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平均速度的測量 教案.doc
第四節 平均速度的測量課題測量平均速度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2)過程與方法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正確、實事求是測量和記錄數據的良好作風教學重點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測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教學難點組織實施教學目標實驗材料停表、斜面、刻度尺、小車、書教學方法講解、分組實驗教學過程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引入新課復習準備提出問題分組實驗(二)數據處理講評由復習時間和路程有相應的測量工具,所以能直接測量,但有沒有一種測量工具能直接測量出我手里的這個小車的速度呢?同學們積極響應,充分調動起學習熱情。出示練習:1.在物理學中,用 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2.速度的計算公式是 ,速度的國際單位是 。3.我們常用 來測量長度,利用 來測量時間。4.從速度公式 可知,如果我們測出了運動物體的 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5.如圖所示,停表的示數為 min s。學生認真答題,展示答案并更正錯誤復習引入。如何測量平均速度: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及所需測量的物理量都是什么學生討論得出答案1.指導學生自學“測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操作步驟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擋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s,并填入表中。用停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擋板的時間t, 并填入表中。根據測得的s、t,利用公式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填入表中。將擋板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到擋板的距離s1, 并填入表中。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的時間t1,算出平均速度v1,并填入表中。計算小車下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及平均速度v2,并填入表中。2.教師演示操作流程3.指導每組選出一名發令員,一名計時,一人負責記錄4.一人測量完畢,按順序輪換角色指導學生填寫數據表格,計算出平均速度表揚做實驗認真、數據處理好的同學,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嘗試解答分析“測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操作步驟部分學生參與計時,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動手能力強、細心、態度積極的學生和愿意被動接受的學生互相組合成組,合理搭配每組安排好先后順序,有條理地進行,避免掙搶填表,計算并得出結論對實驗中的問題可提出自己的看法課后作業寫出實驗報告導學案上的練習 板書設計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實驗原理: v=s/t實驗器材:刻度尺和停表結論:小車沿斜面下滑時,速度越來越 大 ,說明小車做的是 變速直線 運動。教學反思:1、從生活實例引入作為探究的基礎,突出學科特征。2、增加測圓筆平均速度小試驗,鍛煉學生基本的動手能力。在主要實驗前安排小實驗,有兩個目的,讓學生現有玩起來。3、教師演示加學生參與共同完成實驗,為學生掃除操作障礙。對首次分組動手實驗,學生難免手忙腳亂,所以安排了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又進行了演示,把學生的動手難度降到了最低。當然,今后的實驗教學中,可適當減少教師的演示,若有需要可安排學生做演示。通過演示實驗教學可以直觀的教導學生實驗目的與步驟,培養學習興趣。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可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會讓他們更加有學習的信心,同時也起到教育作用,告訴學生們物理是們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學科,發現物理現象解決物理問題都離不開科學的探究,也鞏固了科學探究的七環節。本堂課重點還應該多注意數據的分析評估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