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 科學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案.docx
科學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理論推導阿基米德原理。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2.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重點: 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與理論推導阿基米德原理。 難點: 1.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重力關系的過程。教學用具:ppt課件 學生實驗器材:水、溢水杯、小燒杯、鐵架臺、升降臺、彈簧測力計、重物。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小鐵塊。 教學過程:一、知識復習: 浮力方向 浮力產生原因 浮力測量二、新課學習 介紹阿基米德與王冠的故事。(一)浮力的大?。?)提出問題: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2)猜想與假設:注意猜想要有根據,不能盲目猜想。浮力可能與受力物體有關,也可能與周圍的液體有關,要從生活實例中去進行猜想。1,由“輪船的裝貨量與輪船的大小有關”猜想浮力可能與物體體積有關。2、由“木頭在水中總浮在水面上而鐵塊在水中總下沉”猜想浮力可能與物體密度有關。3、“浮力產生與液體壓強有關,而壓強與深度有關”猜想浮力可能與浸沒液體深度有關。4、浮力還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3)進行試驗: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的目的和提供的器材進行實驗。1、把大小不同的鐵塊按上節測量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沒水中時的浮力,并比較其大小。2、把體積相同你的鐵和鋁浸沒于水中測出其浮力并比較其大小。3、把鐵塊浸沒于水中的不同深度測出浮力并比較其大小。4、把鐵塊浸沒于水和鹽水中測出浮力并比較其大小。(4)分析論證 作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有關系,與液體密度有關系。(二)阿基米德原理:引入: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所以浮力是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體積有關。而m=液V排, G排=m g=液 gV排,故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應跟排開的液體重有關。設計實驗:用彈簧測力計驗證石塊浸沒水中所受浮力及排開的水重力演示實驗:先把重物掛在測力計下,測力計指針達到最下端位置。利用升降臺使物體浸入水中,排開水流入小燒杯,測力計減少,證明物體受到浮力。物體浸入水中體積增加,排開水越多,受浮力越大,直到物體全部浸入水中,排開水最多,受浮力最大,測力計達到最小位置。為了驗證浮力與排開水重力的關系,把排開的水倒入物體上方容器,測力計恢復到實驗前的位置。證明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得液體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排開的液體所受到的重力。公式:F浮=G排 動畫:漂浮的木塊、懸浮的鯨魚、沉底的石塊所受浮力都等于它們排開的水的重力。討論交流:死海不死(播放視頻)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了浮力的大小,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非常的棒。那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是否有很多感想呢?你今天收獲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的地方?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四、課堂反饋: 多媒體展示,學生做答,并適時鼓勵。 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 科學探究:浮力的大小一、浮力的大小的決定因素: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 G排 = 液 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