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6.3 物質的溶解性 教案.docx
6.3 物質的溶解性一、設計思想學習物質的溶解性是為學習溶液溶解度、溶液濃度等基本概念作必要準備。本課通過從生活中溶解物質的經驗出發,運用控制變量法來設計實驗,動手實驗確立影響物質溶解因素溶質性質、溶劑的性質和溫度。通過經歷“比較白糖、食鹽和淀粉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這個實驗,體會物質的溶解性和溶質性質(種類)有關。通過經歷“比較硝酸鉀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性大小”這個實驗,體會物質的溶解性和溶劑性質(種類)有關。通過經歷“比較不同溫度下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這個實驗,體會物質的溶解性和溫度有關。這既是對前面知識的鞏固,也是為學習溶液的溶解度、濃度打下基礎的一節課,所以上好這節課至關重要。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影響物質溶解性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和溫度。2.過程與方法(1)學會采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的科學方法。(2)培養在實驗基礎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相互討論,合作學習,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三、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物質溶解性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和溫度。教學難點:采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四、教學用品藥品:白糖、食鹽、淀粉、硝酸鉀、水、酒精儀器:燒杯、玻璃棒、酒精燈、石棉網、三腳架、量筒、天平、膠頭滴管五、教學案例1.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學習主題的引入課題引入在生活中我們都有溶解物質的經驗,談談你的生活經驗學生談談生活中的溶解經驗從生活情景中引入學習主題,激發學習的情趣物質的溶解性講解結合生活例子,完整理解溶解性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觀察到這樣的事實:1、 在相同條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食鹽、蔗糖在水中易于溶解。2、 衣服上的油漬在水中很難洗去,而在汽油或酒精中易于洗去。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呢?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里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板書3.2溶液一、物質的溶解性1.溶解性: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里的溶解能力過渡既然是能力,那肯定有大小。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比較兩種物質溶解性大小例:已知20, 食鹽 在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克。20,硝酸鉀在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1.6克。提問1.20時,食鹽和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誰更大?追問2.若改變條件,還是食鹽的溶解能力大嗎?講解物質的溶解性的大小:在一定的條件下,溶質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最多溶解的量的多少。學生思考、回答(食鹽、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面粉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油漬在汽油或酒精中的溶解能力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學生回答(食鹽)學生回答(不是)物質的溶解性的影響因素提問根據你的生活經驗,猜測物質的溶解性與哪些因素有關系?歸納學生的各種猜想,ppt圖片引導并選擇“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三個因素要求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板書a溶質的性質b溶劑的性質c溫度學生假設:物質的溶解性可能與溶質、溶劑的性質和環境的溫度有關。引導學生對影響物質溶解性條件有初步的認識。學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然后再設計實驗進行解決驗證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指導學生設計方案 嘗試采用物理學科中常用的控制變量的方法,改變一個量,控制其它量。驗證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性質(種類)有關。變量是什么?應該控制的變量是什么?你們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呢?過渡(與學生一起總結方案)那按著大家的思路,老師已經設計好了實驗1,讓我們一起來驗證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性質(種類)有關實驗1比較白糖、食鹽和淀粉的溶解性實驗步驟在室溫下,在盛有25mL水的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1g白糖、1g食鹽、1g淀粉,攪拌。實驗現象白糖、食鹽完全溶解淀粉不溶。實驗步驟再分別加入3g白糖、3g食鹽,攪拌。