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3.6.2文化藝術之都:巴黎 教案.docx
第三單元 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第六課 不同類型的城市第2課時 文化藝術之都:巴黎課題 文化藝術之都:巴黎單元三學科人文地理年級七年級學習目標1. 運用地圖說出法國及其首都巴黎的地理位置;2. 從巴黎的建筑景觀、藝術景觀之中感受巴黎的藝術之美、人文之美;3. 舉例說明巴黎成為文化藝術之都的原因。重點運用圖片感受巴黎的文化藝術之美。難點理解巴黎成為一座天然博物館和藝術殿堂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夢幻之都在視頻中,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名勝古跡?它們在哪座城市?每年有數以億計的旅游者到法國(2018年,法國旅游人數4.38億,巴黎地區接待3500萬游客)。巴黎為什么如此迷人?學生看視頻,回答: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巴黎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講授新課一、巴黎的地理位置【新知講解】1. 讀圖找一找,法國在哪里?2. 巴黎在法國的位置:3. 到巴黎城,在塞納河畔,游船四季川流不息。為什么塞納河水不結冰?【新知拓展】 巴黎的“母親河”塞納河塞納河的發源于距巴黎東南275公里。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巖丘陵地帶。全長780公里,是法國北部大河,它是歐洲有歷史意義的大河之一,運輸量占法國內河航運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紀初期以來,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該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來的,河流與城市的相互依存。4.讀圖3-87,找出巴黎的發祥地。【新知拓展】 巴黎的發祥地西岱島是位于塞納河中央的一個小島,面積不到兩公頃。公元前三世紀,巴黎的市鎮只有這個小島叫呂岱安,為紀念最早在此生活的西哥特人祖先-巴黎希人,凱撒皇帝下令給羅馬高盧總督,將這個島改名巴黎。隨后巴黎不斷擴大,成為世界超級大城市之一。二、巴黎的文化藝術(一)巴黎的巨幅畫卷在巴黎,游客們參觀眾多的博物館:盧浮宮、奧賽博物館、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等。 請找出它們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1.在古典藝術的寶庫盧浮宮,游客們看到了什么? 【新知交流】“鎮館之寶”背后的故事蒙娜麗莎:在所有繪畫作品中,最為杰出、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達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被置放在盧浮宮二樓中間的一個大廳中。蒙娜麗莎又稱永恒的微笑,被認為是西歐畫史上首幅側重心理描寫的作品。蒙娜麗莎端莊俊秀,臉上含著深沉、溫和的微笑。勝利女神:“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是座無頭無手的雕像,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創作于公元前3世紀,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該雕像盡管已失去了手和頭,但看得出她正迎風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場戰爭的勝利。成為已知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的作品。維納斯:“維納斯”身高2.02米,創作于公元2世紀。她是希臘的美神,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最杰出的作品。1820年,希臘愛琴海米洛島上的一位農民在挖土時發現。消息傳出,正好有一艘法國軍艦泊在米洛港,艦長得知消息后立即趕到現場,想買下,結果,“維納斯”被一位希臘商人買下,并準備運往君士坦丁堡。法國人不甘心,立即驅艦前去阻攔。雙方發生了混戰,結果使珍品遭到損壞,雕像的雙臂被打碎。2.在近代藝術的殿堂奧賽博物館,游客們看到了什么? 3.在現代藝術的象征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游客們看到了什么?【新知拓展】在巴黎,游客們還看到了 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大文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以它為背景而寫的。凱旋門高約50米,寬約45米,厚約22米。它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1805年12月2日,拿破侖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奧俄聯軍,翌年2月12日拿破侖下令建此凱旋門以炫耀自己的軍功。每年7月14日,法國國慶節的閱兵隊伍都是從這里開始的。【新知交流】閱讀“法國人保存歷史藝術的精神與努力”,說一說:(1)盧浮宮是“法國歷代君主的積累”?(2)奧賽博物館是“法國總統的努力”?(二)巴黎的優雅 1.沿塞納河畔游覽,還能看到這樣的風景。說明巴黎人怎樣的生活態度?(三)包容的巴黎對下列這些建筑,巴黎人從非議到接受再到歡迎,體現出巴黎人對待藝術怎樣的態度?【新知小結】請就“巴黎為什么能成為一座天然的博物館和藝術宮殿?”這個話題,談談你的見解。教師小結:(1)美麗的塞納河景色優美,構成一幅美麗畫卷。(2)巴黎是座文化古都,歷史悠久,歷代君王和總統致力于文化藝術的保存、收藏和建造到處是歷史遺產和文化古跡。(3)巴黎街頭的書箱、畫廊、咖啡館隨處可感受到濃郁的文化藝術。(4)巴黎人民對于文化的敬重,藝術的追求,使各種藝術流派在巴黎生根,造就了這座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學生閱讀教材和教師提供的圖片,思考、回答:法國位于歐洲大陸西部,西臨大西洋和比斯開灣,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南臨地中海巴黎地處法國北部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沿岸。巴黎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學生閱讀。塞納河中的西岱島是巴黎的發祥地學生閱讀。在塞納河兩岸。學生閱讀學生閱讀學生閱讀學生閱讀。學生交流。學生交流。學生閱讀學生閱讀。學生閱讀材料,回答。(1)學生結合教材,自主探究;(2)小組討論合作;(3)學生展示。巴黎是一座美麗、優雅的城市。巴黎人將對文化與藝術的熱愛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巴黎人對藝術的包容和獨到見解學生討論,回答:本環節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和教材圖文,以游客尋找“法國在哪里?”、“巴黎在哪里?”為線索,培養學生讀圖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完成基本知識的構建;用游客的眼睛發現問題,讓情境更形象!“新知拓展”讓學生了解塞納河在巴黎的重要性!本環節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和教材圖文,有游客的眼光展開學習。運用“新知講解”從三個方面學習“巴黎的巨幅畫卷”、“優雅的巴黎”、“包容的巴黎”欄目,培養學生讀圖觀察能力。讓學生根據網上材料進行的“新知交流”盧浮宮、奧賽博物館、蓬皮杜文化藝術等,增加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面,讓知識更生動形象,學習更有趣添加梵高自畫像、藍色睡蓮等藝術作品,讓教材文本不再枯燥,加深對巴黎文化藝術的認識。“閱讀卡”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補充圖片材料,讓學生感受:巴黎人將對文化與藝術的熱愛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本環節“包容的巴黎”,通過學生閱讀理解巴黎成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的根本巴黎人民的包容心態,讓各種藝術形式在巴黎得以發揚光大,也成就巴黎的藝術巔峰!課堂總結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