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地球上的水循環 教案.doc
地球上的水循環教學設計一 教材分析本節課內容是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第四節的內容。主要是升華和凝華現象,本節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由于升華和凝華不容易被注意到,本節從實驗、生活實例入手,區別凝華和凝固、凝華和液化的現象。達到課標要求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和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二 學情分析由于初二學生剛接觸物理,對許多物理現象都想知道為什么,有強烈的好奇心。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疑問,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并引導學生去猜,去動手操作。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交流能力,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小組合作的巨大力量,汲取經驗教訓,以達到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應用科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意識。三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2)進一步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循環中的物態變化。(3)能用物態和物態變化知識解釋身邊發生的一些簡單物理現象。2. 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2)通過識別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通過對環境問題和水資源問題發表見解,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的意識。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關心環境、樂于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2)關注水資源,養成節水意識和保護水資源意識。四 教學重點升華和凝華概念,吸放熱情況。五 教學難點準確區別水循環大圖景過程中六種物態變化。六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實驗探究。七 教學用具熱水壺、薄膜、冰塊、燒杯、升華演示器、酒精燈、火柴、污物瓶、抹布八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新課 實驗引入:用小掛燙機噴出水蒸氣,遇到裝有碎冰容器有水珠模擬雨的形成。(老師和學生一起去做效果更好)小組合作:四個學生一組用桌上的器材也模擬雨的形成,時間控制在六分鐘,不能時間太短。從實驗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還有合作學習,體驗成功的樂趣。新課教學(一)地球上的水循環教師播放課本上水循環動圖。鼓勵學生上臺講解。學生上講臺對著視頻圖片講解,不全的下邊學生幫助。展示自我,合作學習,探究知識培養學生的勇氣和語言,觀察,邏輯思維能力。(二)多姿多態的水1視頻展示多姿多態的水和自然界中的奇觀。2設問:固體、氣體之間能不能直接轉化?3在學生說出實驗現象后,教師在大屏幕上填寫結論4大屏幕展示生活現象。(樟腦球變小,雪人消失,窗玻璃上的冰花,燈泡永久變細,變黑,干冰的應用)5屏幕展示:云,雨,露,霧霜,雪。觀看視頻,聯系實際感知自然界中水的各種姿態。合作探究,動手實驗,用酒精燈給碘錘微微加熱,注意觀察,記錄現象。個小組說出加熱前物質狀態,加熱后物質狀態,和加熱過程中現象學生逐一解釋。分析形成原因。答出是哪種物態變化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大自然中水的各種狀態,激發學生保護美好大自然的熱情。培養觀察力,探究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實驗要多次的物理方法。準確區分生活中各種現象的物態變化,感知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進一步認知水的循環。準去區是哪種物態變化。(三)來自極地的報告視頻圖片展示。提問: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現象,有哪些節水措施。閱讀并思考。討論并列舉。培養學生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激情。激發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