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5.3等效電路 教案.docx
教學課題第三節 等效電路第 周 星期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 進一步了解串、并聯電路的特點;(2) 了解等效電阻、電路。2.過程與方法:探究等效電阻和等效電路,體會轉換法及理性探究。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探究的快樂及科學方法的魅力。教學重點1、了解串、并聯電阻的特點;2、理解等效電路。教學難點并聯電路的等效電阻的猜想和推導。教學方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教學準備電阻、開關、電源、導線。教學過程【新課引入】一、復習提問:1.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是什么?答: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表達式I=U/R2.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電路圖是怎樣的?答:原理是歐姆定律(R=U/I);二、新課引入:思考與討論:在維修爺爺的收音機時,小聰發現收音機中有一只10歐的電阻壞了,可小聰手筆邊只有幾只5歐的定值電阻,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講述:電路的等效電阻:幾個連接起來的電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個電阻來代替,這個電阻就是那些電阻的等效電阻。(也就是總電阻)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幾個導體串聯后的等效電阻可能等于它們的電阻之和。【新課推進】一、(1)實驗:測R1和R2(R3)串聯的總電阻。 問:實驗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測電阻。只要用電壓表測出R1和R2串聯電阻兩端的總電壓放用電流表測出通過串聯電阻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逄出R1和R2串聯后的總電阻。 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測兩個定值電阻(R1 = 2歐、R2 = 4歐)串聯總電阻的實驗電路。如課本圖8-5所示。 進行實驗: 按伏安法測電阻的要求進行實驗。 測出R1 (2歐)和R2(4歐)串聯后的總電阻R。 將R1和R3串聯,測出串聯后的總電阻R。將實驗結果填在課文中的結論處。 討論實驗數據,得出:R = R1 + R2, R= R1 + R3。實驗表明: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 (2)理論推導串聯電路總電阻計算公式。 上述實驗結論也可以利用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的特點,從理論上推導得出。 結合R1、R2的串聯電路圖(課本圖8-6)講解。 請學生敘述R = R1 + R2的物理意義。 解答本節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 指出:把幾個導體串聯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導體的電阻都大,總電阻也叫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板書:3.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R = R1 + R2。 小結:注意審題,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確電路特點,利用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的特點求解。本題R1、R2串聯,所以I = I1 = 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知道,總電阻R可由R1+R2求出,根據歐姆定律I = U/R可求出電流I。 問:此題中要使小燈泡正常發光,串聯一個適當電阻的意義是什么? 答:小燈泡正常發光的電壓是2.5伏,如果將其直接連到6伏的電源上,小燈泡中電流過大,燈絲將被燒毀。給小燈泡串聯一個適當電阻R2,由于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即U = U1 + U2。串聯的電阻R2可分去一部分電壓。R2阻值只要選取合適,就可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5伏,正常發光。 串聯的電阻R2,其阻值如何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分步板書。 板書:R1和R2串聯,由于:I1 = I2, 所以根據歐姆定律得:U1/ R1 = U2/ R2, 整理為U1/ U2 = R1/ R2。二、兩個電阻并聯的等效電阻幾個導體并聯相當于增大了導體的 橫截面積,所以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 小 。理性探究:推導并聯電路的等效電阻I=U/R I1=U1/R1 I2=U2/R2而且并聯電路I=I1+I2 U/R=U1/R1+U2/R2又并聯電路U=U1=U2 1/R=1/R1+1/R2并聯電路的等效電阻的倒數等于各支路電阻的倒數之和。如兩個電阻并聯,則 1/R=1/R1+1/R2。【課堂小結】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特點。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如兩個電阻串聯,則RR+R幾個導體串聯相當于增大了導體的長度,所以串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大。并聯電路的等效電阻的倒數等于各支路電阻的倒數之和。如兩個電阻并聯,則 1/R=1/R1+1/R2。幾個導體并聯相當于增大了導體的橫截面積,所以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板書設計】1、 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R = R1 + R22、并聯電路的等效電阻的倒數等于各支路電阻的倒數之和。1/R=1/R1+1/R2【作業布置】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