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狠狠干狠狠干香蕉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九九热欧美,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日本精产品一二三产品区别

歡迎來到叮當云教育! | 幫助中心 教學備課就來叮當文庫!

叮當云教育

換一換
首頁 叮當云教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人教部編版(54制)七年級下冊語文21 古代詩歌五首 教案.doc

  • 資源ID:49733       資源大小:57.50KB        全文頁數:1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30金幣 【人民幣3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30金幣 【人民幣3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人教部編版(54制)七年級下冊語文21 古代詩歌五首 教案.doc

21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教學目標】1體味詩的闊大蒼涼的意境之美,品味詩人的悲嘆,并通過此詩初步感受盛唐氣象。2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3詩人的形象。【教學重點】感受詩的意境,品味詩人的悲嘆。【教學難點】通過此詩初步感受盛唐氣象。【教學過程】一、導入燕昭王成為明君圣主的代表,黃金臺也成了明君圣主禮遇賢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懷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臺,吊古傷今,感懷時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一首詩登幽州臺歌。預習檢測:1背誦默寫詩歌。2作者簡介:陳子昂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和軍事眼光的人,武則天當政時,契丹南侵,武則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敵,任陳子昂為參軍。陳子昂提出的正確主張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結果兵敗,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敗的責任推到陳子昂身上。陳子昂內心無比痛苦,他獨自一人來到附近的幽州臺上,吊古傷今,寫下了這首傳世名作。3文學常識:幽州臺,又稱燕臺,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筑的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戰國策燕策一記載:燕國國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的。后來有個智者郭隗說:“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必然會聞風千里迢迢趕來的。”燕昭王采納了郭隗的建議,拜郭隗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后來沒多久就引發了“士爭湊燕”的局面。投奔而來的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yn),還有趙國的游說家劇辛,等等。落后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從此以后一個內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接著,燕昭王又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兩個小城。二、讀詩要求:斷句,語速,語調,節奏。三、品詩1前兩句詩是什么角度寫的?“古人”指誰?“來者”指誰?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境遇?時間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禮賢下士的明君,來者指現代禮賢下士的明君。“前不見”“后不見”,時間無止無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暫,而自己因“不見”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功業未成,空老一生。寫出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胸懷才學但生不逢時,難以施展)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苦之情。2后兩句詩是從什么角度寫的?詩人為什么見此景而涕下?空間角度(天、地)。空間無限遼遠。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面前,詩人感到孤獨,寂寞,悲涼。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功業未成,空老一生,面對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愴然涕下”?愴然,傷感的樣子;涕,眼淚。3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這首詩通過寫登臨幽州臺的所想所感,抒發作者懷才不遇、寂寞苦悶的愁苦情懷。所見:時空的無限;所感:懷才不遇,生不逢時。(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首詩看起來比較消極,但其實則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積極進取的建功立業的強烈渴望。4你看到一個怎樣的陳子昂?用幾句話描繪你感受到的詩人的形象。(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答案預設:我看到一個沉思的陳子昂。我看到一個為自己不能實現人生價值而愴然涕下的陳子昂;我看見一個有著積極的人生追求,渴望實現自身價值的陳子昂。詩人獨自站在幽州臺上,他仰望長天,俯視大地,愴然淚下。四、小結天地悠悠,人生苦短,空懷壯志,報國無門。你能感受到陳子昂的悲憤嗎?區區22個字,字字含淚泣血,短短4句,句句赤子之心,難怪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鳴。壯志未酬的悲憤是理想主義的另一種表現。它意味著詩人對理想的態度是更加執著和珍惜,而不是放棄和冷漠。時代條件提供了馳騁的舞臺,理想之歌高昂、奔放;時代條件未能提供舞臺,浩歌激烈,憤慨悲涼。這些都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作業布置】搜集表達同一主題的詩文。望岳【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知識。2朗讀詩歌,了解大意,領略泰山雄偉壯麗的景色。3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情感,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4學會賞析名句,領悟詩歌的哲理。【教學重難點】1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情感,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2賞析名句,領悟哲理。