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教版四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28頁).doc
閩教版四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28頁)目錄:第1課 采錄音頻做素材第2課 編輯音頻出效果第3課 美麗校園我來拍第4課 整理素材便利用第5課 修補圖像煥新顏第6課 潤色圖像添光彩第7課 錄制校園秀美景第8課 組接鏡頭串主題第9課 拒絕侵權明責任第1課時 采錄音頻做素材一、教學目標l.知道幾種常見的錄音設備,能將耳麥和計算機正確連接。2.會使用計算機錄音機軟件錄音,能根據音頻文件的格式特點及應用優勢,合理選擇并保存音頻文件。3.會調節錄音設置,能用音頻播放器播放錄制的音頻文件,能判斷錄音效果的好壞。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錄制聲音。2.教學難點。了解音頻文件的常用格式及特點。三、教學方法展示法: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錄音設備,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說說各個物件的名稱并描述物件的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演練相結合:教師通過講授錄音機軟件的使用方法,演示相關操作步驟,讓學生模仿學習,掌握用計算機錄音機軟件錄音,合理選擇音頻文件的格式及保存音頻文件的操作。任務驅動法:教師根據學生已分好的小組,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參照書本操作步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討論,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意識。四、教學準備1.教學環境。網絡教室、Windows 7操作系統、附件中的錄音機軟件。2.教學資源與本課相關的音頻素材、文字資料,任務課件。5、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課(5分鐘)1.插放一段錄制好的音額文件.引號學生認真細聽欣費,分小組交流村論如何能錄制音頻文件,有否錄制過音額文件。2. 各小組請一名學生代表發言。3.小結: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圖事物、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到聲音的接收。錄制好的音額可以用于學習、配音等等。我們電腦中也自帶“錄音機”軟件可以錄制聲音。4. 出示課題:采錄音頻做素材。認真傾聽,欣,總如利頭銷頻文件.傾聽發言。傾聽小結。明確課題。通過展示音頻文件,讓學生傾聽并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連接錄音設備(8分鐘)1. 師展示:引導學生觀察圖1-4,并展示智能手機、 數碼相機、錄音筆等生活中各個物件的名稱并描 活中常見的錄音常見的錄音設備實物,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述物件的特征。說說各個物件的名稱并描述物件的特征。2.請幾位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哪些錄音設備并描述特征3. 小結:簡要介紹智能手機、數碼相機、 錄音筆等錄音設備的名稱和特征。4.講解:其實,我們電腦也自帶一款“錄音機” 軟件,用“錄音機” 軟件錄制的音頻文件可以直接存人電腦.方便后續學習使用。在使用“錄音機”軟件之前,先要將麥克風和耳機與計算機相連。5. 師演示將麥克風和耳機與計算機相連操作,并適當地講解。6. 請學生上臺演示操作。7.出示任務課件1:參照教材圖1-5.分小組將麥 克風和耳機與計算機相連。8. 師巡視指導。認真觀察,說說傾聽回答。傾聽小結。傾聽講解。觀看演示,傾聽講解。觀看演示操作。分小組完成任務1。通過展示生設備, 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各物件的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觀看演示,模仿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錄制古詩吟誦(12分鐘)1. 師展示:運用連接好的錄音設備,現場錄制,插放一段隨機 浪制的音額文件。引導學生傾聽2. 師演示操作并講解:(1)打開錄音機軟件的步驟:(2)錄音機軟件的界面介紹3. 請學生上臺演示操作,井適當講解1. 出示任務課件2:閱讀教材,參照教材步驟錄制一段古詩吟誦, 并保存5. 