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3.5.2沙漠綠洲 教案.docx
第三單元 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第五課 干旱的寶地第1課時 沙漠綠洲 課題 沙漠綠洲單元三學科人文地理年級七年級學習目標1.初步學會分析以色列這個干旱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2.通過以色列這個案例的剖析,理解干旱地區的自然條件是如何影響人類生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的。3.學會利用地圖等資料來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夠運用景觀圖等資料描述干旱地區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重點利用地圖、圖片、視頻等資料,了解以色列的自然環境,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方面的主要特點。難點理解和分析以色列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 ,形成聯系和比較的思維,增強綜合分析的能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播放視頻:以色列的農業生產提出問題:從視頻中你可以感受到以色列農業生產方面的什么特點。學生觀看視頻,體驗以色列農業生產的發達程度。利用視頻作為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展示:以色列在世界中的位置及以色列地形圖。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讀圖,并結合課本P81,找出地中海,描述以色列的位置。總結:以色列,位于亞洲西部,地中海的東南角。 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讀以色列降水量分布圖,分析:以色列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特點?這對以色列的水資源有什么影響?當地的農民生活和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什么?總結:降水北多南少,水資源缺乏,2/3的土地是沙漠。當地人農民的主要收入來自于綠洲農業。承轉: 在這種自然條件下,以色列是如何發展農業生產的呢?合作探究:結合課本P81內容,探究以色列人民是如何充分利用和嚴格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在沙漠中建起片片綠洲的?總結:先進的農業技術、各種“開源”與“節流”措施。承轉:你知道以色列在水資源采取了哪些“開源”與“節流”的措施?自主學習:結合課本P82內容,自主學習以色列在水源的“開源”與“節流”方面采取的措施。總結:噴灌、海水淡化設施、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實行用水許可證和計劃用水分配制度等。合作探究:結合課本p83及課件資料,探究:以色列人發展綠洲農業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他們的各種應對水資源短缺的措施外,還有什么秘訣?總結:節水作物、高附加值作物既能夠滿足以色列自身的需求,又能增加外匯收入。以色列被稱為歐洲的“大花園”、“大菜籃”。自主學習:結合課本P83及課件資料,自主學習:以色列為什么要種植棗椰樹?總結:耐旱、耐熱、耐堿。沙漠面包,是綠洲農業重要的農作物。學生自主學習,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讀圖并進行思考。閱讀課本并組內進行探究 。組內進行探究分析,分析以色列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有哪些。結合課件并與同桌之間進行商討。通過讀圖,讓學生明確以色列在世界中的位置。 培養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鍛煉學生拓展思維的能力及總結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分析與總結問題的能力。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以色列的位置及自然環境特點,充分了解了以色列利用先進的技術在沙漠上發展綠洲的特殊農業經濟模式,同時也樹立了節約用水的理念。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