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7.1.3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_教案(表格式).docx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課題: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學習目標1、通過對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的學習,學會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觀察圖片和資料分析,總結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增強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資源多媒體、自制課件教學過程教學步驟教學內容設計意圖備注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猜謎語: 媽媽有腿沒有尾,孩子有尾沒有腿, 孩子長大變了樣,脫掉尾巴長出腿。(打一動物) 學生:舉手說出答案(青蛙)教師口述:青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兩棲動物。本節課我們就以青蛙為代表動物來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續和發展中的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中的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采用猜謎語的活動而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激情使新課的導入自然。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青蛙的發育經過了哪幾個階段兩棲動物包含了兩個含義變態發育師:多媒體呈現一張青蛙生殖和發育過程的圖片要求各小組結合教材內容說出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思考并回答:1、雄蛙的鳴叫,雌雄蛙的抱對各有什么意義?(雄蛙的鳴叫,雌雄蛙的抱對是蛙的繁殖行為,可以提高體外受精率。)2、卵塊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青蛙的卵塊浮在水面上會使受精卵更容易接受陽光為其分裂提供能量。)上述討論完成后教師將課前自己總結出的青蛙生殖和發育的內容讓學習委員向全班同學公布。然后請學生結合青蛙生殖和發育過程的圖片和小組討論結果和其他各小組所說總結出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經過了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四個階段教師小結然后引導學生說出兩棲動物包含的兩個含義。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發育過程:變態發育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 吸,用尾游泳成體:青蛙。水陸兩棲,用四肢運動和游泳,用肺呼吸,也用皮膚輔助呼吸。一是從脊椎動物的演變歷史來看,兩棲動物是從水生開始向陸生過渡的一個類群。二是從兩棲動物的個體發育來看,它們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水陸兩棲,用四肢運動,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通過兩棲動物的第二個含義了解兩棲動物的幼體和成體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從而引出什么叫變態發育?變態發育: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結構和生活性上差異很大的發育。教師口述:兩棲動物除了有青蛙外還有那些啊?學生:虎蚊蛙、蟾蜍、蠑螈、大鯢等。那么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又怎么樣呢?請同學們結合我們的教材第16頁的材料分析完成下列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符合新課程的新理念。提高學生的總結和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精神,增強學生的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1、在四川省一個林場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現10萬多只青蛙集群行進。這些青蛙是在尋找水源充沛、水質良好的產卵場所。2、科學家根據地理學和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推斷,兩棲動物在生物圈中的發展經歷了由盛到衰的過程,如下表。3、1995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中學生在河流和沼澤中發現三條腿的蛙,引起科學家的注意。后來經過調查,在美國南部、東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發現了畸形蛙,蛙的畸形個體數達10左右。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員把出現畸形蛙的地區的水取來,用非洲爪贍做實驗,結果爪贍在發育過程中也發生畸形。 1、兩棲動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___________才能上陸地生活。2、青蛙產卵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的場所 ;水域環境的_________和________危及了兩 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3、上述事例說明,環境的變化對兩棲動物的繁衍有什么影響?環境變遷破壞了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所需的環境,使兩棲動物不能正常地進行生殖活動,同時環境變遷還影響了兩棲動物正常的發育,最終導致兩棲動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種群的數量和種類減少。4、某些地區出現畸形蛙,可能有什么原因造成的?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環境污染而造成的,這種水中有影響蛙正常發育的物質學生談談收獲教師小結學生完成教材第17頁的練習。培養學生聽、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材料的速度同時培養學生能從材料分析中提取知識點的能力。教學反思采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入題快過度自然。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了解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的特點,進而明確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我在教學此課后,頗有感悟。學生通過所創設的各種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體現出任務驅動。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依據自己原有的知識主動積極思考,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改變了過去那種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方法,并通過開展分組討論,引導分析,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主動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但是本節課學生參與度不夠高,顯得課堂有點疲態。當然這也反映了我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能力有待提高;還有學生在完成討論問題時,我只是巡視,而沒有參與到學生中去,這也是需要改進的;課堂的掌控能力等不足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板書從而導致了本節課不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