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升華和凝華 教案.doc
升華和凝華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2.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并能用物理語言進行解釋。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2.通過日常生活中實例的解釋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小組實驗,小組討論,探究學習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二教學重難點:1.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升華和凝華兩種物態變化。2.能用物理語言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三教學準備:錐形瓶,培養皿,燒杯,軟木塞,碘顆粒,冰塊,熱水,新舊兩只白熾燈泡,樟腦丸 ,干冰,小彩燈,多媒體課件四教學過程:新聞報道引入:據報道:2001年5月,陰天,氣溫約為-15,在新疆羅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蓋著約5cm-10cm厚的積雪,然而過了約20min雪不見了,而腳下卻是干爽的沙地。這一現象令在場的科學考察隊員瞠目。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1.分組探究初識升華和凝華明確實驗器材:錐形瓶,培養皿,燒杯,軟木塞,碘顆粒,冰塊,熱水明確實驗步驟:1.將裝有碘顆粒的錐形瓶放入裝有熱水的大燒杯中。2.將培養皿放在錐形瓶口上方,在培養皿中放入冰塊。合作與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1)實驗過程中在錐形瓶中,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2)在培養皿的底部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注意:將培養皿拿離錐形瓶時,用軟木塞塞住錐形瓶口)(3)實驗過程中有無液態碘出現?(4)固態碘變成氣態,氣態碘變成固態分別需要什么條件?交流與評價:各小組代表匯報實驗結果(1)實驗過程中沒有液態碘出現。(2)固態碘變成氣態需要加熱,氣態碘變成固態需要放熱??偨Y:升華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需要吸熱。凝華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需要放熱.2.觀察思考-再識升華和凝華(1)觀察兩只白熾燈泡:一只是新的,一只內壁發黑,與碘的升華和凝華類比。(2)觀察固體清新劑:讓學生聞氣味,體會到固體清新劑發生了升華。(3)觀察干冰:擬人手法介紹干冰。了解干冰在生活中的應用:(1)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干冰保鮮食物。(2)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人工降雨,學生分析其中的物態變化。利用干冰制作霜:3.合作討論-鞏固升華和凝華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升華和凝華現象,教師用多媒體圖片補充五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六布置作業:1.思考題:農諺說:“霜前冷,雪后寒?!蹦阏J為這一說法有道理嗎?為什么?2.冰箱中的霜是如何形成的?它對冰箱的制冷效果有什么影響?無霜冰箱是如何自動除霜的?請你查閱有關資料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并寫出研究報告。七板書設計:升華和凝華1.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需要吸熱2.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需要放熱本節教學中,通過復習已學的物態變化引入新課,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節約了時間,取得了教理想的教學效果。1、在碘錘實驗改進為直接放在熱水中加熱,不用酒精燈加熱,引導學生觀察前后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因為碘的熔點是113.70,而熱水的溫度遠低于113.70,所以,碘不可能熔化,看到的是固態的碘直接升華為氣態的碘蒸氣。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易于學生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確信升華和凝華現象。2、在升華、凝華現象的教學中,恰當應用電子白板播放用干冰制造白霧和“人工降雨”的模擬視頻,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彌補了實驗的不足,落實了高效課堂。3、利用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增強了互動性和重點呈現性,不僅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和重視,還能提高記憶效果,同時增大了課堂的訓練量。如通過白板的書寫功能對PPT進行批注,利用遮屏功能局部重點呈現,利用白板快速、多樣呈現練習題等。但美中不足的是本節課實驗操作較少,在知識拓展上還應取舍,以保證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生練習的時間。同時,還應減少過多過繁的白板操作,避免成為教學的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