【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美,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文學常識:1關于作者: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他有“詩圣”之稱。他的詩被譽為“史詩”,他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2了解“五岳”:東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東泰安市。西岳華山(1997米),位于陜西華陰縣。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渾源縣。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縣。(東西南北中泰華衡恒嵩)。三、朗讀詩歌初讀詩歌,強調字音,把握節奏,明確體裁。(1)學生自己默讀詩歌,教師則強調一些字的讀音,如“岱”“夫”“了”“眥”等。(2)學生劃分詩歌停頓的節奏,同桌互讀,指名讀,教師總結、評價,最后,再集體朗讀詩歌。(3)教師指導學生明確詩歌的體裁:五言古詩,教師朗誦望岳,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本詩的誦讀節奏。五言古詩特點:相對格律詩而言,不講究平仄押韻寬松。可隨意轉韻句數不限,分五言七言樂府。四、感知探究1再讀詩歌,理解詩句含義。(學生借助課下注釋逐句理解,小組內同學間互相交流,掌握詩句的含義。)完成后,教師再點名檢查、集體點撥自學情況。學生集體復述句義,再讀詩歌。(翻譯:泰山到底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色都匯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兩部分。層出不窮的云霧使人心胸蕩漾,我睜大眼睛看見欲歸巢的飛鳥。一定要登上山頂,這里放眼望去,才會感到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2細讀詩歌,哪些詩句是寫景?前六句詩句具體描寫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點?3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虛有實。那么每句分別是從“望”的哪些角度來描寫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明確: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景,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師點撥:“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確,也更強烈。寫初見泰山時欣喜驚訝仰慕的情形。)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造化萬物的大自然,使你匯聚了天地間的神奇秀麗之景。)“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南水北為陽,水南山北為陰,山南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北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巍峨高大。“蕩胸”兩句。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層出不窮的云霧使人心胸蕩漾,我睜大眼睛看見欲歸巢的飛鳥。表現泰山極高極幽深。)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此引出下兩句。“會當”兩句。絕頂,最高頂。(應當要登上泰山最高峰,舉目四望,眾山都會顯得矮小。)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登頂遠望是詩人的愿望。)五、背景介紹天寶三年,25歲的杜甫科舉不第。當時,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yn)州任司馬,杜甫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在這首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失敗后消極、頹廢的情緒嗎?如果沒有,從哪里看出來的?品情感,賞名句。憶方法:(讓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詩的名句賞析,可以從哪幾個角度賞析?)明確:分析內容;抒發情感;蘊含哲理;運用修辭;煉字角度)學運用:1談談你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的理解。(溫馨提示:賞析名句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內容;抒發情感;蘊含哲理;運用修辭;煉字角度。)(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舉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表達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頂,俯視群山的意愿。(2)表現了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3)抒寫了攀登頂峰的凌云壯志。(4)說明只要攀登到絕頂,才能俯視一切,高瞻遠矚。(5)只有努力戰勝困難,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與喜悅。“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自選角度,談談你的看法。明確:“鐘”字采用擬人手法,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好像造物者集中靈秀之氣在此山,突現泰山的神奇秀美。“割”字是說高山把天色分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形象地寫出了泰山的雄偉高大。六、小結中心全詩緊緊圍繞詩題“望岳”中的“望”字著筆,重在描寫望山所見所感,以簡勁的詩句寫出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顯示出詩人蓬勃向上的朝氣。表現了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也抒發了攀登人生頂峰的壯志凌云。(引子:學習這首詩,顯示出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將這首詩再朗讀一遍,以領略詩中美景,感悟詩人的豪情。)七、拓展延伸回憶學過的詩句,還有哪些名句也是登高遠望并富含哲理的呢?試積累。明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教學目標】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2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蘊含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和默寫。【教學重難點】通過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蘊含的道理。【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欣賞歌曲,導入新課:同學們,在講課前,老師請你們欣賞一段音樂。