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九年級下冊物理20.1 能源和能源危機 教案.docx
20.1 能源和能源危機一、課型、課時新授課 1課時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從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來認識人類文明的進步歷程。(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3)了解我國和世界的能源狀況及使用情況,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機問題,知道解決能源問題、節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2.過程與方法(1)能通過具體事例,了解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2)能通過社會活動和英特網,收集信息,了解當地的能源使用狀況。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讓學生了解能源在現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的未來。(2)通過對能源危機的認識,知道能源問題的最終解決要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激發學生具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1)能源在現代生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能源危機。(2)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責任感。四、教材分析能量概念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能量”是內容標準的主題之一,“能量”作為主線之一,也貫穿在整套教材當中。本章在前面學過的各種能的知識的基礎上,對能源知識作了常識性的介紹,對能量概念進行了簡單的回顧和總結。能源問題是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隨著能源問題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突出,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一點屬于“了解”水平層次,要求能通過具體事例,了解自然界有哪些能源,能說出人類開發和利用能源的歷程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體現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緊密聯系。本節教材從“柴薪煤炭石油新能源”入手,介紹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常用的各種能源,并簡要介紹了人類歷史不斷進行著的“能源革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科技給人類帶來的便利。第二點屬于“理解”水平層次,要求通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理解,了解人類所面臨的能源危機。本節教材通過學生活動,聯系我國能源狀況,在學生親自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的未來。五、教學思路本節教學,首先通過提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揭示能源的供求矛盾,引入課題,接著讓學生從“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做小組討論,結合當地生活和生產上能源使用情況,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對能源進行分類。接著教師再設疑:既然有的能源能循環再生,不會隨開發利用而日益減少,那么是否存在能源危機呢?然后通過學生“算一算能源賬”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各種能源的維持年限,判斷是否存在“能源危機”,再結合“信息瀏覽”計算我國人均對能源的擁有量,以及課前查閱的資料,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到能源危機問題,知道能源問題的最終解決要靠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節能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具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師課前準備:關鍵詞:我國能源狀況、世界能源狀況、能源科學、能源危機、中國新能源網,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制成簡單的幻燈片,并在課堂上與同學們集體交流。學生課前準備:(1)調查當地人們在生活、生產中使用能源的情況,記錄下來并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2)利用互聯網或其他有關的資料,查閱我國和世界的能源狀況、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及政策、能源危機等問題,把你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制成簡單的幻燈片,并在課堂上與同學們集體交流。六、 教學過程(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教師:有時在炎熱的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季,同學們可能聽到過“拉閘限電”這個詞,當你正在享受空調帶來的舒適時,聽到要“拉閘限電”,你有何感受?你知道為什么要“拉閘限電”嗎?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目的說明:使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產生一種緊迫感、責任感。(二)、新課講解19.1 存在能源危機嗎一、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教師: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能源。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為代價的。請學生交流和討論:課前調查的當地人們在生活、生產中使用能源的情況。(討論完后讓學生在黑板上每人寫出一個例子,寫在黑板的一角)目的說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為后面的能源分類提供資料。師生共同歸納:當前當地人們在生活、生產中所使用的能源有:木柴、煤炭、煤氣、天然氣、蠟燭、汽油、柴油、酒精、電、石油液化氣、太陽能等。教師:請學生根據以上調查的情況,結合政治和地理課上所學的知識,談談你對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的認識及看法。(學生討論并交流)師生共同歸納:1、 柴薪生火-人類文明的萌芽2、 煤炭-工業社會的糧食3、 石油-現代社會的“血液”4、 新能源-未來社會的理想能源學生:閱讀課本“信息鏈接”以下部分的內容,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以上同學們所調查的能源中哪些屬于一次能源?哪些屬于二次能源?(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舉例說明。(3)根據你對能源的了解,你可否將能源進行其他分類?試試看。目的說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歸納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的能源分類,只要合理,都應給予肯定。師生共同歸納得出:二、能源的分類:1、根據產生的方式可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如:木柴、石油、天然氣二次能源:經過加工轉換而來的能源。如:電能、汽油、酒精2、根據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不隨開發利用而日益減少,能再生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不可再生能源:隨開發利用而日益減少,不能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3、根據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可分為污染型能源和清潔型能源污染型能源:消耗后會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源。如:煤炭、石油清潔型能源:消耗后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源。如:水力、電力、太陽能4、根據使用的類型又可分為常規能源和新型能源常規能源:已被廣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新型能源:正待開發利用的能源。如: 太陽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于核能發電的核燃料教師:既然有的能源能循環再生,不會隨開發和利用而日益減少,那么是否存在能源危機呢? 目的說明:設疑,激發學生求知欲。三、存在能源危機嗎學生活動:算一筆能源賬(1)從課本給出的數據,算一算世界上石油、天然氣可維持的年限? (2)根據“信息瀏覽”中的數據,計算一下,我國人均擁有量分別是多少。談談你的感想。教師:組織學生根據以上計算和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討論。談談自己對能源危機的認識和如何應對能源危機?(播放學生事先準備好的幻燈片。)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師生歸納總結:1、能源危機的存在2、如何應對能源危機教師:面對能源危機,我們中學生現在可以做點什么?學生:可以從節約能源做起。學生:人們可以尋找新的能源,但必須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因此我們中學生現在必須努力學習,將來才能更好地解決能源危機問題。目的說明:通過以上問題的交流與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能源危機的存在,知道能源問題的最終解決要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激發學生具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加發奮學習。(三)、本課小結由學生自己總結本課知識。目的說明:使學生自己形成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