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6.2 浩瀚的宇宙 教案.docx
16.2 浩瀚的宇宙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大致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并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2. 知道太陽系的組成,了解宇宙概況及“宇宙大爆炸學說”;3.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常用工具。過程與方法通過查找資料,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論:地心說、日心說(由此認識到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宇宙中處處都是平等的)和大爆炸學說(知道宇宙的膨脹是對該學說的極大的支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人類對宇宙探索歷程的展示,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追求、認識宇宙的科學態(tài)度;2.通過介紹我國當前的宇宙探測和開發(fā)情況,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產(chǎn)生熱愛祖國、發(fā)憤學習的熱情。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了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教學難點:了解宇宙的起源。二、教學過程1.問題引入情境1:課件演示美麗的地球。提出問題:每當夜幕降臨,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仰望天空,那里有什么呢?它們離我們有多遠?你對我們生活的地球有什么認識嗎?為什么我們會看到太陽東升西落和夜晚滿天的繁星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引出:地球屬于太陽系以及太陽系八大行星。過渡: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有關于宇宙的知識和認識是科學家們經(jīng)過極其漫長的過程才獲得的。那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都經(jīng)歷了些什么?又是怎樣認識宇宙的呢?2.講授新課【宇宙概觀】情境2:學生閱讀和思考提問:通過閱讀以及已有知識,你能說出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嗎?讓學生用講述的方法闡述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引出:(1)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倡導“日心說”。(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是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恒星。除太陽外,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鄰星,距離地球約為4.3光年。(4)20世紀以來,由于大型天文望遠鏡的使用,以及空間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已經(jīng)認識到上百億年和上百億光年的時空區(qū)域。(5)宇宙的概況:行星、光年、銀河系、太陽系、地球、星系團、超星系團。【飛向太空】情境3:學生閱讀以及分組討論提問:人類是如何探索宇宙的呢?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經(jīng)歷了從無人航天到載人航天的進程,大家能說出幾種載人航天器的類型嗎?學生閱讀教材并進行小組討論,并以時間和從無人航天到載人航天的進程為線索將人類探索宇宙過程的流程圖畫出來并進行分組展示。引出:(1)原蘇聯(lián)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2)加加林乘飛船進入太空。(3)“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4)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遨游太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成功發(fā)射。2008年9月25日21時,“神舟”七號成功發(fā)射。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成功發(fā)射。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成功發(fā)射。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fā)射成功。(5)2007年發(fā)射“嫦娥”一號探月衛(wèi)星,2010年“嫦娥”二號衛(wèi)星也相繼發(fā)射成功。除此之外,我國計劃在20年內(nèi)實現(xiàn)宇航員登陸月球計劃。【破解宇宙奧秘之路】情境4:展示哈勃望遠鏡圖片。知識拓展:哈勃望遠鏡是有史以來最大、最精確的天文望遠鏡。它上面的廣角行星相機可拍攝到幾十到上百個恒星照片,其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遠鏡的10倍以上,其觀測能力等于從華盛頓看到1.6104km外悉尼的一只螢火蟲。教師以哈勃望遠鏡為媒介向學生介紹有關宇宙誕生和演化的相關知識。引出:美國科學家哈勃觀測到河外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而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逃離得越快,說明宇宙處于膨脹之中。提問:你知道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嗎?你知道哪位科學家提出了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的觀點呢?而哪些科學家通過實驗驗證過宇宙大爆炸學說呢?提升:好奇是人類的習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條件。因為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只不過是晨空中飛揚的塵埃,所以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宇宙的了解程度。3 課堂小結 (1)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是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 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3)我國實現(xiàn)了從無人航天到載人航天,并計劃20年內(nèi)實現(xiàn)宇航員登月。(4)宇宙的起源可能來源于一次“大爆炸”。4.小練習(1)20世紀初,______發(fā)明了射電望遠鏡,人類開始接受來自宇宙的__________。1926年,美國人__________成功發(fā)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以________和_______為燃料的液體推進火箭,開創(chuàng)了人類跨入________的新紀元。(2)1970年,我國第一顆_____________發(fā)射成功。1975年,我國第一顆_________衛(wèi)星安全返回地面。2003年,我國航天員__________遨游太空,成為中國第一位“__________”。3、 板書設計:銀河系 太陽系地球星系團宇宙 超星系團起源宇宙大爆炸四、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在采用了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將課堂的時間盡最大可能還給了學生,強調(diào)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過程。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本節(jié)采用了以時間、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人類對宇宙結構演化認識歷程為線索帶領學生體會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索精神以及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并了解到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宇宙的了解程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