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 教案.doc
教 學 教 案課 題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教 學時 間教學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并能用語言表述。理解什么是慣性。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的過程,認識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科學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通過實驗和觀察活動,體驗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形成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通過學習慣性的應用,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教 學重難點重點: 牛頓第一定律、認識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難點: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表述、正確認識慣性現象。教 具小車、毛巾、光滑木板、粗糙木板、鉤碼一、 新課引入討論1演示: 靜止在木板面上的小車受力后運動,撤力后慢慢止小車的運動需要什么條件?那么是不是說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才能使物體繼續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停下來?討論2:力作用在物體上會產生什么效果;2:沒有力作用要物體上,物體會怎樣?3:物體運動狀態不變會處于什么狀態?提示:速度不變、運動方向不變。2、 新課教學 1提出問題:2多年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從經驗中知道:要使一個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就必須對它用力,用力使物體運動起來后,停止用力,物體又歸于靜止。于是,他斷言,“運動者皆被推動”。亞里士多德認為,運動的物體一定受力,不受力的物體一定是靜止的。2猜想與假設:根據課本提示,結合自己生活經驗、實驗,你覺得運動和力之間的關系有哪幾種可能?猜想一: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理由是猜想二:;理由是猜想三:;理由是 學生對問題做出猜想,教師進行適當的評價。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演示實驗:從斜面滑下的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小車在水平方向上,沒有用力推它,但小車仍然向前運動。問題一:平面上的小車給它一個推力它就能運動,放手后為什么運動一段距離以后會停下來呢?【我們給它一個推力它就能運動,那么它為什么運動一段距離以后又會停下來呢?小車在運動過程中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有力阻礙了小車的前進,水平方向上沒有其它力的作用,這樣我們想辦法讓摩擦力更小,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問題二:怎樣改變小車所受的摩擦力?【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三種材料:毛巾、光滑木板、粗糙木板。】問題三:小車滑行的距離會不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呢?【摩擦力和初始速度都對小車滑行距離有影響,這里就有兩個變量了,我們講過當探究多個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時,我們可以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摩擦力不變的情況下,改變速度,觀察小車在水平軌道上運動的情況,這探究的是速度對物體運動情況的影響,這不是我們今天探究的問題。我們今天探究的是力是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那么我們就應該在保持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摩擦力的大小,觀察小車在水平軌道上的運動情況。】問題四:如何來控制物體開始在水平軌道上運動時的速度保持一樣呢?【推力或從高處滑下,讓小車獲得速度;推力不好控制】總結:我們可以讓小車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讓其自由下滑,注意不能給小車力,保證小車在水平軌道上開始運動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個別學生實驗,并把小車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運動的情況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接觸面 小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選填“大、較小或最小”) 小車運動的距離(選填“短”、“較長”、或“很長”)毛巾 光滑木板粗糙木板分析與論證1(填寫課本上49頁的空格)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距離就越長。討論:假如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了,那么運動的小車將會怎樣?總結:假如水平面對小車完全沒有摩擦,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實際上,接觸面光滑,完全沒有摩擦是做不到的。這里,用設想完全沒有摩擦的理想化的方法進行推理,通常叫“理想實驗”,它是科學推理的一種重要方法。【如果接觸面光滑時,摩擦力為零,速度也就不再減小,將永遠運動下去。小車不受力也能夠永遠運動下去,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只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介紹伽利略的觀點和牛頓的研究成果,得出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得出牛頓第一定律后,讓學生閱讀“金鑰匙”欄目中的內容,反思實驗過程,體會“理想實驗”的科學方法。再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提醒學生注意琢磨定律的含義。教師可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討論:本定律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其中“一切”“總保持”的含義是什么?教師總結:“一切”表示這個定律具有普遍性,沒有例外,不符合這條規律的物體是不存在;“總保持”是指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變。要改變這種狀態,物體必須受力的作用。(二)、慣性 教師實驗: 1請一個同學迅速擊打硬幣下的硬紙板; 2請一個同學做載有木塊的小車受阻而停止運動; 觀察并討論:從研究對象原來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變化情況分析總結: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情景展現: 乘客坐在行駛的汽車上,汽車轉彎時,乘客傾斜,汽車急剎車,乘客向前摔倒; 學生分析:解釋看到的現象(從研究對象原來的運動狀態受力情況運動狀態變化情況來分析) 三)生活中的慣性現象學生活動:請列舉慣性現象的實例分析應用和危害 教師點撥:如:奔跑的人不易停下來;公共汽車在進站前10幾米處就關閉油門;用力甩手可將手上的水甩掉;翻滾過山車向最高點的運動靠什么;宇航員走出飛船后,仍然能與飛船并肩前進,不會落在飛船的后面 學生思考:人站在勻速行駛的汽車里豎直向上跳起,會落在起跳點的什么位置?原因是什么?練習:關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11)牛頓第一定律中說的:“沒有受到外力”是什么意思?“總保持”是什么意思?(22)怎樣知道物體不受力時是保持靜止還是勻速直線運動呢?(33)從牛頓第一定律可以看出運動是否需要力來維持?(44)如果要改變物體運動狀態,應該怎么辦?(55)牛頓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的原因,力應該是的原因。一切物體如果不受外力,都能。26、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如果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則足球將()AA、立即停下來BB、速度逐漸減小,最后停止CC、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DD、速度大小保持不變,方向可能改變37、吊在天花板上的電燈,如果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則這個燈將()AA、立刻掉下來BB、靜止不動CC、加速下落DD、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48、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AA、物體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運動BB、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CC、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DD、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9、在做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實驗中:(1)從表格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2)實驗中小車要從斜面的放下。6、物體的運動(需要、不需要)力來維持。學生進行實驗時要注意勻速直線運動板書設計:一、牛頓第一定律本定律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其中“一切”“總保持”的含義是什么?二、列舉慣性現象的實例分析應用和危害教后反思:練習答案1、: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2、原來靜止的物體仍然靜止,原來運動的物體就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3、運動物體不受力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者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自然是保持靜止不需要4、需要受到外力的作用5、運動物體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改變運動狀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6、C.7、B.8、D9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距離就越長。同一高度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