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7.1 磁現象 教案.docx
教學設計:磁現象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通過實驗探究知道磁體具有吸引鐵(鈷鎳)性和指向性,知道磁體有兩個磁極,知道磁體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會畫條形磁鐵磁感線的分布圖。會根據磁感線判斷磁場的強弱和方向。2、過程和方法通過實驗認識磁場的存在,知道磁場具有方向和強弱。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重點和難點l 重點:通過實驗認識磁場l 難點:磁感線描述磁場特點教學準備電教器材:計算機、教學課件 教師演示用:條形磁體、玻璃板、彩色大曲別針、細線、鐵粉、鐵架臺、筆。 學生每組器材:大頭針若干、條形磁鐵50根、小磁針25個、鐵柱、木柱、鋁柱、銅柱25組、曲別針25個;(一元硬幣、5角硬幣、1角硬幣、筆、練習冊、教科書;自帶);白紙60張。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入新課教師講述愛因斯坦小磁針故事研究磁現象已經背后到道理。二、進行新課教學第一部分:認識磁體第一環節:學生先談關于“磁”你知道什么和還想了解什么,再對問題的結論進行猜想,確定研究問題。1、學生說想了解的問題,教師歸納板書。 2、學生提出猜想,教師板書,不更正。3、教師選擇研究的題目。歸納為四個問題:磁鐵能對哪些物質產生吸引?條形磁體各部分磁性強弱有什么特點?小磁針遠離磁體靜止時,兩端指向什么方向?兩個磁體之間有什么相互作用的規律?(投影出示)第二環節:學生探究1、學生分組實驗A、學生邊實驗邊討論。 教師手機拍攝或錄制過程資料B、找學生講方法,生生互動,匯報結果并交流總結出具體方法和結論。2、教師板書總結內容:A、磁體、磁性;出示最常見的磁體:條形磁體和蹄形磁體。B、磁極、指向性;司南、指南車、指南針C、磁體間相互作用規律第二部分:磁體周圍有什么第一環節:通過實驗認識磁體周圍存在著特殊的物質-磁場1、學生活動:學生感受A、兩個手指對拉和對推的感受;B、兩個磁極間不接觸時產生的吸引和推斥。2、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曲別針的懸停實驗。A、先吸住、在分離懸停;B、用紙板放入中間,體會特殊物質的存在。3、教師演示,實物投影靜止小磁針,不用手碰使其轉動。A、用小木棒推動,引導手通過木棒B、吹氣推動,引導借助空氣C、用條形磁體推動,引導借助特殊物質引導:小磁針轉動-小磁針受力-從小磁針的轉動現象研究特殊物質的存在。轉換法。4、學生活動:桌子上放置條形磁體,小磁針由遠及近,放在其周圍不同位置,觀察小磁針的靜止指向。5教師總結,磁體周圍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物質-磁場。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實現的,通過磁針的轉動判斷磁場的存在,以及磁場的方向。第二環節:怎樣描述磁場問題引導: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已經知道磁場有強有弱,不同點有確定的方向。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怎樣來描述空間不同點的磁場呢?1、教師講解: 物理學規定,小磁針在磁場中某一點靜止時,N極的指向即為該點磁場的方向。2、學生活動:畫出磁場的方向。條形磁體白紙小磁針畫方向小箭頭。3、教師演示實驗:平板磁針板放條形磁體,實物投影展示磁針分布。4、教師演示實驗:進一步通過鐵屑玻璃板條形磁體展示清晰分布;擺小磁針明確方向(強調切線方向)引導科學方法轉化法,模型法用曲線描述磁場分布。5、引入磁感線。幻燈片投影磁感線定義、描述磁場強弱和方向的方法、注意事項。6、教師演示實驗:立體磁針板,學生感受空間磁場分布。7拓展地磁場和條形磁體立體磁感線圖。三、進行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學到了什么。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書后自我評價部分:1,2,3。五、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