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音樂4《我的家在日喀則》教案(吳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我的家在日喀則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我的家在日喀則是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二年級(下)第四課。本節要點是讓學生體驗藏族歌舞的特點,并將其感受以音樂和舞蹈的形式再現出來。而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又是一首極具代表性的藏族民歌,全曲為一段體結構,2/4拍,節奏簡單,五聲音階勾畫出日喀則多姿多彩的美景。四分、八分音符的運用,展現了藏族舞步歡快的旋律及。歌曲中的稱詞也富有藏族特色,全曲給人以載歌載舞情緒的感染,很吸引人學習的欲望。學情分析:西藏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陌生、神秘、遙遠的地方,怎樣讓懵懂無知的孩子們了解民族大家庭中的藏族,并在課堂中學習藏族的歌曲和簡單的藏族舞步。本教學活動設計通過欣賞大量的藏族風情的歌曲,舞蹈,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在視覺、聽覺的沖激下唱、跳,做,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提升情感體驗,了解、感受藏族的生活、風俗、服飾、舞蹈等特點,激發孩子們對西藏的向往與熱愛之情,在藝術表現中體現快樂的情緒,表現藏族兒童的幸福生活。 教學目標:1、欣賞藏族風光和音樂,感受藏族的特點,產生對藏族的興趣。 2、運用聆聽、唱譜、律動、表演等形式表現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感受歌曲的情緒、節奏特點。 3、引導學生學習藏族舞的基本動作,并能用身體的部位為歌曲伴奏感受藏族歌舞的風格特點。教學重點: 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并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的節奏特點。教學難點: 學習藏族舞的基本動作教學準備:鋼琴、課件、節奏卡、藏族服飾、打擊樂器。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隨藏族音樂洗衣歌律動進入教室(站到位置上后隨老師做動作)設計意圖:營造音樂課氛圍、培養學生節奏感、組織教學、為本課西藏歌曲做鋪墊。二、導入1、師生交流,問同學們聽了剛剛那首音樂仿佛來到了哪里?(西藏)2、師從“西藏”話題過渡到西藏女孩子“小卓瑪”(用課件出示圖片,藏族小朋友 )三、初聽音樂(音樂加圖片的形式)師:今天有一位小卓瑪也來到了我們的音樂教室,想帶同學們一起到她的家鄉去看看,請大家在看的同時,也仔細聽一聽,看哪位同學能聽出來小卓瑪的家鄉在西藏的什么地方?問題:小卓瑪的家鄉在哪里?(生:日喀則)四、出示課題、介紹日喀則1、師介紹日喀則:日喀則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被譽為“最如意美好的莊園”那里的人們能歌善舞,在節日里他們會跳起熱情的舞蹈。2、帶學生學習獻哈達及甩袖舞:獻哈達是藏族的一種禮儀,表示一種尊敬,通常嘴里還會說“扎西得勒”,表示對對方深深的祝福;藏族人民在跳起舞蹈的時候還會甩起他們長長的袖子,可以怎么甩呢?(師清唱帶領著學生做動作)設計意圖:在教授學生學習獻哈達和甩袖子的時候,老師仍在清唱這首歌,無形中也加深了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熟悉感。五、學習歌曲1、歌曲的節奏訓練x x x x l x x l x x x x l x x lTi Ti Ti Ti Ta Ta Ti Ti Ti Ti Ta Ta x x x x l x x x x l x x x x I x x lTi Ti Ti Ti Ti Ti Ti Ti Ti Ti Ti Ti Ta Ta 設計意圖:柯達伊節奏讀法增強了節奏訓練的豐富性和挑戰性,不單一、不枯燥,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反應力、記憶力有幫助。2、加入歌詞有節奏的讀一讀師引導學生用好聽有彈性的聲音讀歌詞,通過合作的方式分樂句打節奏,并解釋第三樂句的意思。3、柯達伊手勢輔助唱譜師用琴聲領唱,生用柯達伊手勢做每個小節第一個音的手勢,輔助音準設計意圖:琴聲領唱只是琴的聲音發出了旋律,讓學生自己來讀譜,培養他們的識譜能力,柯達伊手勢更好的輔助歌唱時的音準。4、完整的清唱一遍(唱的時候師加入樂器)在同學們完整唱歌曲的時候,老師加入一件打擊樂器,問同學們想不想也加一些樂器呢?其實我們身體也是一個很好的樂器,你們找找看。5、分聲部加入“身體”樂器手:0 X I 0 X I腳:X 0I X 0 I 腿 0 XXI 0 XXI6、加入西藏漢子的吆喝聲和西藏的姑娘們的舞蹈(漢子:短促、有力)6、 創編歌詞我的家在銅川我的家在哪里?就在( ),( ),就在( )7、 欣賞愛我中華設計意圖:由不同的家鄉、民族“小家”引入祖國這個“大家”,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升華。八、隨音樂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