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2.1溫度與溫度計 教案.docx
第一節 溫度與溫度計教學目標:1、知道溫度的概念,知道溫度的常用單位和國際單位制中單位。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溫度計的過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3、體會對溫度進行準確測量的必要性,養成采集科學準確數據的好習慣。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難點:溫度計的使用。教學準備:演示實驗器材:各種溫度計,演示溫度計一只,三只燒杯,分別盞冷水、溫水、熱水。學生實驗:兩只燒杯,盛半杯冷水,一杯熱水,溫度計各一只。教學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一、情境引入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自然界的萬物生靈,水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水無常形,變化萬千,無處不在。冬天河里的冰在天氣變暖時熔化,地上的水時間長了會消失,變成水蒸氣;天氣變冷時,水又會結成冰。形態各異的水告訴我們,水可以在三種狀態之間變化,這種變化叫物態變化。現在我們就研究水的三態變化規律。二、進行新課(一)從水之旅談起水是怎樣變化的呢?請同學們觀看課本上的“人造雨”實驗。安排兩名同學進行“人造雨”實驗其余同學觀看 (教師協助學生)問:實驗的結論是什么?播放自然界的水循環光盤或投影圖片引導學生觀看、思考,一段時間后,安排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水的三態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相互轉化呢?針對云、雨、雪的形成提出各種問題看書兩名同學到講臺完成實驗, 學生思考回答,填寫課本上空白部分 觀看、思考、回答、補充一名同學解釋云、雨、雪的形成。由學生完成實驗,效果更佳盡量少講 熱現象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有關的物理現象,例如,大家在小學自然課中學過的物體的熱脹冷縮就屬于熱現象。我們生活中都用哪些詞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開水和燒紅的鐵塊都很燙,但它們燙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在物理學中,為了準確地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我們引入了溫度這一概念(二)溫度1、引出溫度的概念2、提出自學要求,看第一框題,在課本上劃出溫度的概念,常用單位及單位符號。3、梳理總結,能說出生活中和自然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并能用溫度術語描述生活中的“熱”現象思考探究認同所研究的問題1、回憶生活,氣溫高了覺得熱,氣溫低了覺得冷,得出溫度的概念。2、按要求看書自學,對溫度的概念、單位等形成進一步的認識。引入新課進行新課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參與探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三)溫度計及其使用1、我們對于溫度高低的判斷往往用皮膚的感覺。現在請同學們來做個實驗探究。三只燒杯中分別裝有熱水、溫水和冷水,現請一位同學將左手食指伸入熱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時間后,將兩個食指同時放入溫水中。2、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溫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準確地測量物體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3、液體溫度計的原理是什么?4、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怎樣正確使用溫度計,正確的予以肯定,總結正確使有方法。5、巡視學生測出半杯冷水的溫度,并不斷向冷水中加熱水后分別測出其溫度的情況。6、強調使用溫度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一同學上前面來操作,同學們認真觀察,比較兩手指的感覺,說明了什么?2、按要求看書,對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及溫度計的種類有初步的認識。3、分組討論、交流,并實驗探究后歸納使用溫度計注意事項。三、出示目標,讓學生小結板書設計:第一節 溫度與溫度計一、溫度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二、測量工具溫度計1、液體溫度計的原理是:液體熱脹冷縮2、單位:常用單位:攝氏度 3、正確使用溫度計依目標小結回扣目標可投影四、鞏固練習略(見PPT)完成練習反饋矯正鞏固練習可分為兩部分,當堂完成1、2、3,課下完成4五、作用:課本P7 1、2、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