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實驗活動3 燃燒的條件 教案.docx
實驗活動3 燃燒的條件一、設計思想本節(jié)課著重體現(xiàn)化學學習內(nèi)容的現(xiàn)實性,將化學知識與社會知識緊密聯(lián)系起來,突出化學在科技、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體現(xiàn)化學的應用價值。同學們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本節(jié)課以學生分組實驗為主,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得出的燃燒的條件、從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在生活生產(chǎn)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適應了新課標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燃燒的條件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本課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對現(xiàn)象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的科學方法。在生活中,同學們熟悉燃燒的現(xiàn)象是化學變化。本課題是對前面見過“燃燒”的意義進行深入了解并且應用于實際。對以后的教學可以起到鋪墊的作用,可以由知識逐步向能力轉(zhuǎn)變。三、學情分析我校是鄉(xiāng)鎮(zhèn)級中學,學生綜合素質(zhì)較低。實驗的動手能力也比較差,但學習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動手的欲望非常強。同學們也非常喜歡教師通過實驗探究法傳授新知識。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燃燒的條件、了解燃燒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意義。(2)會運用相關的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于通過實驗得出事實進行分析而得出結(jié)論的科學方法。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2)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五、重點、難點。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意義難點:對著火點的理解六、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法:七、教學過程 1設置情景:(引入)點燃一根火柴、讓同學們回答這是什么?同學們自然會回答這是火。教授講解引入:燃燒產(chǎn)生了火,燃燒是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中,應用最早的化學反應之一,火的應用使人類告別野蠻走向文明。從古代的鉆木取火到08年的奧運之火,再到神州系列的沖天大火,也見證了中國由落后走向輝煌。生活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用到燃燒。那么什么叫燃燒?它又需要怎樣的條件?導入對燃燒條件的探究。(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化學,體會到化學無處不在,體會到化學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課堂,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求知欲。)2、講授新課:燃燒的條件探究:(1):分組實驗:學生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一塊小石頭和一小片紙 ,小紙片燃燒了而小石頭不燃燒、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燃燒的第一個條件需要可燃物。(該探究實驗與教材的演示實驗相比略有改進,增加了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學們得出燃燒的條件,有利于同學們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并能加以應用,學生分組實驗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激發(fā)了興趣)。教師提出問題:可燃物的燃燒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還需要怎樣的條件。學生會說出許多可燃物在生活中不燃燒的例子,然后由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燃燒需要一定的條件。(2):教師提問:那么可燃物的燃燒還需要怎樣的條件?探究實驗:(該實驗由教師輔助、指導由學生負責解釋并完成,這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逐步形成獨立實驗的能力,探究實驗的改進增加了實驗的可操作性,避免了白磷燃燒產(chǎn)生的白煙對環(huán)境的污染,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也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教師提出問題:你們觀察到了什么?學生回答該實驗的想象,試管中的白磷燃燒了,而試管中的紅磷和燒杯中的白磷都沒燃燒。教師提出問題:(多媒體展示)(1)、試管中的白磷燃燒了,燒杯中的白磷沒有燃燒,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2)、試管中的白磷燃燒了,試管中的紅磷沒燃燒,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3)、什么是燃燒?(4)、燃燒需要怎樣的條件?(這樣設計問題有利于學生進行對比,新知識的呈現(xiàn)就像剝繭抽絲一樣一層一層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又降低了難度)。學生積極討論、分析后會回答出:試管中的白磷燃燒了是白磷是可燃物、試管中有氧氣、熱水又提供了一定的溫度,所以白磷燃燒了。燒杯中的白磷沒有燃燒,說明水中沒有氧氣(或水中沒有空氣)。試管中的紅磷沒燃燒?說明紅磷的溫度不夠。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歸納燃燒的概念和燃燒的條件。(多媒體展示)(1)、燃燒(2)、燃燒的條件(a)可燃物(b)與氧氣(或空氣)接觸(c)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引導得出著火點的定義)教師提出問題: 三個條件是否必須同時滿足?根據(jù)探究實驗中試管中的白磷燃燒了,而試管中的紅磷和燒杯中的白磷都沒燃燒進行對比分析。(教師要參與到同學們的討論分析中,引導同學們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教師及時提示試管中的白磷燃燒了能說明什么。試管中的紅磷和燒杯中的白磷都沒燃燒,又能說明什么。兩者相結(jié)合得出正確的燃燒條件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同學們一起討論得出燃燒的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通過實驗探究、學生的討論分析、參與知識的呈現(xiàn)過程從而帶來的成功和喜悅、也增加了學好化學的信心,讓學生們試嘗成功的喜悅)。教師提出問題:根據(jù)燃燒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那么怎樣使試管中的紅磷和燒杯中的白磷都燃燒? 根據(jù)燃燒的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 學生討論、分析后會設計出實驗。(1)、給試管中的紅磷加熱(2)、給燒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氣(或空氣)學生完成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并完成第二個實驗(在探究了解了燃燒的條件后,又增加給試管中的紅磷加熱,給燒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氣(或空氣)使其燃燒。強化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給學生機會進行實驗,既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有利于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了學好化學的信心和決心。)鞏固練習(多媒體展示)燃燒的條件的應用 1、解釋成語杯水車薪釜底抽薪2、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a)為什么蠟燭火一扇就滅、而爐火越扇越旺?(b)點燃的火柴火柴梗向上不容易燃盡,火柴梗向下卻很容易燃盡?學生分析討論回答。(這樣設計問題體現(xiàn)了從化學走向生活,化學反過來指導生活。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在新知識的運用中形成發(fā)展的知識結(jié)構(gòu)培養(yǎng)了同學們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總結(jié)、歸納 (學生自覺完成)布置作業(yè):1、為什么生爐子的時候要先引燃木材然后才能引燃煤?2、 利用燃燒的條件,思考怎樣燃燒會更旺呢?可舉出具體的實例。(使同學對本課的知識點由短時記憶過渡到長時記憶并能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七、板書設計課題1 燃燒和滅火一、燃燒: 1、可燃物;二、燃燒的條件: 2、必須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3、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八、教學后記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是實驗探究法的靈活運用。教師靈活的引導情境,進行實驗探究。在注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時,更加注重了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分析推論的體驗。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實驗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對知識理解和認識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主動進行學習。其次是根據(jù)學情處理教材中的實驗。如對“燃燒的條件”探究中,加入了對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學生更準確的得出結(jié)論;改進了燃燒條件的探究;“水中白磷燃燒”的實驗,使實驗更容易完成。減少了污染,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在探究了解了燃燒的條件后,又增加給試管中的紅磷加熱,給燒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氣(或空氣),使其燃燒。強化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了學好化學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