藻蛤蜊鱈魚鯊魚,硅藻被蛤蜊吃,蛤蜊被鱈魚吃,鱈魚被鯊魚吃,能量從硅藻傳遞給蛤蜊,然后由蛤蜊傳遞給鱈魚,再由鱈魚傳遞給鯊魚。5教師提問:除了我們剛剛分析的田野、海洋里的這兩條食物鏈,你還知道其它的食物鏈嗎?6學生例舉。7小結:自然界中,不同棲息地的生物存在不同的食物關系,我們也可以用相應的食物鏈去表示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畫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鏈,根據所畫食物鏈具體描述海洋生物間的食物關系。通過列舉不同棲息地的生物存在不同的食物關系,幫助學生豐富棲息地知識和食物鏈的內涵。三、模擬非洲熱帶草原的食物網,理解食物鏈中生物間的普遍聯系(1) 尋找并畫出非洲熱帶草原的食物鏈1(出示教材P18頁非洲熱帶草原的生物圖片)談話:聞名世界的非洲熱帶草原壯美遼闊,生機盎然,草原上生活著大象、羚羊、獵豹等動物。圖上這些動物,你了解它們的食性嗎?2學生選擇某些動物簡單描述它們的食性。3過渡:有些草原動物的食性同學們并不是很了解。為了幫助大家,老師準備了一份“非洲熱帶草原上的動植物”資料,請大家仔細閱讀這份資料,了解更多生物的食性。4學生閱讀補充資料。(資料附后)5教師提問:你們能根據資料,小組合作嘗試尋找并畫出草原上這些生物形成的食物鏈嗎?6小組合作,畫出食物鏈。7交流匯報: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尋找到的食物鏈,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在黑板上貼出各食物鏈。8教師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些食物鏈,你們有什么發現?9學生交流發現。10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小結:同一種生物會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出現,不同的食物鏈會有交叉。設計意圖:通過閱讀“非洲熱帶草原上的動植物”的補充資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的食性,更有助于學生準確找出多條食物鏈。(二)模擬非洲熱帶草原的食物網1過渡并提出任務:接下來我們來做個游戲,模擬非洲熱帶草原上這些生物的食物關系。2出示游戲步驟:(1)約10名同學為一組,每個同學選取圖中的一種生物,用記號筆在卡片上寫出該生物的名稱,并把名簽貼在自己額頭,代表該生物。 (2)握住毛線的一頭,另一頭遞給食物鏈上的其他“生物”。以此類推,嘗試使組內每個同學都有毛線與其他同學相連。(3)當去除其中的一種“生物”后,代表該生物的同學把毛線放下。3小組活動。4交流匯報:(1)連接起來的毛線像什么?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小結并板書:食物網(2) 去除一種生物后, 有多少種生物受到了影響? 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例:以羚羊為例:當去掉羚羊后,以羚羊為食物的獵豹和獅子會受到影響,草作為羚羊的食物,其生長也會受到影響。(3) 食物網簡單點好,還是復雜點好?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小結: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就越強,食物網越簡單,就越容易發生波動和毀滅。設計意圖:通過模擬活動,幫助學生從“食物鏈”的認識過渡到“食物網”概念的建立,并理解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就越強。四、認識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鏈的構成1過渡:請大家仔細觀察并思考,食物網中植物和不同層級的動物各起什么作用?小組可以進行討論。2學生討論。3交流匯報。4在學生匯報基礎上小結:食物網中,植物提供能量,不同動物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動物維持生命需要消耗這些食物而獲得能量。能量和物質被一個生物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進行著循環流動。5(出示教材P19頁資料:大多數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們利用太陽光的能量,以葉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為原料,生產出糖類和氧氣,這就是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產者;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的動物叫消費者;還有一類生物專門以動植物殘骸、垃圾甚至糞便為食,它們代謝的物質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為植物重要的營養來源,這類生物被稱為分解者。)提出要求:請同學們閱讀資料,結合黑板上的食物網思考下列問題:(1) 植物的營養從哪里來?(2) 什么是生產者?什么是消費者?請結合黑板上食物網中的生物舉例說明。(3) 什么是分解者?(4) 如果沒有分解者,世界會變得怎樣?6學生閱讀資料,思考交流。7在交流基礎上小結:完整的食物鏈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構成,它們都是食物鏈中的重要角色,缺一不可。食物鏈的始端是生產者,末端是分解者。不同的食物鏈交織形成了食物網。