師演示錄制古詩吟誦,并做適當的講解。6. 請學生上臺演示錄制古詩吟誦操作,并做評價。7. 師巡視指導。8.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音頻文件格式與特點”表.讓學生對各種常見音頻文件類型有充分的了解。9. 講解:音頻文件格式比較多,常用的有wav、mp3、wma和midi格式等。不同格式的音頻文件的應用范圍和優勢不同,要根據音頻文件的作用及音頻文件格式特點,合理選擇保存類型。10. 繼續完成任務課件2.鼓勵能力好的學生幫助其他同學。11. 師巡視指導。觀看展示。傾聽音額文件觀看演示,傾聽講解,掌握操作方法,上臺演示操作.傾聽講解閱讀教材,完成任務課件2觀看演示,傾聽講解。上臺演示操作,傾聽評價閱讀教材,了解各種常見音頻文件類型。傾聽講解繼續完成任務課件2,學生互幫互助。通過直觀的I方式讓學生傾聽音頻文件。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演示,讓學生知道“承音機”窗詳細的操作步驟演示與講解有助于學生掌提操作方法,模仿學習。通過完成任務課件,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印象播放錄音,試聽錄音效果(10分鐘)1. 提問:音頻文件錄制好后,如何知道錄音效果呢?2. 介紹“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3. 出示任務課件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參照步驟播放錄音,試聽錄音效果。4. 請學生上臺演示操作,播放自己錄制的音頻, 并做評價。5. 師播放沒有聲音,或者音頻播放聲音很小的文件, 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 該如何解決6. 師演示調節錄音設置操作,并做講解:調節錄音設置中的“麥克風音量”與“麥克風加強” 兩項參數。7. 引導學生重新試聽音頻文件,若試聽錄音效果不理想,調節錄音設置。再錄音與試聽,直到調節到恰當的錄音設置8. 師巡視指導。思考如何知道錄音效果。傾聽介紹,了解 考問題,激發學WindowsPlayer” 播放器功能。閱讀教材,試聽務課件, 可以讓錄音效果。觀看演示,傾聽知識。評價。傾聽播放錄音,思考原因及解決辦法。觀看演示,傾聽講解。重新試聽錄音效果,判斷錄音好壞,調節錄音設置。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Media 習興趣。通過完成任學生鞏固所學通過演示,讓學生掌握調節錄音設置操作方法。總結評價(5分鐘)L.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與同學一同分享你的感受。2.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回顧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錄音設備,如何運用錄音機軟件錄音,播放錄音,怎樣判斷錄音效果好壞等內容。3. 引導學生完成活動評價表,看看自己本節課能得幾顆星,評出小組得星最多的同學。4. 布置作業:回家運用計算機或者智能手機錄制-段音頻,并試聽錄音效果。說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獲,談談感受.回顧活動情況,鞏固所學知識完成活動評價,評出小組得星最多的同學。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師生共同梳理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有助于鞏固所學知識。學會自評與他評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鞏固知識。6、 板書設計7、 教學反思第2課時 編輯音頻出效果一、教學目標1.學會用Au軟件錄制、裁剪音頻文件。2.學會用Au軟件拼接音頻文件。3.學會用Au軟件調節音量。4.學會用Au軟件消除噪音。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1)音頻文件的錄制、裁剪和拼接。(2)會使用Au軟件調節音量和降低噪音。2.教學難點。(1)理解音頻文件中波形圖的含義。(2)選擇恰當的方法使用Au音頻處理軟件進行加工處理。三、教學方法1.演示講授法:教師演示操作技巧。2.對比遷移法:與上節課使用錄音機錄制音頻對比遷移,學生自主探究兩種錄制方法的相同與不同之處。3.任務驅動法:以錄制古詩吟誦集為任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最終可以完成一個古詩吟誦的作品。4.自主探究:教師課前準備好微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四、教學準備1.教學環境。