實驗現象白糖全部溶解,食鹽未全部溶解。講述通過剛才實驗可以得到什么結論?由此,我們驗證了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性質(種類)有關。講述剛才我們對溶質的性質進行了比較,不變的是溫度和溶劑的性質,那么我們應該在設計怎樣的實驗來驗證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性質有關呢?變量是什么?應該控制的變量是什么?你們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呢?過渡(與學生一起總結方案)那同樣按著大家的思路,老師已經設計好了實驗2,讓我們一起來驗證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性質(種類)有關實驗2比較硝酸鉀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性大小實驗步驟在室溫下,在盛有20mL水的A燒杯和盛有20mL酒精的B燒杯中,分別加入2g硝酸鉀,攪拌。實驗現象A燒杯中硝酸鉀完全溶解,B燒杯中未溶解。講述通過剛才實驗可以得到什么結論?由此,我們驗證了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性質(種類)有關。講述我們已經驗證了前兩個影響因素,那最后溫度這個影響因素如何驗證呢?變量是什么?應該控制的變量是什么?你們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呢?追問那我們如何在實驗2的A燒杯的基礎上,設計這個實驗呢?大家可以組內討論一下。引導學生完成實驗設計實驗3比較不同溫度下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實驗步驟在實驗2中,燒杯A繼續加入硝酸鉀,攪拌,直至硝酸鉀不能再溶解。再加熱。實驗現象加熱后硝酸鉀繼續溶解。講述通過剛才實驗可以得到什么結論?由此,我們驗證了物質的溶解性與溫度有關。引導學生一起小結:1、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的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2、在相同條件下,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3、在不同溫度下,同一種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提問由以上實驗得出,影響物質的溶解性的因素有:講解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為內因;溫度為外因學生回答(溶質的種類)(溫度、溶劑的種類和量、溶解達到飽和)學生設計方案(在相同的溫度下,在相同量的同種溶劑中溶解不同溶質達到飽和,溶解的量最多的溶解性最大,溶解的量最少的溶解性最小)操作實驗,觀察現象,記錄現象(白糖、食鹽完全溶解淀粉不溶。)操作實驗,觀察現象,記錄現象(白糖全部溶解,食鹽未全部溶解。)學生回答(在相同條件下,白糖、食鹽、淀粉這三種物質,白糖在水中溶解性最大,食鹽其次、淀粉最小。)學生回答(溶劑的種類)(溫度、溶劑的量、溶解達到飽和)學生設計方案(在相同溫度下,在相同量的不同種溶劑中溶解同種溶質達到飽和)操作實驗,觀察現象,記錄現象(A燒杯中硝酸鉀完全溶解,B燒杯中未溶解。)學生回答(在相同條件下,硝酸鉀易溶于水,難溶于酒精。)學生回答(溫度)(溶劑的種類和量、溶解達到飽和)學生設計方案(在不同的溫度下,在相同量的同種溶劑中溶解同種溶質達到飽和)學生討論,交流實驗設計(繼續在A燒杯中加入硝酸鉀直至達到飽和,在加熱。比較升溫前后硝酸鉀的溶解性)操作實驗,觀察現象,記錄現象(加熱后硝酸鉀繼續溶解。)學生回答(硝酸鉀的溶解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學生小結學生回答:(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指導學生設計方案,明確控制變量法也同樣應用在化學研究中。讓學生體會為了研究某一條件對物質溶解能力的影響,我們要使研究的這一條件發改變,其他條件不變。培養從實驗中得出結論科學的思維方法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應用驗證了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我們一起來應用一下。PPT展示1. 整理實驗室時,發現了一包失去標簽的白色粉末,不知道是食鹽還是碳酸鈣,你能鑒別它們嗎?追問這是利用了物質的溶解性和什么有關?2. 天安門廣場環衛工人買來“愛斯50”洗潔劑,把粘在地上的口香糖洗掉了。追問這是利用了物質的溶解性和什么有關?3.為什么我們平時喝的咖啡、奶茶、麥片以及芝麻糊等食品,一般都用熱水泡呢?追問這是利用了物質的溶解性和什么有關?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回答:(取樣于試管中,分別滴加水,振蕩,能溶解是食鹽,不能溶解是碳酸鈣)學生回答:(溶質性質(種類))學生回答:(溶劑性質(種類))學生回答:(熱水泡得開,這些物質在熱水溶解能力更大)學生回答:(溫度)交流收獲。從實際應用出發,讓學生體會了解了影響物質的溶解性的影響因素后能實際運用到生活學習中去。2. 主要板書溶液一、物質的溶解性1.溶解性: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里的溶解能力2.影響物質溶解性因素a.溶質的性質b.溶劑的性質c.溫度3. 相關鏈接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探索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所謂控制變量法是指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響它的多個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的關系,可將除了這個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為地控制起來,使其保持不變,再比較、研究該物理量與該因素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然后再綜合起來得出規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