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3.3.1耕海牧魚 教案.docx
第三單元 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第三課 傍水而居第1課時 耕海牧魚課題 耕海牧魚單元三學科人文地理年級七年級學習目標1.通過對日本漁民的生產生活的學習,理解傍水而居的人們的生產和日常生活狀態。2.能根據資料和圖片描述水在日本所起的作用,并能綜合相關材料,分析日本漁業發達的原因。3.針對日本漁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設想,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重點理解自然環境對日本漁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難點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播放視頻日本水產品加工提出問題:為什么日本的養殖業這么發達呢?學生欣賞視頻。利用視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烘托課堂氣氛。講授新課展示: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讀圖,并結合課本P66,自主學習日本的位置及特點。總結:日本是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沿岸海域上的群島國家。領土主要有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的小島組成,面積37.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27億,是一個地域狹小、人口眾多島國。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合作探究:結合圖片和課本P66,探究:(1)日本為什么能有這么多的漁港?(2)除此之外,日本還擁有哪些發展漁業的有利條件?總結:(1)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2)日本四周沿海,位于著名的北太平洋漁場沿海漁港眾多沿海海域魚類餌料豐富,魚群集中造船業發達先進的紡織工業和電子工業為漁業提供了優質漁網和電子設備合作探究:指導學生閱讀課件地圖,探究世界四大漁場發展的條件。總結:A.北海道漁場(日本):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總結: 在生產、飲食、文字、藝術方面影響著日本人的生活。承轉:日本漁業生產產量不斷呈下降趨勢。你知道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嗎?總結:1.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重視,使日本漁民捕魚范圍大大縮小。2.日本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3. 填海造陸和經濟發展破壞了魚類生長和繁殖的場所。4.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沿海的水質。提出問題:日本的漁業生產面臨著極大的問題,日本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合作探究:閱讀課本P68,探究:日本對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總結:1.實施海洋漁業管理法,設定禁漁期,并對捕撈器具、捕撈方法做出規定,避免過度捕撈,使漁場有休養生息的時機。2.制定一系列海洋環保法律法規,嚴格限制廢水的排放。3.漁民大力發展人工養殖,建設“海洋牧場”。學生自主學習,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讀圖并組內進行探究。組內交流探究,并進行總結發言。學生閱讀課本并結合資料完成表格內容。結合課件提供的圖片進行探究總結。閱讀課本并組內進行探究。通過讀圖,讓學生明確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及領土組成特點。培養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通過探究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日本漁業發達的原因,初步明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