硬件環境:計算機網絡教室,帶話筒頭戴式耳機。軟件環境: Windows 7操作系統, 電子教室教學軟件,Au軟件。2.教學資源。教學課件、操作示范微課視頻、錄制好的音頻文件。5、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課(4分鐘)1. 回顧舊知: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如何使用錄音機錄制音頻以及錄制音頻對硬件有哪些要求。2.教師播放一段剪輯好的音頻讓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其制作原理。3. 教師與學生討論目前所知的音頻處理軟件有哪些,音頻處理軟件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跟隨老師回顧舊知。思考所欣賞的音頻是如何制作的。思考音頻處理軟件都有哪些功能。通過欣賞教師剪輯好的古詩吟誦音頻。思考這樣的吟誦集要怎么制作?都需要哪些素材?制作的軟件是什么?開闊視野(4分鐘)1.教師向學生介紹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很多地方都會用到音頻的處理,如影視作品、音樂作品、多媒體作品等等。2.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目前所知的音頻處理都有哪些應用。3.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音額處理都需要哪些功能,我們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功能,學生思考都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音頻讓學生去了解生處理。理軟件有哪些。學生交流音頻處理會有哪些功能。從生活出發,活中很多地方用手機鈴聲的制作,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活動(2分鐘)I. Adobe Audition是專業的音額編輯器軟件,簡稱Au軟件,它具有音頻混合,編輯、控制和效果處理功能,2. Au軟件窗界面的組成如文件列表、時間軸、音頻編輯器等學生通過老師的介紹了解Au軟件的功能及窗的組成編輯古詩吟誦音頻(23分鐘)1. 使用Au軟件錄制音頻文件:教師用演示法介紹啟動Au軟件和使用Au軟件錄用錄音機錄制音頻的 學過程中利用知制音頻的步驟,引導在錄制的過程中注意觀方法, 學習使用Au識遷移法, 引導察錄制時間界面的變換,在保存音賴文件的軟件錄制音頻。 學生學生總結錄制音時候要提醒學生觀察保存類型的選擇,教師聆聽, 并動手實踐使頻的方法布置學生完成2首古詩詞的音頻文件的用Au軟件錄制一首錄制。2. 裁剪與連接聲音。播放錄制朗讀的音頻 文件,在編輯器窗中, 有一根紅色指 用Au軟件裁剪和連音額的操作并不針沿著時間軸在音頻波形圖從左向右移動, 接音頻文件。借助這根指針,很容易找到想要裁剪的聲音起止位置。再用“剪切”“粘貼”功能,將找到的音頻波形圖粘貼到目標音頻文件的窗,實現聲音裁剪與連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會選擇“開始點和“結束點”。3. 調整音量:多個音頻連接成一個音頻文件,由于不同音頻的音量是不一致的,利用Au來調整音頻 師可以采用對比所以需要調整成統一的音量。在Au軟件中 文件的音量大小??梢酝ㄟ^調節音頻文件波形圖的振幅大小來調節音量的大小。教師講解過程中讓學生選中一段需要調整音量的波形圖,左右拖動振幅調節器,觀察音頻波形圖的振幅變化,同時試聽音量的改變,直到恰當的音量為止。4.消除噪音:錄制音頻的時候難免會帶有噪音,利用Au軟件中自適應降噪的功能可以快速地消除或者降低音頻中的噪音。教師利用演示法講授其操作的過程。5. 保存音頻:前面編輯制作好的音頻文件是需要作為后續課程的素材的,所以需將它保存為波形文件格式。執行菜單欄“文件”一“存儲”命令,在彈出的“存儲為”對話框中輸人文件名,選擇“. wav的波形文件格式,學生通過對比使古詩吟誦音頻。學生觀看教師使學生學習并實踐學生先理解為什么要消除噪音。再按照教師講解和教材上的方法去實踐。學生自主去探究保存音額文件的方法與其他保存文件方法的不同之處教師在此教裁剪和連接復雜,最主要的是學生能看懂波形文件, 會選擇“開始”“結束點,能通過時間軸將 多段音頻銜接進來。 教師可I以課前準備好相關操作的微視頻,有助于學生掌握操作。在此過程教法讓學生體驗消除噪音的操作。教師讓學生自主探究保存時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顧常見的音頻格式。創新活動(5分鐘)教師提供幾首歌曲給學生,讓學生將歌曲中精彩的部分裁剪下來,也可以連成一首串燒音頻作品。學生完成以上五個任務后進行創新活動。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也有利用于分層教學,給有創作想法的學生創作的機會??