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3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 教案.docx
課型新授課主題平面鏡成像主備人日期教材分析平面鏡成像是光現象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學習了光的傳播與光的反射定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與應用,既與生活聯系緊密,又是學生首次接觸“像”這個新概念,后面又將學到凸透鏡成像,所以,本節課真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目標重構(分層描述)知識目標: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并能解釋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通過親自實驗,鍛煉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總結、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A延展目標:我關注的是,學生上課是不是真正地參與科學的探究過程,是否學會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并能順利地完成合作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另外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C素養目標:讓學生在探究中領略物理現象中的對稱之美,獲得成功的喜悅,并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了解平面鏡在日常生活、生產、科技方面廣泛的應用,激發求知欲,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初步認識人類生活離不開物理,而物理也真正的服務于社會。C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難點:虛像的概念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情分析(分層)1、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同時,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平面鏡,容易使他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2、初二學生觀察、實驗、歸納、分析、推理等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運用力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仍需提高(智力發展)教學資源準備一塊玻璃板、鏡子、鐵架臺、兩個支架、兩只大小完全一樣蠟燭、一張白紙、刻度尺、火柴步驟目標教師活動(教師指令性語言,活動要求,分層活動安排,分層課堂指導方式)學生活動(互動形式:小組/對子/個人,活動內容)綠色評價(出示分層標準及工具)激發求知欲,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本節課的主題。通過預學展示,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重點講解。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播放影片:“加菲貓照鏡子”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引入新課。環節二:線上預學以微課、導學案的形式在線上布置學生預學任務,讓學生帶著質疑進入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展示預學成果通過預學成果展示,預學效果好、充分A預學效果完成B預學效果完成不理想C(落實核心素養目標)針對學生思維障礙提出問題,進一步激發科學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感。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欲望。環節三:師生互動,探究新知再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大量圖片和資料:“平面鏡與人們的生活”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平面鏡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回顧小孔成像小孔光屏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是否和小孔成像相同,能否光屏接收?繼續提問: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位置跟物體的大小、位置有什么關系?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1、如何比較像和物的大小?2、如何測量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先介紹等效替代法實驗器材:一塊玻璃板、兩個支架、兩只大小完全一樣蠟燭、一張白紙、刻度尺、火柴進行實驗、收集數據:次數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cm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像與物大小比較(放大,縮小或等大)123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與物的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 。拓展探究平面鏡為什么可成像?它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平面鏡研討:平面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舉例說明附圖片。展示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學生上前實驗探究,得出平面鏡成像可看到,卻不能光屏接收,這是虛像。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小組為單位上前為學生展示。學生進行實驗,記錄數據,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學生小組探究,得出結論。學生討論交流合作,進行拓展。學生思考平面鏡成像原理,進行解答。學生總結平面鏡的應用。小組設計快、好的得A小組設計出來的得B小組沒設計出來的得C教師巡視指導,實驗做的快、好的得A做出來的得B沒完成的得C學生回答正確得A回答錯誤得C學生回答正確得A回答錯誤得C學生回答正確得A回答錯誤得C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環節四:鞏固練習,深化延展學生通過學習新知,學以致用。(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回答正確得A回答錯誤得C檢驗學生對基礎素養目標的掌握情況。環節五:課堂小結,暢談收獲今天你有哪些收獲? 你還有哪些困惑的地方?環節六:作業設計,鞏固知識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歸納分層作業基礎型:整理筆記,建構知識體系網絡圖;提高型:在線上做份平面鏡成像的測試卷。拓展型:自制潛望鏡或萬花筒。板書設計 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的像是 虛像 。像與物的 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等于 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 垂直 。教學反思物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人”是學科教育的目的,提倡物理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逐步養成敢于質疑,善于交流,樂于合作,用于實踐的科學態度,在課后反思中,得到以下幾點的啟發。1、在教學中,以課本為載體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處于導學位置,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2、在以后的教學中,重視知識和能力目標的同時,應多投入情感目標的培養,從而為實現全面育人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