(播放音樂)你們聽過這首龍文嗎?這是一首贊美中國文字的歌。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文明所孕育的語言文字中,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的文化,就是中國的語言文字。而中國語言文字的最典型體現,就是詩詞的韻律。一首好詩,往往會使人達到比身臨其境更美的感受。今天,老師就為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詩。(出示圖畫)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有一峰,據傳,此峰自天外飛來,名飛來峰。千年前的一個夏天,有位年輕人,登上此峰,觸發感想,作了一首詩,叫登飛來峰。今天,就讓我們開啟時空之旅,跨越千年,與詩人對話,感受此詩的意境。二、新課教學1自學交流,解釋詩句引言:學習古詩的目的就在于誦讀,吟詠,而想讀好詩,則要理解詩意。你們以前已學過不少詩了,今天老師要求你們分小組自學。出示自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詩句,用“/”劃出詩句的節奏。交流資料,了解作者。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出示自學提示:(1)每人讀詩中的一句。(2)解釋所讀詩句的意思。(3)交流重點字的意思。2小組匯報自學情況:(1)讀課文,用“/”劃出詩句的節奏。登飛來峰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2)走進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作“王安石變法”。今有輯本臨川先生文集。(3)補充介紹,寫作背景: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縣任知縣,任職期滿后回江西臨川老家時,路過杭州,登上飛來峰塔頂,面對眼前廣闊的視野,想到雞鳴見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這一年他正好三十歲。(4)讀詩,分詩句解釋大意,提示重點字義。(課件同時出示字義。)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塔很高。聞說:聽說。畏:害怕。遮:遮擋,遮住。緣:因為。分句解釋: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我登上飛來峰高高的塔頂,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就能看見太陽升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不怕浮云遮擋住遠望的眼睛,只因為我就站在了飛來峰的最高層。)指名解釋整首古詩大意,師生補充評議。學生自由發言。提出不懂的地方,解決疑難。師生共同解決疑問。品讀,體會詩的含義。師范讀。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么?描寫景物;抒發情懷。3生品讀前兩句。前兩句寫景,突出了飛來峰的什么?請用一字概括。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夸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高聳入云的氣勢吧!再讀前兩句,讀出自己的感受。生品讀后兩句。后兩句抒情,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你有什么樣的感受?(1)補充資料:飛來峰高168米。飛來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秀麗絕倫。飛來峰的廳巖怪石,如蛟龍,如奔象,如臥虎,如驚猿。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巖骨暴露,峰棱如削。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飛來峰的這些美景詩人都沒有描寫,而單單只寫了飛來峰的“高”?提示:聯系詩人的經歷。(2)補充資料:王安石當過宰相,實行變法,使衰弱的宋王朝迅速強盛起來,人民生活也大幅度提高。寫下此詩時,正是他出入宦海,年少氣盛,抱負不凡之時,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胸臆,寄托壯懷,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才能。體會詩人遠大的抱負和志向,以及對與自己的未來充滿著雄心壯志的情懷。(3)結尾兩句寫出了什么樣的道理?寫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哲理。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后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突出了因“自緣身在最高層”的重要性,可見作者構思的精深。“不畏浮云遮望眼”這句看似淺近,其實用了典故。“浮云”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李白就說過“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意思是說自己離開長安是由于皇帝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出示課件)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云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這是多么有氣魄的豪邁聲音!再品讀后兩句,讀出自己的感受。(4)同時“浮云”,李白與王安石有不同的看法,產生了不同的對待方式,這正是兩人觀察角度不同所致。這也是本單元學習的主題角度,即看問題的出發點。三、小結:要想看得遠,視野更開闊,就必須登上最高的一層。這正如唐代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中所寫的(師生齊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四、誦讀,表達情感1師談話: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變法革新,他滿懷著要改變現實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時,當他登上塔頂,聯想到雞鳴日出時光明燦爛的奇景,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自己前途的憧憬與展望。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把詩人的這種感情讀出來。2學生練讀。3指名朗讀,師生評議指導。4聽范讀。(出示課件)5齊讀。(配樂)6練習背誦,嘗試配樂表演。五、課外延伸1師談話:王安石不但是大政治家,更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現在讓我們步入詩的殿堂,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欣賞他的其他著作。2配樂,讀詩。(課件出示:王安石的詩作)3師總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字的魅力,學習了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詩句。【作業布置】小練筆:通過對詩中哲理的領悟,聯系生活實際,寫一寫怎樣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游山西村【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詩中的名句。