偨Y評價(2分鐘)1. 教師帶領學生總結本節課五個操作要點,會使用Au軟件錄制、裁剪、連接音頻、會調整音量、消除噪音。2.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P12頁活動評價。學生完成P12頁活動評價。學生通過活動評價表來自主評價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有助于學生養成自我總結的學習習慣。六、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第3課時 美麗校園我來拍教學目標1.知道數碼相機拍照的基本操作方法。2.能依據拍好相片的三個原則拍攝以“美麗校園我來拍”為活動主題的相片3.知道九宮格構圖方法,能結合好相片三原則評價相片。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拍好相片的三原則,九宮格構圖法。2.教學難點。能依據好相片的三原則拍好數碼相片。教學準備網絡教室、Windows7操作系統、照相機或者有拍照功能的手機、課件教學過程一、導課(5分鐘)1.引導學生欣賞教材圖3-1相片,說說相片表達的是什么內容,自己學習、生活中有沒有值得收藏的瞬間,你是怎么記錄的?2.學生踴躍發言。3.引導學生觀察圖3-2相片并出示手機、平板電腦、電腦探頭等有照相功能的設備,提問:同學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4.師小結:其實,在學習、生活中有許多讓我們難以忘懷、值得收藏的精彩瞬間。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小助手,它可以幫助我們記錄生活中各種精彩的畫面,大家猜猜它是什么呢?5.揭題:美麗校園我來拍。二、用數碼相機拍照(10分鐘)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探究活動”,思考、討論:對數碼相機你有哪些了解?2.請學生暢所欲言,師給予適當評價。3.師小結:數碼相機是一種利用感光成像元件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像有照相功能的手機、電腦探頭、攝像機等都帶有照相機功能,拍攝的照片可存儲在電腦中或發布于網絡。4.講解、演示用數碼相機拍照:(1)打開電池倉,裝上電池與存儲卡,合上倉蓋。(2)打開相機電源,取下鏡頭蓋。(3)將相機的前端鏡頭對準被攝景物進行取景。(4)半按快門進行對焦,對焦成功后按下快門,完成拍照。5.布置任務1:分小組在電腦教室內取處景進行拍攝。6.師巡視指導7.請一個學生上臺演示用數碼相機拍照操作,師給與適當的評價與指導。8.小結:當相機取景框中出現對焦成功的提示時會發出輕聲鳴叫,這時說明對焦成功,按下快門,就可以完成拍照三、怎樣拍出好相片?1.提問:怎樣的相片才能稱得上是好相片呢?2.請幾位學生說說,師給與適當的評價與鼓勵。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好相片的三原則觀察圖3-6、圖3-7、圖3-8,分別評判這三張圖是否為好相片。4.請學生評判圖3-6、圖3-7、圖3-8是否為好相片。5.師結合圖3-6、圖3-7、圖3-8對好相片三原則逐一講解。6.師小結:一幅好相片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一幅好相片要突出被拍攝主體;幅好相片畫面只選那些有利于把視線引向被攝主體的內容,排除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內容。7.評一評:展示圖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用好相片的三原則評判所展示的圖例。8.師給與適當的評價與指導,并引導學生正確評價相片9.看一看,說一說:引導學生打開自己拍攝的相片,結合好相片的三原則,認真觀察畫面內容,評評是否為好相片,說說10. 師巡視指導四、相片的基本構圖常識。(12分鐘)1.展示三組不同主題內容相片(構圖前與構圖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說說哪些相片看上去畫面效果更好,并說說理由2.講解九宮格構圖常識:九宮格構圖是把畫面的上、下、左、右四個邊都分成三等分,用直線把對應的點連接起來,構成一個“井”字,井字的四個交叉點就是趣味中心,把拍攝主體放在四個交又點上或者是線上,拍攝出來的相片就會很美。3.引導學生根據九宮格構圖常識,對剛才所拍攝的主題重新構圖,再次拍攝,對比前后畫面效果4.請幾個學生說說構圖前后拍攝出的相片畫面效果有何不一樣。5.布置任務2:依據好相片的三原則和九宮格構圖方法,分組討論交流,評價圖3-10四張相片,說明理由6.請幾個學生說說對相片的評價。7.師小結:初學照相的人常把拍攝主體放在畫面的正中間,令畫面顯得呆板,遵循好相片的三原則和九宮格構圖方法拍攝相片尤為重要。五、總結評價(3分鐘)1.