(板書: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交織)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資料和思辨活動,認識到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食物鏈中的重要角色,且缺一不可。了解完整的食物鏈也可以為后面學習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奠定基礎。五、課后拓展延伸,了解更多棲息地中的食物鏈與食物網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食物鏈,認識了田野、海洋、非洲熱帶草原等棲息地的部分食物鏈和食物網。在大自然中,還存在著其它的棲息地,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查閱相關資料,畫一畫這些棲息地的食物鏈、食物網。設計意圖:突破課堂時空限制,利用課后時間了解不同棲息地的生物,不僅能讓學生增長見識,更能鞏固“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板書設計】生產者6有趣的食物鏈 消費者交 分解者織 食物網【知識要點】1生物之間普遍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這種關系像鏈條一樣,把一些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作食物鏈。2教材田野中的食物鏈:草籽田鼠鷹;海洋中的食物鏈:硅藻蛤蜊鱈魚鯊魚。3在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之間通過能量傳遞關系存在著一種錯綜復雜的普遍聯系,這種聯系像是一個無形的網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內,使它們彼此之間都有著某種直接或間接的關系,這就是食物網。4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就越強,食物網越簡單,生態系統就越容易發生波動和毀滅。5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產者;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的動物叫消費者;還有一類生物專門以動植物殘骸、垃圾甚至糞便為食,它們代謝的物質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為植物重要的營養來源,這類生物被稱為分解者。6完整的食物鏈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構成,它們都是食物鏈中的重要角色,缺一不可。食物鏈的始端是生產者,末端是分解者。不同的食物鏈交織形成了食物網。7如果沒有分解者,動植物殘體將會堆積成災,物質將被鎖在動植物殘體里,不再參與循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功能將終止,生態系統將會崩潰,使所有生物不能再生產而滅亡。8大多數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們利用太陽光的能量,以葉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為原料,生產出糖類和氧氣,這就是光合作用。【課堂流程圖】分析田野上草籽、田鼠、鷹之間的食物關系,初步建立食物鏈的概念(嘗試用兩種方式描述食物聯系,引導用規范的方式書寫食物鏈)畫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鏈,發現海洋中也存在生物間的食物聯系 (正確書寫食物鏈,注意食物鏈箭頭指向)模擬非洲熱帶草原的食物網,理解食物鏈中生物間的普遍聯系(結合學生模擬的食物網進行板書,便于整理發現)認識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鏈的構成(充分思考并交流食物網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作用)課后拓展延伸,了解更多棲息地中的食物鏈與食物網附拓展閱讀資料:非洲熱帶草原上的動植物動物食性羚羊草食動物。長頸鹿是草食動物,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斑馬是草食性動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樹枝、樹葉甚至樹皮也是它們的食物。角馬主要以草、樹葉及花蕾為食,對鮮美多汁的嫩草情有獨鐘,一般在白天活動。疣豬以青草、苔草及塊莖植物等為食,偶食腐肉。黑犀牛棲息在叢林地帶,以樹葉為食。大象以野草、樹葉、樹皮、嫩枝等為食。鴕鳥食性很雜,但以植物的莖、葉、果實等為主。狒狒食物包括各種小動物及植物。貂獴小型食肉動物。地犀鳥主要在地面上生活,成小群在地上捕食昆蟲、蠕蟲、小型爬行類動物。蜜獾雜食性,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可捕食劇毒蛇,尤喜食蜂蜜。短尾雕在開闊的田野間獵食小型哺乳類和爬蟲類,也吃卵、蚱蜢和腐肉,似嗜食蛇。眼鏡蛇食性很廣,既吃蛇類、魚類、蛙類,也食鳥類、蛋類、蝴蝎等。巨蜥能在水中捕食魚類,也可爬到樹上捕食鳥類、昆蟲及鳥卵,此外也吃蛙、蛇、鳥、各種動物的卵、鼠及昆蟲等,偶爾也吃動物尸體。尼羅鱷會捕食羚羊、斑馬、水牛等,亦會捕捉年幼的河馬和大象,也吃魚和鳥類。獵豹獵豹為食肉動物,主要食物為各種羚羊,在食物匱乏時,也會襲擊斑馬,另外鴕鳥也是獵豹經常捕食的對象。獅子獅群的捕食對象范圍很廣,常捕殺非洲水牛,瞪羚,長頸鹿,但它們更愿意獵食體型中等偏上的有蹄類動物,比如斑馬、各類羚羊。禿鷲以大型哺乳動物的尸體為食。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2單元生物和棲息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