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并根據需要搜集信息,擴大知識面。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理解詩句的哲理,并加以運用。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5學會生字詞。【教學重難點】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理解詩句的哲理,并加以運用。【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初讀詩句,體會古詩韻味。1同學們你們平時積累了很多好詞好句,能說說“山”和“柳”開頭的成語嗎?(板書:山重水復,柳暗花明。)2你們知道這兩個耳熟能詳、千古流傳的成語都出于同一首詩嗎?在這首詩中,有一座座連綿的山,有一條條交錯的河,有密密層層的柳,有明艷的花,在這之間,幾間農舍若隱若現。3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板書:山西村)是誰發現的?(陸游)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游覽一下這美麗的山西村。4初讀詩句。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讓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5教師范讀(課件:音樂)你覺得老師讀得好嗎?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得更好,一起讀。二、了解背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回歸故里,內心郁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游境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游山西村。三、依章據本,展開想象,還原畫面,理解詩歌。明確(大意):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富。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將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簫鼓聲隨處可聞,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四、入情朗讀,層層理解。(1)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如:莫笑農家臘酒渾。(2)學生讀前半句,老師讀后半句。(3)學生齊讀詩歌。(4)經過三次朗讀,請你以四字短語來概括每一句的內容,并簡要分析。(小組活動。)老師示例:人情之美(“臘酒渾”天然醇美;“足雞豚”待客熱情。)學生展示,老師擇要點板書。(5)板書人情之美(“臘酒渾”天然醇美,“足雞豚”待客熱情。)風光之美(“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游 所見所聞所感 習俗之美(“春社近”,“古風存”。)詩人心情之美(“閑乘月”,“夜叩門”。)(6)頷聯不僅將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而且用語淺近,富于哲理,你讀到了怎樣的哲理呢?明確:在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山重水復疑無路”逆境完全可以轉化為“柳暗花明又一村”順境,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奮前進,那么,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和希望的嶄新境界。(7)這首詩歌展現的內容是江南農村生活,將秀麗的自然風光與淳美的鄉村風俗和諧統一在完整的畫面上,精細地刻畫源于詩人對山西村優美景色和優美人情的沉醉與不舍。而此時的陸游卻是這樣的處境: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此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陸游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張浚北伐失敗被罷免相位,陸游也遭到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臺諫,鼓倡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任上罷官,回到家鄉山陰閑居。陸游滿腔愛國情緒,卻只能苦悶還鄉。追問:你從這首詩歌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明確:盡管懷才不遇,顛沛流離,但仍積極樂觀,充滿希望。(8)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也應該像大詩人陸游一樣堅信:明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己亥雜詩(其五)【教學目標】1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悟作者情感,體會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2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3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教學重難點】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二、作者簡介龔自珍,號定盦,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盦全集。三、朗讀這首詩。四、對詩句的理解: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兩句: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余力的抱負。五、理解賞析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六、名句賞析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本意雖然是辭官,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七、小結全文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義深刻,耐人尋味。13 / 13

注意事項

本文(人教部編版(54制)七年級下冊語文21 古代詩歌五首 教案.doc)為本站會員(陽光男孩)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榆树市| 措勤县| 洪湖市| 昌吉市| 轮台县| 托里县| 来安县| 广水市| 延安市| 高雄县| 平定县| 南靖县| 莱阳市| 嘉祥县| 合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丰台区| 洪洞县| 长丰县| 巴中市| 合川市| 阆中市| 封开县| 武冈市| 恩施市| 成安县| 云龙县| 汝州市| 通河县| 石景山区| 双柏县| 兰西县| 贵德县| 旌德县| 奇台县| 海安县| 略阳县| 绥芬河市| 龙川县|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