引導學生完成活動評價表,看看自己本節課能得幾顆星。2.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回顧數碼相機的使用,好相片的三原則及九宮格構圖法。3.布置作業(創新活動):課后用攝影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數碼相機或手機記錄身邊的人或事,拍攝的相片將為后續課程使用。第4課時 整理素材便利用教學目標1.知道相片存入電腦的兩種方法,能夠將數碼相機中的相片存入電腦。2.知道光影魔術手軟件的功能,會用光影魔術手軟件瀏覽、查看數碼相片。3.能用光影魔術手軟件刪除、分類存放相片,養成及時整理數碼相片的好習慣。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將相片存入電腦,瀏覽、查看、刪除和分類相片2.教學難點。將相片存入電腦、選出要刪除的相片教學準備1.教學環境網絡教室、 Windows7操作系統、光影魔術手軟件。2.教學資源某個確定主題的數碼相片,數碼照相機,數據線,讀卡器,與本課相關的文字資料、任務課件、微視頻教學過程一、導課(3分鐘)談話導入:引導學生閱讀“開闊視野”,并思考:如果我們把每次拍攝的相片都存在一個文件中,便于查找相片嗎?2.小結:及時分類整理相片,一方面便于查找相片,另一方面也便于再利用相片,提高工作效率3.出示課題:整理素材便利用。二、將相片存入電腦(10分鐘)1.講解相片存入電腦的必要性:我們用數碼相機拍攝好相片后,通常要把相片存入到電腦中,通過瀏覽、查看挑選出符合要求的相片,以便對相片進行后期處理2.講解并演示通過數據線傳輸將相片存入電腦操作(1)用數據傳輸線一端連接數碼相機,另一端插入電腦的USB接口。(2)打開數碼相機電源開關,雙擊桌面上“我的電腦”圖標就可以看到數碼相機的存儲卡圖標。此時,數碼相機中的存儲卡就成為電腦中的一個可移動磁盤。(3)打開可移動磁盤,通過復制、粘貼操作將數碼相機中的相片存入電腦3.出示任務課件1:將自己拍攝的相片存入電腦4.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任務完成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幫助其他同學。5.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參照教材步驟嘗試通過讀卡器將數碼相片存入電腦。6.師巡視指導。7.請一個學生上臺演示操作,師給與適當的評價與指導。8.師講解并演示用讀卡器將相片存入電腦操作。9.比一比:兩種將相片存入電腦的方法有何不同,說說它們各自的優勢。(1)通過數據線傳輸:直接用數據線連接電腦即可,不需要拔出內存卡,操作簡單方便(2)通過讀卡器傳輸:不需要攜帶相機,只要把相機內存卡拔出來即可,出門隨時攜帶方便三、啟動光影魔術手軟件(7分鐘)1.播放3組圖像處理前、后的相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畫面效果2.師講解圖像處理的作用,讓學生受圖像處理的神奇,初步認識圖像處理的必要性,了解圖像處理軟件的用途3.介紹幾種常見的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美圖秀秀,光影魔術手等4.講解并演示啟動光影魔術手軟件方法1:雙擊桌面上“光影魔術手”軟件圖標方法2:單擊“開始”菜單,點擊“程”“光影魔術手”“光影魔術手”,打開光影魔術手軟件窗口5.請一個學生上臺演示操作,師給與適當的評價與指導。6.引導學生打開光影魔術手軟件,認真觀察窗口組成部分,說說光影魔術手軟件7.請幾個學生回答,師給與適當的評價與指導8.小結:光影魔術手是一款常用的圖像處理軟件,提供很多相片處理實用功能,能對相片畫質進行改善個個性化效果處理四、瀏覽、查看相片(7分鐘)1.師講解瀏覽相片的必要性:瀏覽相片目的之一是整理相片,即刪除廢片或不滿意、不符合主題的相片,方便我們從許多相片中挑選出符合要求的相片,整理相片。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嘗試瀏覽自己拍攝的相片3.請一兩個學生上臺操作,師給與適當的評價與指導。4.講解、演示瀏覽相片的操作:單擊工具欄中的“瀏覽”按鈕,選擇相片所在的文件夾,打開相片瀏覽窗口,瀏覽相片5.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若對某張相片特別感興趣,想查看相片中的畫面細節及圖像信息,該怎么辦呢?6.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查7.師巡視指導8.請一兩個小組代表上臺演示操作師給與適當的評價與指導9.演示查看相片的操作,并做適當的講解(1)在圖片瀏覽窗口中,雙擊一張想要查看的相片,或用鼠標右擊該相片,在彈出的右鍵菜單中執行“編輯(V)”命令,切換到光影魔術手編輯窗口中查看該相片;2)點擊工具欄中的“放大”按鈕,或按“+”鍵,放大顯示相片,點擊工具欄中的“縮小”按鈕,或按“-”鍵,縮小顯示相片(3)單擊圖像編輯窗口下方的“圖片信息”按鈕,查看該相片的相關信息,如圖像大小、拍攝日期、光圈值、焦距等等10.