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下歷史4《明治維新》課件(王老師新疆省級公開課).pptx
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幕府原指出征時將軍的軍營,后來日本武士的首領-將軍,控制了中央政府,就把以將軍為首的統治稱為幕府統治。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歷史上是實行軍事封建統治的“幕府政治”時期,日本經歷三大幕府的統治。 一、鐮倉幕府(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日本的幕府時代,幕府禁令:除特許船外,嚴禁其他船只駛往國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國外。禁止官吏在長崎碼頭直接購買外國船只貨物。只和中國、荷蘭進行有限的貿易。,日本封建等級,鎖國政策,一、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1853 年,美國司令官馬修佩里率領4艘戰艦,出現在扼守江戶灣要沖的浦賀近海,在武力威逼之下,面對美軍的強硬態度,第二年,日本幕府只好與美國簽訂了不平等的日美神奈川條約和下田條約。 這是鎖國以來,外國軍人首次踏上日本國土,從此打開了日本的大門。西方列強風聞日本開國,紛紛來到日本強行與其簽訂各自的不平等條約。日本面臨著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佩里登陸圖(1853年),2、倒幕力量,中下級武士,1、原因:,人員構成,(1)農民、城市貧民和下級武士的處境不斷惡化。 (2)面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德川幕府束手無策。,二、倒幕運動,西南四強藩、朝廷公卿,1867年,以一部分中下級武士為首的改革派,從年幼的天皇手中得到了討伐幕府的密詔。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迫于形勢,假意把政權還給天皇,卻不肯交出兵權和領地。1868年,日本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討伐幕府的武裝有京都附近的戰斗中,戰勝幕府軍隊,取得決定性勝利,幕府統治被推翻。同年,結束了幕府統治,改年號為“明治”。1869年明治天皇從政府從京都遷到東京。,3、過程:,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繼承皇位。1868年改年號為明治元年,在位時期實行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日本完成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1.背景:(內憂外患),三、明治維新,2、前提條件:,(1)幕府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日本 資本主義的發展 (2)面臨淪為西方國家殖民地的危機,中下級武士倒幕運動成功,-根本原因,東 京,京 都,大 阪,三府七十二縣,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1)內容:,三、明治維新,加強 國家 統一,軍事:實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軍隊,對外侵略擴張,材料:“茍有國則有兵備,有兵備則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諭 材料: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在御筆信中鄭重宣布:“經營天下,安撫汝等億兆,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大凡國之富強系于人民之貧富,而人民之貧富系于物產之多寡。物產之多寡,雖依賴于人民致力于工業與否,但尋其根源,又無不依賴政府官員誘導獎勵之力。 1874年大久保利通 關于殖產興業建議書,經濟:推行地稅改革,在“殖產興業”的口號下 ,大力發展近代經濟,促進資本主義發展,富岡繅絲廠,國家富強之途第一開發國民多數之智德良能,使進入文明開化之域。 伊藤博文,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普及率,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即向西方學習,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提高國民素質,明治時期的日本課堂情景,明治維新時期學校教學情景,(2)性質:,消極,積極:,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資本主義到了,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改革保留了舊制度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3)影響:,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早在 1876 年,剛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強迫朝鮮簽定江華條約 1894 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加緊控制朝鮮 1910 年,正式吞并朝鮮。,材料:,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日本的明治維新給我國的改革開放哪些啟示?,1、抓住歷史機遇,跟上歷史潮流,努力發展我國經濟,促進社會發展。 2、向先進國家學習,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3、堅持改革開放,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政策。 4、重視教育,培養人才,努力發展我國的高新技術和產品,增強國際競爭力。,對內:,由封建國家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資本主義。,對外:,閉關鎖國,明治維新前后,日本對內對外政策的變化?,被迫開放,主動開放,學習西方,對外傾略擴張,課堂練習,1、最先以武力打開日本大門的西方國家是 A. 英國 B. 法國 C. 荷蘭 D. 美國 2、19世紀中期日本倒幕派的主力是 A. 新興地主 B. 中下級武士 C. 資產階級 D. 平民 3、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傘,這是19世紀中期日本上層人物崇尚的行頭,這里所反映的情景最符合下列哪一句口號 A. 廢藩置縣 B. 文明開化 C. 求知識于世界 D. 置產興業,(D),(B),(B),4、最能體現明治維新性質的措施是 .“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 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 實行征兵制 . 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 5、明治元勛大久保利通說:“大凡國之強弱,決定于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決定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勵人民之工業。”這段話體現的治國思想是 A學習西方 B鼓勵人民富起來 C工業立國 D對外掠奪,(B),(C