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2.2機械能的轉化 教案.docx
課題12.2機械能的轉化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2、初步理解機械能守恒的含義。3.理解機械能與其它形式的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二)過程與方法撐握解釋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物理知識的奇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重點難點重點:理解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撐握解釋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難點:初步理解機械能守恒的含意。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實驗法、分組實驗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教具學具滾擺、階梯型機械能演示器、發條玩具、實心球 分組器材:單擺、扭扣、線繩、“氣球發射器”(紙杯、氣球、乒乓球“魔力膠囊”(量筒、砂紙、膠囊、小鋼球)教學過程新課引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多媒體運用新課引入1.、播放視頻:石頭人2、提問:視頻中有哪些物理現象。3、提問:為什么石頭在向下滾動的過程中會越來越快呢?投石器為什么會將石塊拋向空中?4、引入新課:機械能的轉化觀看視頻觀察、思考、回答視頻中的物理現象利用學生喜歡的動漫視頻,成功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新課教學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多媒體運用新課教學一、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1. 提問:什么是機械能?2. 引導學生分析視頻中的石頭在下降的過程中能量的變化3. 演示實驗:利用滾擺進行演示,探究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4. 分組實驗:組織學生利用單擺進行分組實驗,探究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5. 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二、動力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1. 分組實驗: “拉鈕扣”,組織學生分組活動,并讓幾名學生到前面比賽,一名學生介紹玩法并分析其中的能量轉化情況。2. 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的實例?三、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1. 分組實驗:利用“氣球發射器”將乒乓球彈向空中2. 提問:生活中有哪些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相互轉化實例四、機械能守恒1.游戲:“打鼻子”把一實心球球吊在空中,讓一名學生到前面將實心球球拉至鼻子處,松手,讓實心球球來回擺動,看皮球是否能再次打到鼻子。引導學生分析機械能減小的原因2.啟發學生設計實驗(類比牛頓第一定律實驗):探究如果沒有阻力,機械能總和保持不變。3.演示實驗:利用自制教具演示機械能守恒的實驗4.總結機械能守恒5.播放flash動畫: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運動五、機械能與其它形式能的轉化1.播放視頻:“流星進人大氣層”2.演示:手搖發電機發電3.提問:其它形式能轉化為機械能的例子六、學以致用1.組織學生分組活動,玩課上得到的獎品玩具,并用所學能量轉化知識進行解釋。2.解釋“魔力膠囊”中的物理現象課堂總結:學生回答并判斷動能、重力勢能的變化情況,并說出判斷的依據,提出猜想。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出滾擺下降的過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增大,得出重力勢能可以轉化動能;上升的過程中速度減小,高度升高,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分組實驗探究出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將實驗現象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上。一個學生到前面利用展臺講解單擺能量轉化的過程思考回答學生分組活動,通過類比動能和重力勢能和相互轉化歸納得出動力和彈性勢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學生例舉出動能和彈性勢能相互轉化的實例學生親身體驗氣球發射器將乒乓球彈出的過程,分析得出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三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學生例舉出實例并分析能量轉化的過程。學生觀察并思考回答實心球球打不到鼻子的原因是機械能變小了。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一個學生到前面利用階梯型機械能守恒演示器演示實驗,其它學生觀察實驗,總結機械能守恒。觀看并分析衛星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觀看并分析出機械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思考并回答分組活動玩“發條玩具”“彈性水槍”“橡皮筋飛機”等并解釋其中的能量轉化。“魔力膠囊”利用能量守恒的知識解釋現象學生談收獲由于本節課是上一節動能和勢能的延伸,復習動能和勢能的相關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引導學生分析,是為后面解釋動能和勢能的轉化時讓學生根據這些表面現象來分析能量轉化,為后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利用展臺展示實驗現象進行講解,更便捷直觀。通過思考回答,使學生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將 “小鈕扣”運用到這一環節,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和趣味性。自制小教具“氣球發射器”的使用增大實驗可見度,便于學生清晰地觀察到氣球球皮彈性形變的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綜合運用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解釋這一現象,體會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強化本節課的重點。生動直觀的實驗現象引發學生猜想,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教學環節這一環節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學生很難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通過類比的方式突破了這一難點。自制教具的使用直觀地展示了實驗現象,填補了傳統實驗器材無法實驗的空白。階梯型底座的使用flash動畫形象直觀生動的物理畫面,降低了物理知識的認知難度.視頻中震撼的畫面直觀地展現了流星顏色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真實性。沒有采用常規的方式完成練習,而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能量的轉化,并用所學知識解釋,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顒訒r現象小,不便于展示,于是采取微信上傳的方式增大實驗的可視性。“魔力膠囊”讓學生體會一些物理現象中包含著多種物理知識,懂得在解釋現象時要多角度,全方面思考問題。板書設計v動能勢能機械能的轉化重力勢能 h彈性勢能彈性形變機械能重力勢能 動能 彈性勢能機械能守恒機械能 其它形式能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與動能相關的生活經驗,但不了解影響動能大小的有關因素,不清楚探究過程中怎樣判斷動能的大小,不知道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時怎樣確保物體的速度相同。本節課中要重視物理知識的學習,更要關注探究過程中研究問題方法的指導及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