出示任務課件2:從自己拍攝的相片中,找出一張你最喜歡的,在光影魔術手編輯窗口中查看,并記錄圖像的相關信息11.師小結:瀏覽、查看相片能幫助我們方便整理出符合要求的相片,查看相片的詳細信息。五、刪除、分類相片(8分鐘)1.講解:在查看相片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成像模糊的、重復的、不符合主題等的相片,這些相片通常稱為廢片,可以將其刪除。2.出示任務課件3:分小組合作學習,閱讀教材,啟動“光影魔術手”軟件,瀏覽、查看自己拍攝的相片,刪除其中的廢片。3.師巡視指導。4.講解、演示兩種刪除相片的方法:方法1:在圖片瀏覽窗口選中多張相片次性刪除;方法2:在圖像編輯窗口逐張刪除。5.說說兩種刪除相片的方法有何不同,師給與評價與指導。6.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對刪除后剩余的相片,如何分類存放?7.引導學生根據分類規則,如時間、場景對剩余的相片進行分類存放。8.賞析:小組成員間相互賞析整理好的相片。六、總結評價(5分鐘)1.這節課你學到什么了呢,談談你的感受。2.引導學生完成活動評價表,看看自己本節課能得幾顆星,評出小組得星最多的學生3.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歸納總結本課知識要點,說明瀏覽、查看相片的重要性。第5課時 修補圖像煥新顏教學目標1.會使用光影魔術手軟件旋轉相片,能用水平線和垂直線“扶正”相片。2.能使用光影魔術手軟件裁剪“扶正”后相片留下的白邊,能對構圖不當的相片再次構圖,以達到更好的觀賞效果。3.能保存旋轉、裁剪后的相片,并設置圖像保存質量的參數。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旋轉相片與裁剪相片。2.教學難點?!胺稣毕嗥驮俅螛媹D裁剪相片。教學準備1.教學環境。網絡教室、 Windows7操作系統、光影魔術手軟件。2.教學資源。與本課相關的相片素材、文字資料,任務課件。教學過程一、導課(5分鐘)1.展示兩組旋轉、裁剪前后的相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對比相片的畫面效果,對比說說哪張相片觀賞效果好,為什么2.展示一些學生拍攝存在問題的相片與學生一起觀看,分析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如何解決此類攝問題3.小結:一張好的相片包括前期拍攝和后期的處理,我們在拍攝相片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拍出來的相片讓人不滿意,比如相片傾斜、構圖不當等,因此我們需要對相片做后期處理,借助光影魔術手軟件“扶正”相片,再構圖、裁剪等4.出示課題:修補圖像煥新顏。二、旋轉照片(10分鐘)1.師展示:用數碼相機當場豎著拍攝張相片并存入電腦,用光影魔術手軟件瀏覽或查看橫著的相片,引導學生觀察、交流討論橫著相片的由來。2.展示兩張畫面內容相同的相片張橫著的,一張豎著的,引導學生說說哪張畫面效果看起來更好,思考如何才能讓相片豎起來。3.講解:由于構圖的需要,有時得把相機豎著拍攝,這樣拍攝出的相片在電腦中查看時是橫著的,需要重新豎起來,方便我們觀賞畫面效果。4.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從學習資料包中找出橫著的相片進行旋轉,把它們豎起來5.提問:對相片做任何處理后都需要執行保存命令,保存所做的修改。光影魔術手軟件的保存對話框與以往學習的保存文本文件的對話框有什么不同?6.演示保存圖像對話框保存質量的參數設置,引導學生保存旋轉后的相片7.請學生上臺演示操作。8.小結:光影魔術手軟件的保存對話框與以往學習的保存文本文件的對話框不同,需要設置“文件質量”選項的參數值參數值越大保存質量越高,文件也就越大根據相片的用途不同,保存質量參數值設置也不同,原始相片一般設置為100%,而用于上傳到網站上的相片,可適當降低文件質量參數值,以節約存儲空間,提高傳輸速率三、扶正相片(10分鐘)1.提問:很多時候由于我們握持相機不夠水平,導致拍攝出的相片傾斜,影響觀賞,遇到這類問題怎么辦呢?2.請幾個學生回答,教師給出適當的平價與指導3.演示一些學生拍攝畫面傾斜的相片,引導學生查看自己拍攝的相片,找出畫面傾斜的相片。4.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組相互合作參照扶正相片操作步驟,嘗試將自己拍攝傾斜的相片扶正5.師演示“扶正”相片操作,并做適當的講解:(1)啟動光影魔術手,打開一張需要扶正的相片。(2)單擊工具欄的“旋轉”按鈕(3)通過水平或垂直參照物,用鼠標直接在預覽圖上畫出正確的水平或垂直參考線,單擊“確定”按鈕,相片按調整的角度旋轉。勾選“自動裁剪”,裁去白邊。6.出示任務課件1:打開學習資料包,找到畫面傾斜的相片,記錄其文件名,并它們“扶正”,保存。