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探究物質的密度 教案.doc
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知道密度的概念(2)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2、 能力目標:(1)能設計合理的測量步驟,記錄數據表格,具備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2)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3)會用天平、量筒(刻度尺)探究物質的密度3、情感目標:通過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培養同學的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教學重點:密度的概念教學難點:(1)用量筒測物體體積(2)密度概念的建立(3)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關鍵點:通過組織好實驗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教學方法:運用目標教學模式,采用以實驗為主的綜合啟發式教學法。教具:1、演示實驗器材兩塊大小不等的鋁塊、兩塊大小不等的鐵塊(其中一塊與一木塊的體積相同)、一個與鐵圓柱體等體積的鋁圓柱體。2、學生實驗器材天平(砝碼)、量筒、燒杯、水、鋁塊、鐵塊、刻度尺(自帶)、細線等。教學過程:一、前置性學習(課前完成):1、認真看書本P116圖5-8 由此可見,物體即使體積相同,因含物質不同,__________ _______。2、在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中,有位同學提出了怎么樣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同學提出怎樣的猜想?那么對此你的意見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是 ,如果用刻度尺測量圓柱體的體積,需要測量小圓柱體的 和 ,然后可以用公式計算它的體積;已知圓柱體的高分別是3.2cm和6.4cm,直徑都是2cm,則它們的體積分別是 cm3和 cm3(結果取整數);如果不用刻度尺,你還能用 測量它的體積,步驟是 , , 。4、1m3 = cm3 = L = mm3 (提示:1dm3=1L ,1cm3=1mL ) 5、 復習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課時學生對答案,教師釋疑)2、 新課學習過程:新課引入:一個古老的故事:古時候,在地中海上,有一個敘拉古王國,它的國王交給金匠一定質量的黃金,讓金匠為自己打造一頂純金的王冠,當王冠打造完畢交給國王時,國王發現這個金冠精美無比,但國王卻懷疑金匠偷竊了他的黃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屬偷梁換柱。國王令人用秤去稱,結果王冠的質量與國王交給金匠的黃金的質量是相同的。你有什么辦法鑒別嗎?新課教學:通過兩個圖片讓學生發現異同點,引入密度實驗的探究。下圖中的鐵塊和木塊有什么不同點?在什么相同的條件下“鐵比木的質量大”的說法才正確?(學生思考討論)1、為了研究你的猜想,需要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方案,在設計實驗時,請同學們要注意以下幾點:你準備選取哪些物質作為研究對象?選取的物質多些好,還是少些好?實驗中應當選擇哪些測量工具?實驗的步驟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證據?2、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取兩塊體積不同的圓柱體實心鋁柱,已知兩個圓柱體鋁柱的體積分別是10cm3和20cm3,用天平把它們的質量測出來,把結果填入下表中。取兩塊體積不同的圓柱體實心鐵柱,已知兩個圓柱體鐵柱的體積分別是10cm3和20cm3,用天平把它們的質量測出來,把結果填入下表中。研究對象質量m/g體積V/cm3質量與體積之比 m /V (g/cm3)鋁柱1020鐵柱1020 比較體積不同的同一物質,它們的質量跟體積的比有什么關系? 比較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跟體積的比有什么關系?結論: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 的;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 的。說明質量跟體積的比值跟物質的 有關,它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3、理解好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思考:由密度的概念怎樣計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物理學中,將某種物質 _____________,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根據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質量除以體積,則密度的單位由質量單位除以體積單位組成,這是組成復合單位的方法,密度國際主單位是_______________讀作: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密度單位還有____________。關于復合單位的換算過程: (提示:兩個單位同時換算)算一算:1 g/cm3 =_______________ kg/m3;0.8g/cm3=______________kg/m3;7.8103 kg/m3 =_____________g/cm3三、課堂檢測:1、 一根質量分布均勻的鉛筆芯,用去一半后,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的物理量是它的( )A、質量B、體積C、長度D、密度2、人們常說“黃金比鐵重”這句話若用科學語言表述,應當是( )A、黃金的質量比鐵的質量大 B、黃金的體積比鐵的體積大C、黃金的體積比鐵的體積小 D、黃金的密度比鐵的密度大3、根據公式 可知( )A、m增大時,也增大 B V增大時,也增大C、對于同一種物質,的大小與m和V無關 D、以上三種說法都有可能*4、水結冰時,體積變大,質量 ,密度 。課后思考題:*5、在探究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某同學根據多組實驗數據作出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像,如下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密度大 B、乙的密度大 C、甲、乙的密度相同 D、無法判斷*6、一瓶密封容器的空氣質量為m,體積為v,若用抽氣機將密封容器的空氣抽出一半后,瓶內空氣質量變為 ,體積為 ,密度是 。四、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五、作業 (書P119 練習 2、3)六、課后反思:你的所得和所惑。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充分地考慮到八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較好地貫徹了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探究教學的基本理念,教學分“復習提問”、“提出問題”、“猜想”、“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初步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等幾個環節進行,先由學生在生活中對物體的體積越大、質量越大的經驗開始,“從生活走向物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緊接著提出兩塊體積相同的不同金屬,誰的質量大,從而引起學生的認識沖突,學生的求知欲大增。然后在老師提出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有什么關系?”的問題下進行猜想,并且,師生互動,制定實驗計劃與步驟,分析實驗數據。在整個過程中,把時間、空間都讓給學生,老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協調者、引導者,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在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我還適時地給了學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和指引,但這些提示和指引又區別于老師的包辦,只起了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的作用,同時利用“小組討論法模式”,讓學生在各小組中合作學習與交流等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這樣既融洽了師生、生生關系,又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學會學習的能力,而且在整節課,我也幾乎沒有發現有學生隨意玩實驗器材、手足無措等現象。這節課是我在當地參加教學大比武時的親身感受,而且評委老師對于我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我希望各位同仁能給我批評指正,謝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