7.師巡視指導四、裁剪相片(10分鐘)1.展示幾張構圖不當的相片,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如何解決此類問題?2.講解:因為各種原因,使拍攝取景構圖不理想,可以通過裁剪相片,再次構圖,讓相片的畫面更美觀。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參照教材步驟并結合好相片的三原則及九宮格構圖法,重新構圖,裁剪相片。4.演示操作,并作適當的講解(1)打開一張需要再次構圖的相片(2)單擊工具欄“裁剪”按鈕,工具欄下方出現“裁剪”工具欄,在圖像編輯區中拖拽鼠標拉出一個帶有九宮格的裁剪框,參考九宮格構圖方法調整裁剪框的區域,完成裁剪操作。5.出示任務課件2:運用光影魔術手軟件提供的相關工具,挑選出構圖不當的相片,記錄其文件名,并再次構圖裁剪,保存修改6.師巡視指導五、總結評價(5分鐘)1.今天你學到了什么呢?說說這節課有何收獲2.引導學生完成活動評價表,看看自己本節課能得幾顆星,評出小組得星最多的同學。3.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回顧旋轉相片、“扶正”相片、裁剪相片,再次構圖裁剪相片操作。4.布置作業:回家繼續修補自己拍攝的數碼相片第6課時 潤色圖像添光彩教學目標1.知道相片過白、過黑產生的原因,會使用光影魔術手軟件調節相片的亮度。2.知道相片平淡沒有層次感產生的原因,會使用光影魔術手軟件調節相片的對比度。3.知道相片偏色與偏色原因,能用“RGB色調”調整相片的色彩。4.知道“色彩平衡”功能,能根據相片要表達的主題調整相片的顏色,營造畫面的意境。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調節相片的亮度、對比度與色彩。2.教學難點。理解相片偏色的原因和用色調營造某種意境。教學準備1.教學環境。網絡教室、 Windows7操作系統、光影魔術手軟件。2.教學資源。與本課相關的相片素材、文字資料,任務課件。教學過程一、導課(5分鐘)1.展示幾組畫面過亮、過暗的相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對比相片的畫面效果,說說相片觀賞效果如何,說說你的觀察結果?2.講解:由于自然光受環境變化影響很大,照相時自然光太強,會導致拍攝出的相片曝光過度,相片過亮;反之,自然光太弱,則會曝光不足,相片過暗3.演示:用數碼相機對教室的暗處(角落)當場拍攝,在電腦中展示觀看,讓學生明白光線強度對畫面效果的影響4.提出問題:出現畫面過亮、過暗這類問題的相片是否可以在相片的后期處理中得以彌補,怎么做彌補處理?5.出示課題:潤色圖像添光彩二、調解相片的亮度(8分鐘)1.展示一些學生拍攝的曝光過度與不足的相片,引導學生觀看,感受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對相片的畫面影響,提出問題:有什么方法能修補這類相片的畫面?2.講解:相片的亮度就是指相片的明暗程度,我們可以對相片做適當的處理,通過光影魔術手軟件調節相片的亮度,修補因曝光過度與曝光不足產生的問題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參照教材步驟從學習資料包中打開一張畫面過亮或過暗的相片,調節相片的亮度。4.提示:在“亮度/對比度”的基本控制面板中要反復拖動調節滑塊,觀察對比畫面的變化,直到調節滿意為止再做保存。5.師演示操作并做適當的講解:調節相片的亮度:(1)打開一張需要調整亮度的相片。(2)單擊右側工具欄“基本調整”基本”命令,彈出“基本”控制面板。(3)用鼠標拖動亮度的調節滑塊,左右移動,反復拖動,觀察畫面的變化,直到調節滿意為止,單擊“確定”按鈕。6.出示任務課件1:打開自已拍攝的相片,逐張查看,挑出那些畫面過亮的相片記下其文件名,說說該相片畫面效果為什么不好,并做適當修補。7.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幫助沒完成任務的同學一起修補相片8.師巡視指導。三、調節相片的對比度(8分鐘)1.展示一些學生拍攝的平淡沒有層次感的相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說說畫面效果如何,并說出理由?2.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來沒有層次感呢,能用什么辦法解內對比度一般是指圖像中最亮與最暗像素的色差程度。黑色與白色是對比最強烈的兩種顏色。增大圖像的“對比度”就是調整圖像中最亮的像素與最暗的像素的色差,達到亮的更亮、暗的更暗的顯示效果。4.演示操作:相片在對比度調大與調小畫面的變化,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度變化對畫面清晰的影響5.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參照教材步驟小組合作學習,從學習資料包中打開一張畫面平淡沒有層次感的相片,調節相片的對比度。6.請一個學生上臺演示,師做適當的評價與指導7.師演示操作并做適當的講解:調節相片的對比度:(1)打開一張需要調整對比度的相片。(2)單擊右側工具欄“基本調整”-“基本”命令,探出“基本”控制面板。(3)用鼠標拖動亮度的調節滑塊,用鼠標拖動對比度的調節滑塊,向右移動,畫面明暗反差變大,向左移動,畫面明暗反差變小。反復拖動,觀察畫面的變化,直到滿意為止,保存相片。8.出示任務課件2:打開自己拍攝的相片,逐張查看,挑出那些畫面平淡沒有層次感的相片,記下其文件名。說說該相片畫面效果為什么不好,并做適當的修補。9.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幫助沒完成任的學生,調節相片的對比度,讓相片畫面更清晰。10.師巡視指導11.提示:在處理相片時,通常亮度與對比度要一起調節,以達到最佳的畫面效果。四、調整相片的色彩(8分鐘)1.展示圖6-8所示的偏色相片,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色彩的總體傾向以及相片的人像面部的顏色是否偏離正常的顏色,偏色的原因是什么?2.講解:色調是指相片中畫面色彩給人視覺的總體傾向,如偏藍或偏紅,偏暖或偏冷等等,這種顏色上的傾向就是這張相片的色調。偏色的原因是受周圍物體反射光的影響。3.演示操作,并做適當的講解:(1)打開一張需要調整色彩的相片(2)單擊右側工具欄“基本調整”“RGB色調”命令,彈出“RGB色調”控制面板。(3)在“RGB色調”控制面板,拖動調節滑塊,調節相片色彩,觀察相片色彩的變化,直到滿意為止。4.出示任務課件3:從學習資料包中打開一張需要調整色彩的相片,用“RGB色調”功能調節相片。5.小組同學互幫互助,師巡視指導。五、用“色彩平衡”功能調節相片的顏色(8分鐘)1.展示一些冷、暖色調的相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感受色調與意境的關系,提問:如果要營造某種意境,需要將畫面調整成什么色調?2.講解:用色調的冷暖可以表現營造成什么色調?某種意境,如紅色、橙色、黃色為暖色調可用來象征太陽、火焰等:藍色為冷色調可用來象征森林、大海、藍天等。根據要表達的主題,來調整色調。如圖6-9是反映班級快樂生活的情景,色彩應調整為暖色調,營造一種熱烈、活潑的意境。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參照教材操作步驟,嘗試用”色彩平衡”功能調節相片的顏色。4.師巡視指導。5.演示操作,并做適當的講解(1)打開圖6-9的原相片(2)單擊右側工具欄“基本調整色彩平衡”命令,彈出“色彩平衡”控制面板(3)在“色彩平衡”控制面板,拖動三種色彩平衡的調節塊,左右移動,觀察相片色彩的變化,直到滿意為止6.出示任務課件4:從學習資料包中打開一張需要調整色彩的相片,用“色彩平衡”功能調節相片,讓畫面更有意境。7.小組同學互幫互助,師巡視指導六、總結評價(3分鐘)1.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的活動評價表,看看自己本節課能得幾顆星,并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作出評價2.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回顧調節相片的亮度,對比度,用“RGB色調”“色彩平衡”功能調節相片的操作。3.布置作業回家繼續調節自己拍攝的數碼相片。第7課時 錄制校園秀美景教學目標1.了解常見的視頻文件格式2.學會使用數碼拍照設備錄制視頻3.能將拍攝的視頻文件存入計算機。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能夠根據視頻畫面構成要素、畫面的類型及作用,使用數碼拍照設備錄制視頻。2.教學難點:理解視頻畫面構成要素、畫面的類型及作用。教學準備1.教學環境。硬件環境:計算機網絡教室、攝像機、電子教室教學軟件。軟件環境:Windows7操作系統、視頻播放器。2.教學資源。教學課件、視頻素材。教學過程1、 導課(5分鐘)1.引言: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運用視頻來表達信息,如大型的聚會、公益活動、微電影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校園紀錄片2.播放:美麗的校園我的家視頻片段。3.課件出示教材P61圖7-1:校園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書法、閱讀,運動、游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運用鏡頭記題錄美好畫面。4.顯示課題:第7課錄制校園秀美景二、常見的視頻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